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SDN/NFV困局 有开放才有规模
- 来源:通信产业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SDN,运营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6-04-30 14:49
2016中国SDN/NFV大会特别报道
经过前几年的混沌发展期,SDN/NFV迈向正轨。最新发布的《NFV产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指出,未来5年,SDN/NFV的市场将会覆盖数据中心组网、DCI互联、光网络、接入网、移动核心网、IMS等领域,国内市场规模接近2500亿元。
不过,在运营商高喊转型口号、设备商摇旗呐喊、媒体大肆炒作的喧嚣下,产业链还是要冷静对待SDN/NFV,透视剖析在规模商用之前,它还需要走出哪些困局?
鸭行鹅步
2015年被认为是SDN/NFV从测试验证走向正式商用的元年,2016年则被咨询机构认为是SDN/NFV商用井喷之年。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从整体行业上来看,SDN/NFV技术性能尚不令人满意,增收节支效果还不明显,无论标准和商用化进展还比较慢。”在日前召开的中国SDN/NFV大会上,SDN/NFV产业发展联盟理事长韦乐平直言不讳地指出,SDN/NFV产业整体尚处在现场试验、试商用和早期商用阶段。
2012年,Google在B4网络成功部署SDN解决流量调度问题,此后,全球对SDN技术的应用探索不断推进,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但是商用步伐要远远逊色于炒作之势。
主流运营商从2014年开始进行SDN的概念验证,2015年进入现场试验/试商用阶段,个别运营商已开始规模化商用部署,例如AT&T。“整体看,除数据中心个别领域外,技术尚欠成熟,运营商SDN标准化和商用化进展还较慢。”韦乐平表示。
相比运营商来说,互联网公司和大型云服务公司的网络和应用场景相对简单,SDN步伐要更快一些,他们纷纷在数据中心内和数据中心间部署SDN。韦乐平表示:“互联网公司的态度非常积极,目标也很明确,在数据中心内部署SDN,提升链路利用率和优化实时流量,同时保证QoS。
步伐最慢的当属企业园区网络和企业内部数据中心。调查显示,绝大部分企业尚未计划部署SDN,主要原因是缺乏迫切需求,包括没有吸引人的新业务,降低成本有限等。“这些企业认为部署SDN的时机尚早。”韦乐平说。
尚记得在去年的SDN/NFV大会上,韦乐平就抛出这样的观点:SDN/NFV还处于Gartner曲线从过度期望进入幻灭到成熟期。“虽然时间过了一年,今天我的观点还是如此。我认为至少需要4到8年的时间,SDN/NFV才能进入平稳发展阶段。”他再次强调。
两个阶段
《白皮书》将SDN/NFV的发展轨迹分为两个阶段。SDN/NFV产业联盟技术专家委员会主任曹蓟光表示,未来5年内,SDN/NFV将处于以技术竞合、试点应用、理念培育为特征的发展初期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是,统一架构,标准化接口,推动符合电信级要求的产品成熟,逐步打破单厂商“独舞”的封闭架构,打造开放系统平台,推进多厂商的集成。
运营商部分场景,如数据中心组网、DCI互联、vCPE、vEPC和vIMS等,从现场试验到小规模商用部署,奠定网络架构面向用户和业务的智能化转型基础,培育运维人员,积累运维经验。
未来5到10年,SDN/NFV将过渡到以技术成熟、规模部署、运营变革为特征的融合应用阶段。在这个阶段,开放网络目标架构更加清晰,平台和接口标准化程度更高;产品和解决方案日益成熟,不再是单厂商的“独奏”,而是多厂商的“合唱”,合作共赢的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运营商网络将更大规模的部署SDN/NFV技术以期实现网络开放可编程、资源灵活调度、业务快速上线、运维高效的总体目标。
《白皮书》指出,经过多年的发展,NFV技术产业生态日益完善,产业重心加速调整。
曹蓟光表示,NFV推动硬件和软件解耦,以及软件功能的分层解耦,原先由单一厂商提供整套软硬件一体的系统,将分解成来自不同厂商的组件,如通用硬件、虚拟化平台、不同VNF等。
他强调,第三方系统服务集成商在NFV产业生态中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要求具备更强的软件研发及系统集成能力。“在这种背景下,传统通信设备企业需适应这种产业生态的变革,围绕自身平台积极打造产业生态系统,提供开放架构的产品及解决方案,集成源自不同服务提供商的组件。”曹蓟光说。
困局待解
导致SDN/NFV时至今日还在“鸭行鹅步”的最大原因在于技术非常不成熟。
中国移动研究院网络所所长段晓东表示,SDN把软件的问题扩展到网络中,软件的问题影响到了网络的稳定性。而NFV同样面临技术挑战,其一,电信级高可靠性通常要求5个9,当引入虚拟化后,NFV的高可靠性存在挑战;其二,NFV数据面VNF网元的性能受限于CPU转发性能,是NFV全面部署的最大技术障碍。SDN/NFV在变革网络架构的同时重塑产业生态系统。在标准还未出炉之际,为了抢夺话语权,各大设备商纷纷研发各自的控制器,导致这些控制器无法互联互通,背离了SDN/NFV开放的初衷。
“今天的SDN产品不是开放,而是更封闭。”段晓东强调,“目前各厂家提供给运营商的一揽子方案都会绑定控制器、网关、防火墙、负载均衡等软硬件,而南北向接口却各是一套技术,每个厂家都有一套私有云,导致每次扩容都需要新建系统”。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总工程师赵慧玲指出了同样的问题:“目前各厂家控制器各自独立,相应功能复杂,各自的功能定义不清晰,制约规模商用。”与此同时,各厂商私有控制器南向接口和北向接口也存在协议不统一的问题。对此,赵慧玲呼吁,产业链加大南北向接口标准化工作力度,提高设备与多厂商控制器互联互通能力。
来自中兴通讯的一位专家也向记者表示:“接口标准化将会是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SDN/NFV化带来的收益与价值会打折扣,需要业界有高瞻远瞩的定力和眼光才能持之以恒地走向目标架构。”
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软件人才匮乏也将制约运营商SDN/NFV的发展。“AT&T提出要在2020年变成一家软件公司,但我认为非常困难,可能全球范围内的运营商都缺乏这个能力。”韦乐平向记者表示,但是我同意,运营商必须具备软件思维并介入软件开发过程,发挥运营商的引导作用,但需要量力而行,一步一步来。
总之,作为一项变革网络全局的技术,SDN/NFV落地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发展SDN/NFV,产业链要确立战略信心,降低短期期望,规避急功近利,坚持市场和技术双驱动。”韦乐平表示。
本报记者 逄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