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徙,传统车企人才衰竭?

  • 来源:汽车观察
  • 关键字:传统车企,人才
  • 发布时间:2016-07-26 17:03

  既懂汽车制造,又懂互联网产品的跨界人才,必将成为诸多汽车企业争夺的核心目标。

  传统车企汽车人才自“自主品牌流向合资品牌,再流回自主品牌”的第一次人才大迁徙之后,又迎来了第二次人才迁徙:传统车企高管纷纷跳槽至互联网企业。

  有统计显示:近两年,160多位传统车企人才加入互联网企业。

  这是传统车企被颠覆的前奏吗?这是传统车企在汽车产业主角地位的弱化吗?这是传统车企人才机制僵硬的体现吗?

  《汽车观察》记者一轮采访下来,答案均为否定。因为这是一场正常的人才流动,无需大惊小怪,也许下一个迁徙将是互联网企业向传统车企的人才回流,因为到底是否被颠覆还需持久PK。

  永远无法被取代

  传统车企人才流向互联网企业是否说明未来可能被互联网企业颠覆,甚至消失?

  因为,企业一直都面临着两个市场:前端是产品(服务)市场,后端则是人才市场。这两个市场互为因果,但人才市场的成败决定了企业在产品市场的竞争力。

  “人才的流动无法说明,互联网汽车企业的未来发展势头高于传统汽车企业。”某一媒体评论人葛先生进一步解释说,“汽车作为使用工具,真正的存在意义除了代步出行,就是驾乘乐趣。未来定义汽车,除了传统汽车,还要有互联网智能汽车,两者加在一起,才能重新定义整个汽车行业。所以,作为新兴事物,互联网智能汽车现在大发展很正常,但永远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汽车。”

  “不能说明汽车产业发展方向的转变,更不能说明传统汽车制造企业被颠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理许海东对《汽车观察》记者说:“传统汽车企业造车一定会向互联网方向发展,互联网企业造车一定会涉及到传统制造,无论是传统车企还是互联网企业最终都是要给消费者提供安全、可靠、节油、舒适的汽车产品,这是一个谁都无法逾越的前提。互联网企业刚刚开始造车,对传统制造没有经验,他们需要大量的传统汽车制造人才,这属于正常现象,属于人才的正常流动,说不定,过一段时间,也可能会出现大量互联网人才流向传统车企的现象。”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某自主品牌负责人的观点与许海东相同:“人才流动很正常,也有互联网人才跳槽到传统车企的现象,不应以此说明哪股势力更强大。”他不认为互联网企业人才发展前景就一定一片光明。

  这恰也像如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处于调整期的媒体生态圈,没因为谁的出现导致谁的集体消亡。

  虽然,被喻为“家门口的野蛮人”、“传统汽车产业的颠覆者”、新兴势力——互联网造车人的出现,引起了一场有关思维的变革。而且,一时间,互联网+,还是+互联网在新旧两大汽车阵营里成胶着状态辩论着。但是,对于互联网企业的咄咄逼近,传统车企放话:路遥知马力,持久战之后论伯仲。因为,汽车作为一个典型的“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资本对于造车者的意义毋庸置疑。然而,互联网与汽车结合才刚刚开始,互联网公司也并不满足于以概念来影响汽车产业。随着制造方式的改变,汽车未来由传统车企还是互联网企业主导的问题,短期内还会持久争论下去。

  人才机制僵硬?

  人才的迁徙是否说明传统车企的人才管理机制需要改善?

  因为在传统车企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高管们更清楚哪里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又因为人往高处走,难道不是传统车企老化的用人机制阻碍了高管们更高层的发展?

  “汽车行业仍需发扬工匠精神。如果跳槽太频繁,也反映出汽车人的浮躁,这不能说明是传统车企用人机制僵硬。”业内资深人士对《汽车观察》说:“在当下的中国,各行业都喜欢炒作新概念,这反应出我们怕落后时代和世界的心理,也反应出新东西就像外来的和尚,能炒作出关注度。但我认为不应该大肆鼓吹,应该学德国的沉淀和坚守。”

  同时,该人士认为,大量传统车企高管的流动,也说明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下,高管们左突右冲的艰难。

  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1-5月,基本型乘用车(轿车)产销468.17万辆和464.35万辆,同比下降6.53%和6.11%。可见,在我国传统汽车市场增长规模有限的大环境下,传统汽车产业整体发展处在做大规模后要往上走所必经的震荡期,各个传统汽车企业高管们所面临的战略调整和销售压力可想而知。尤其对于中国自主品牌而言,其面临的压力更甚:5月,轿车销量排名前十无一中国品牌入选;5月中国品牌轿车总销量为16万辆,市场份额下滑1.8个百分点。有观点认为,轿车市场上中国品牌的弱势,让更多的中国品牌谋求SUV市场的突破,中国品牌在SUV市场的一片大好,顾此失彼,使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忽略了轿车市场。而随着合资品牌在SUV市场的强势反扑,无疑对中国品牌汽车企业提出更残酷的挑战。

  “传统车企知名外教的走马换将,对互联网造车能有多大的促进作用要到五六年后才能体现出来。”另外一为业内人士如是说。

  正如葛先生所说:“传统车企高管的成功只代表过去,眼下和未来,能不能做好职业经理人,都需要日常成绩来支撑。”

  说明,汽车人才竞争力的根本依然是深厚的内功,打铁还需自身硬,超强的人才不需要靠炒作获取存在感,因为他跳到哪里都是核心。在“互联网”、工业4.0、智能汽车提速的大背景下,那些既懂汽车制造,又懂互联网产品的跨界人才,必将成为诸多汽车企业争夺的核心目标。

  因此,100多位传统车企高管的触“网”跳槽,不能说明传统企业用人机制的僵硬,也不能说明互联网企业的走盛,更不能说明传统汽车制造企业的走衰,只能说明汽车工业智能化迅猛发展的时代,这是一场正常的第二次汽车产业内的人才迁徙。

  文/AO记者 王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