
組織攝影團的目的,是希望帶讀者一同拍攝山河美景,我們會比一般攝影團更加落力去做好每項細節,即使遇上60年難得一遇的暴雨金秋,也盡量在安排上及攝影方面令讀者滿足。
如果你夏天去過相公山,你會知道漓江的水位有多高。在攝影團出發前兩星期,桂林一帶落了足足兩星期多的雨,連導遊也說漓江的水位比夏天的還有高!可以想像這是一個怎樣的秋天。
見慣風雨的小編,也被這難得一遇的奇景嚇呆了一下,甫下車時風雨交加,很擔心40多位讀者。4天的行程落足兩日雨,其餘時間大多數陰天,看到太陽的時間大約有半小時。既然「連個天都唔鍾意我」,我唯一能夠做的就只有順應天意,拍攝煙雨中的桂林。
每一次經歷都是訓練自己、提升自己的一個過程,天氣好,不用仔細考慮構圖和曝光,都能夠出到好的作品,但當天氣不似預期,腦袋就要多轉動,要考慮構圖的細節、曝光的準繩度。
可幸的是,團友們對我們工作的肯定和支持,令我和工作人員感到欣慰和歡喜,也堅定我們工作的方向和宗旨。
就讓小編帶大家回顧一下桂林的山水。
遇龍河日落
素有小漓江之稱的遇龍河全長40多公里,夏天乘竹筏遊覽,可飽覽兩岸田園風光。秋收後田園就沒甚麼好看,在山水之間觀日落,是秋天欣賞遇龍河的最好題材。
日出日落每天都有,差在有沒有被雲遮蔽。即使落雨也沒所謂,我們特別安排了魚鷹表演及漁夫拋網示範,有些前景做襯托,總算好過只拍雨景。
相公山觀日出
相公山是欣賞漓江第一灣的最佳地點。小編10年前初次到訪,當時是攀爬泥路及懸崖登上山頂,拍攝的地點就在懸崖。10年過去,收了的門票沒有白收,建設了很好走的石級路,山頂更設置了4層觀景平台,方便攝影者。
落雨正是出好片的時間,只要雲霧一散,山間的霧氣一打開,就是按快門的時間,所以拍攝雲霧繚繞的狀況一般會花更長的時間去等待最好的時刻。
海洋銀杏
銀杏又名白果,今次追着白果來拍,怪不得大部分行程都「食白果」而回!
海洋鄉與古東之間距離只有半小時多車程,亦為欣賞金秋銀杏變黃的重點遊覽地點之一。靈川縣海洋鄉大桐木彎村,後山靠近古民居有一棵古銀杏樹,高約50米,圓周達4.8米,據聞有近千年歷史。慶幸其知名度沒南雄那麼出名,而且木彎村地方較廣闊,較易取景。
現時木彎村仍有居民,村莊依山而建,可追溯至清朝光緒年間,主路為石板路,配以古樹及古民居建築風格,是何等美妙的畫面。

古東紅葉
古東森林瀑布景區以觀瀑為主,森林景觀次之,當中以離地約80米高的鐵索懸空橋,可一睹森林內聞名的楓葉群。每逢秋天,山間的楓葉變為黃色及紅色,是攝影愛好者嚮往的畫面。先講瀑布,由於下了兩星期的雨,山間溪流、瀑布處處,只是在毛毛細雨之下取景,加上瀑布被大風一吹,整個鏡頭都充滿雨水,顯得有點狼狽。
紅葉雖然欠奉,但拍攝瀑布流水的畫面也很有意思,即使在夏天,也未必觀賞到如此澎湃的流水,部分棧道也被瀑布流下來的水淹蓋。由於下雨及氣溫急降,我們預期漫山紅葉的畫面,今次可謂完全落空。
堯山日出
堯山為桂林市內最高點,主峰海拔909米,登上山頂,幾乎飽覽整個桂林市。早在秦朝時期已有人聚居及修建禪寺,故堯山一早已成為宗教勝地。此外,堯山腳下有明代靖江王墓群300多座。
得到旅行社的幫助,我們於一間餐廳內拍攝日出,太陽始終不肯出來露面。雖然我們控制不了自然景觀,但為客人着想,在餐廳室內環境等待日出,拍完後當地著名攝影家關老師即席分享多年拍攝桂林的相片和拍攝心得,倒是我們細心設想。
桂磨大橋觀日落
又影日落又影日出,吃白果多過吃白飯,最後總算皇天不負有心人,在桂磨大橋拍日落,大陽總算給我們少許面子,「蒲」出來半小時多,已令我們開心不已。
兩江四湖
桂林兩江四湖即指漓江、桃花江、木龍湖、桂湖、杉湖及榕湖,一般遊覽為晚上亮燈之時,我們夜遊木龍湖是其中一個景點,以突顯自然山水與歷史相融,景區以仿宋代建築特色為主,而木龍塔是以上海宋代龍華塔為基礎建造。
短短4天跑了那麼多行程,而且不走掉半點回頭路。今次攝影團與永安合辦,出發前半年已經積極籌備,出發當日更派出3位領隊陪同,連同當地工作人員、攝影導師,《中國旅遊》兩位工作人員,合共有13位之多。即使更多準備,都有失預算的時候,除了天氣,還有一晚凌晨酒店突然停電,真的雪上加霜。雖然今次攝影團得到普遍認同,不過我們還有許多不足及不夠仔細的地方,慶幸團友都能諒解及明白。每次的體驗都是經驗的累積,令我們不斷去改善和進步。2016年,大家準備好旅行計劃沒有?希望下次舉辦攝影團,能夠見到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