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业去产能

  中国自1979改革开放以来,都是由中央决策,经济计划由上而下,投资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三十多年来都行之有效,平均每年经济增长达到10%,经济规模GDP国民生产增长50倍,达到10万亿美元,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系。但这依靠投资的经济增长模式,到最近开始出现问题。最近两年中国经济增长放慢,2008年发生金融海啸,当时温家宝总理推出四万亿人民币刺激经济计划,中国经济增长四万亿(人民币,下同)的基建刺激经济计划,令到产能大增,而经济增长未能消化增长的产能。大量原材料卖不出,库存积压,而价格大跌。中国经济增长亦因产能过剩而回落,由10%回落到2014年的8%,到2015年更跌至7%,今年经济增长目标更跌至6.5%。最近举行的经济工作会议,表明中国要接受低一点的经济增长为将来常态,不可以再期望短期内恢复10%的增长。中央经济会议更订出五大经济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

  钢铁产能过剩或拖累国家经济

  有经济学者形容产能过剩为“经济癌症”,为一个死结,如果不解决将会拖累国家经济发展。产能过剩是中国过去以需求侧,投资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的结果。中央大量投资固定资产在基建及工厂。这是几十年来行而有效的增长模式,但由于供给没有按需求调节,结果是供给和需求没有接轨。生产的产品没有人要,而市民需要的产品却短缺。供给及需求不接轨的情况,主要是发生在传统的基本工业上,例如钢铁、铝、水泥、玻璃等原材料工业。

  以钢铁为例,在1996年中国钢铁的年产能,约为3亿吨。2000年中国加入世贸,中国出口急速增长,经济以每年10%高速增长。钢铁产能在21世纪大幅扩产能,其实在胡温时代,国务院已经发觉全国钢铁产能过剩,要限制扩充产能及淘汰落后的产能。但事与愿违,过去十多年钢铁产能年年增加,而钢铁价格下跌到低于成本价,整个钢铁行业都处于严重亏损。生铁价格低于2千元1吨,1斤铁还低过1斤白菜。现全国每年钢铁需求约为7亿吨,而全国产能却达到惊人的10亿吨,占全球产能一半,而中国国民生产只占全球12%。过去中国还可以把过剩产能出口,减低国内过剩产能的压力,但近年多个国家对中国产的钢铁实施反倾销税,令到出口停滞不前。钢铁产能过多亦带来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空气污染。全国钢炼钢厂有一半在湖北省,令到北京市空气严重污染,危害人民健康。

  去产能时代正式到来

  胡温时代一直不能令到钢铁产业去产能,这是和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工作目标不同有关。钢铁是高投资、高产能的产业,一个大形炼钢厂投资达到300亿元,每年生产达到20亿元,有个别钢铁企业员工甚至超过10万人。大型钢铁厂对地方经济极之重要,如果一间大型钢铁厂结业,等于整个地区失去经济命脉。这可以解释到为什么胡温时代国务院都想钢铁产业去产能,明文规定不准兴建新炼钢厂,但地方政府却违背中央,不停扩充产能,直至到现今的灾难。

  但是最近2015年12月中央去产能的工作目标,完成了第一个去产能的成就。浙江省杭州的国营半山钢铁厂,成为熄火的中国第一个国营炼钢厂。炼钢铁的核心就是熔炉,单单点火费用就达到几千万人民币,及需要一个月时间才能达到合适温度。熄火等于停产,半山钢铁厂熄火,意味去产能的时代正式开始。中央要认真落实去产能工作,进行真的经济改革,未来还要把年产高达3亿吨的钢铁厂去产能化。一个钢铁厂代表几百亿元的投资,等于浪费大额社会资源。要把空出的社会资源投入有效益的产业,才能重新带动国家经济增长。

  蔺常念/文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