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疗法--殷漪,收集声音的人

  殷漪:大学期间组建乐队,毕业前到录音棚学习,后来到声音制作公司做录音师、音效设计师、混音师,现在给肢体剧场(physical theatre)做音乐和声音设计。和其他艺术家合作,制作独立电影、录像艺术、装置、现代舞、实验现场表演的音乐和声音设计。在大学当兼职教师,教声音设计和音频技术……殷漪从未离开过声音。

  城市声音旅行

  北京 鼓楼 2008年6月11日 星期三 下午4点57分 晴

  鼓楼与钟楼为旧时的城市计时器,现在已不用。作为旅游景点的游览项目之一,每天从早上9点至下午5点会有击鼓表演。半小时一次。我录音时间是当天的下午5点左右。最后一次表演。录音地点鼓楼院内,台阶前。鼓楼下周围满是三轮和卖东西的店。

  上海 复兴岛公园 2008年6月2号 星期一 下午3点40分 晴

  旅行从城市的边缘开始!复兴岛公园是上海市区内唯一的岛上公园,开放于1951年,地方不大,但很清净。

  上海 七浦路服装批发市场 2008年6月22日 星期日 下午4 点50分 小雨

  因为小雨,今天人不多。这个录音我从一楼浏览到地下一层。近几年,在闸北区政府的精心规划和大力扶持下,上海七浦路服装批发市场由传统沿街马路商铺稳步完成向大型现代化专业服饰批发商厦的变,逐渐成为目前上海最具批发能力的专业市场之一。

  上海 浦东国际机场 2008年7月1日 星期二 中午11点55分 晴

  可能因为是白天的国际航班,航站楼里人很少,过海关的时候也没有排队。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位于中国上海市浦东的江镇、施湾、祝桥滨海地带,面积为40平方公里,距市中心约30公里。世界上第一条商业化的磁悬浮列车线路——上海磁浮示范运营线在机场设有浦东国际机场站,与上海轨道交通二号线龙阳路站相连,单程约为8分钟。

  伦敦 大本钟 2008年7月14日 星期一 晚上8点 晴

  都说伦敦的天气不好,但是我待的几天都很不错。我站在westminster地铁站泰晤士河边的出口处。“大本钟”坐落于泰晤士河畔议会大厦的北面,耸立着高高的钟楼,每隔一小时,大钟根据格林威治时间发出沉重而铿锵的响声,在数英里之外也能听到钟声的回荡。1859年,大钟由当时的英王工务大臣本杰明.霍尔爵士监制,大钟共重21吨,铸造时耗资2.7万英镑。“大本”钟被视为伦敦的象征,凡到伦敦观光的人,无不想到钟楼周围,站在议会桥上欣赏伦敦这个独具一格的建筑。

  阿姆斯特丹 中央火车站14a站台2008年7月10 星期四 下午3点 阴有雨

  车站位于市中心达姆广场附近,是出入阿姆斯特丹最便捷的交通枢纽。火车站非常繁忙,2、3分钟就会有一辆火车到达或出发。

  “没有杂念的境界和状态,就是关注内在的东西,录音也是一样的道理,进入这种状态,关注的是每个听到的声音,而不是和视觉去关联。”

  关注每个听到的声音

  也许是在大学教授课程的缘故,电话里的殷漪很健谈,分析问题时,习惯从几个层次去看,尽可能地认真回答。于是,看似简单得只要杵在那里,打开录音设备,声音就可以源源不断收集起来的录音工作,慢慢变得立体起来,真正打开心去聆听,又没有任何杂念,更像是一种修行。

  心探索:录音让你有修行的体验吗?跟其他的修行有哪些共通之处?

  殷漪:从我个人角度来说,工作本身很大一部分是音乐的创作,我现在进行的声音记录的方式,专业的一点说,是实地录音。声音在记录之后,可以作为题材和样本去识别,用于声音艺术或其他作品中。在实地录音这种方式中,有一种新的聆听的观念。

  举例来说,每次开始准备录音时,我会站在那里不说话,也不动,戴上耳机听5~20分钟,就像你去打太极,真正进入到那个状态时,心能够静下来,注意到自己的呼吸。这种关注度会非常细微,整个过程中我都在里面聆听,对我来说,这也是一种修行的体验,这个时候,心里是纯粹没有杂念的,指向性非常明确。

  没有杂念的境界和状态,就是关注内在的东西,实地录音也是一样的道理,进入这种状态,关注的是每个听到的声音,而不是和视觉去关联。

  心探索:不同城市的声音,给了你怎样的振动和回忆?

  殷漪:不同城市的声音,能够反应人们精神状态,来自生活模式和经济文化。譬如我们说交通信号灯的声音,挪威、德国、荷兰(中欧和偏北欧的地区)和国内的城市有很大差别(欧洲地区信号灯声音的音高和响度都比较低,变化周期比较慢,声音的节奏也是比较慢的),这些差异并不是想当然地来自文化和人口的差异。有一次去爱尔兰都柏林,那里交通灯的声音比中国还要夸张,音量很高,速度也快,为什么?其实爱尔兰都柏林和中国在经济发展上很相似,这两年,很多美国籍爱尔兰人回去,做IT产业,发展迅猛,形成一种很不平衡的过度经济发展。这导致了那里的人的内心速度比较快。所以声音可以反应出一个地区的人们的精神状态。声音在学术上有很多研究的方向。

  心探索:当你走进一个陌生的城市,如何在被声音包围之中,录下你真正有感觉的部分?又如何让这些个人体验部分,形成作品,让更多的人产生共鸣?

  殷漪:声音本身录下来时,没有任何人为加工,有可听性,这种可听性包含很多信息,从我个人角度说,其实这关系到内听听觉。所谓内心听觉,就像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学生必须有一种能力,看到乐谱内心就知道听觉上的音响效果。要在声音里面听到音乐性的东西。

  譬如交通灯的声音,至少包含节奏、音高这两种音乐性元素以及和当代流行音乐的音乐性特征。再往外扩展一点,和当代人的生活有相同的一种模式,那就是一种循环(loop),当代的流行音乐就是细小的循环组织在一起。对我而言,因为有做音乐的背景,有聆听的观念,对常人来说,有这样的意识,会发觉一个新的世界,这个世界不是说你要去寻找,而是他们一直在那里,只是需要你重新关注一些忽略掉的东西,换一种对待方式。

  心探索:录音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和记忆连接,产生一些画面或者场景的回忆吗?

  殷漪:不会和记忆连接,我不会用一种预设好的情感来感染自己进入一种状态,那样反而失去对声音本真的体验,无论感情的起伏还是情感的流入都是自然而然的,无非就是外部的事情,触发了你的内心。

  大家都受过文学的训练或教育,习惯把声音作为一种象征物,一种隐喻的东西,但是有没有想过这种关联是很人为的,合理性到底怎样?现在人们更多地把声音作为一种隐喻的东西,和人类的五感连接到一起,从声音的角度看都是不可取,不够的。

  心探索:城市的声音和自然界在你听来有什么差别?

  殷漪:我并不认为自然的声音要比城市声音好,可以让人愉快或情放松,如果因为我们不喜欢现在的方式,而采取补偿和精神安慰的方式,去看山川,听舒心的音乐,其实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所以去录自然的声音本身不会让我快乐,城市的声音也不会让我厌恶或者不舒服,首先自然的声音不一定是宁静的,只是我们认为是。因为我们常处于城市。一般人听到城市声音这几个字,马上会想到噪音、交通,但城市声音远比这些丰富,当你用一种很细微的心态去观察周围的声音,当你吃完晚饭,在小区里走,听到小虫子的叫声,周围的城市环境其实是很有生机的。不是声音本身让人快乐不快乐,而是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声音,因为有这个态度后,发现了常人没有遇到过的,愿意挖得更深,从社会学、政治学等角度,从声音理论本身把这些声音作为样本去研究。

  心探索:声音的本质是振动吗?再详细说说。

  殷漪:从物理的、科学的角度来说,声音的本质的确是振动。从个人来说,这种振动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你对声音的敏感度,二是你遇到什么样的事情和物体。

  “声音对我来说很自然,从物理角度阐述,对声音进行加工,还原和回放,都不可以离开人本身,最终还是指向人,否则只是纯粹理论或者做科学。实地录音除了是一种方法,也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聆听的观念和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去发觉新的世界。”

  录音是生活的一部分

  心探索:相对而言,那些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声音是怎样被人们忽略掉的?

  殷漪:我们对世界的感知方式有听觉、视觉、味觉、嗅觉、触觉五种,现在视觉好像比听觉更重要,但是人类最初认识这个世界时,听觉和视觉以前不相上下的。

  现在我们的生活没有黑夜,晚上走到哪里都是有光线的,大家认知世界时越来越多地依赖视觉。如果在乡村生活,晚上在没有路灯的路上走,你会突然发觉一方面听觉灵敏起来,另一方面,周围的声音更加丰富。

  你最初骑车,小心翼翼不熟练,有人从很远的地方横穿马路你就会很紧张,当你技术成熟,甚至可以一边骑车一边脑子放空或者听音乐,干扰你的只是对你有用的,没用的已经排除掉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在使用一种工具理性的方式去听周围的声音。

  从我的角度来讲,录音的时候,所谓新的聆听的方式,就是打破工具理性的聆听方式,面对非常丰富的声音世界,听到那些细微的变化,所有的声音都是有生命力和活力的。

  心探索:从你的工作经历看,从来没有离开过声音,声音对你来说意味着和当下连接的媒介吗?

  殷漪:声音对我来说很自然,从物理角度阐述,对声音进行加工,还原和回放,都不可以离开人本身,最终还是指向人,否则只是纯粹理论或者做科学。实地录音除了是一种方法,也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聆听的观念和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去发觉新的世界。

  心探索:你试过听自己身体里的声音吗?那是怎样一个内在世界?和外在的有什么不同?

  殷漪:没有,因为从生理角度来说,听到内部声音的环境比较苛刻,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下才能比较清晰听到,譬如血管流动的声音,不是我们愿意听就能听,受到外界很大的干扰。

  心探索:哪些声音会让你有兴趣录下来?还有哪些声音是你一直想去录,但没有机会,或时机不对的?

  殷漪:会做一个水下的录音系列,在不同的水域里进行,是非城市的。另外还会将城市声音旅行,带到更多不同的城市里,录的声音更丰富,感兴趣的路径越来越多。对声音不同方面的解读,对我来说更加有吸引力。

  心探索:如果有一天你的听觉不再那么敏锐,或者失去听觉,要怎样去再融入这个世界?

  殷漪:声音远远没有我们想得那么重要,和生活比较起来的话。就像艺术一样,它是个有效的补充而已,不会成为主导力量,我个人会更加倾向于将声音纳入当代艺术的体系,声音本身就是边缘的形态和领域。从修行的角度说,修行的是你的心,不是一个物,声音就是一个物,没有物没关系,心在就可以修,如果真的不能拥有听觉,或者听力退化,可以庆幸的是自己有过一段时间,通过声音进行了一些类似修行的事,多注重心的结果,可能更加好一点。

  城市声音旅行记录:http://www.douban.com/people/YIN.YI/notes

  殷漪的音乐:http://www.myspace.com/yinyimusic

  1平方英里上海录音:http://www.1-24.org/

  文/小坏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