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巴藏區 尋找格薩爾王

  • 来源:中国旅游
  • 关键字:格薩爾王,康巴藏區,英雄
  • 发布时间:2016-08-17 16:38

  在康巴藏區廣袤的草原上,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之間,都飄盪着格薩爾王的傳奇身影。在藏民的心目中祂是英雄、君王、戰神、保護神,甚至是財神,祂無處不在、無所不能。祂的傳奇故事《格薩爾王傳》,被虔誠的藏民傳唱了千年。根據藏文史籍和實物遺迹,大部分藏學研究者相信格薩爾確有其人。祂於公元11世紀左右在甘孜州德格縣阿須草原誕生,在瑪域黃河源頭草原成長、征戰四方統一嶺國,最後在囊謙達那山魂歸天國。祂戎馬一生主要的活動區域在如今青(果洛、玉樹)川(甘孜、阿壩)藏(昌都、那曲)三省交匯處的康巴藏區。這一趟我們深入這片格薩爾文化金三角區域,尋訪藏民心中傳奇英雄的一生。

  是人?還是神?

  格薩爾王在藏族歷史上確有其人,他率領30大將,指揮一生征戰、拯救百姓的創舉,是《格薩爾王傳》這部史詩最直接的創作素材。在廣袤的青藏高原上,格薩爾說唱藝人彼此之間互不相識,相距數百甚至上千公里,卻在說着同一個故事。還有一個明顯的證據:青藏高原上的神山神湖很多,為甚麼唯有阿尼瑪卿大雪山和扎陵、鄂陵、卓陵三大湖與格薩爾王有着如此親密的「骨血」聯繫。只能有一個解釋,那就是實際的格薩爾王以及嶺國各部落,確實在這裡生活過。

  史詩中神化的格薩爾又不能與歷史上的格薩爾相提並論,格薩爾王經過了上千年無數說唱藝人的「再創作」,把藏族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融進了《格薩爾王傳》,其中就包括格薩爾王出生前和離世後的重大歷史事件。可在藏區,人們從來不懷疑格薩爾王在歷史上的真實存在。淳樸的藏民也從來不會刻意區分「歷史人物格薩爾」與「藝術神化格薩爾」有甚麼不一樣,他們確信格薩爾大王的真實存在。

  誰是格薩爾王?

  整部史詩講述傳說中嶺國國王格薩爾的故事,故事從三位佛教國師將西藏從野蠻時期轉化為王國時期(大約公元前7世紀至9世紀),其中最著名國師蓮花生大師,祂用誓言約束當時西藏的混亂局面,由於許多魔鬼並沒有完全降伏,其後又發生動亂,整個藏區被吃人的魔鬼、遊牧部落所統治,各部落主、國王都是邪惡和貪婪的。為了降伏下界妖魔和解救苦難百姓,天界決定從天上送一位英雄去制服這些鬼怪。蓮花生大師根據眾神的要求,生身父親要「念」類,凡有祈求皆能如願;生身母親要龍族,沒有親疏厚薄在世間」,最終讓倉巴噶波(白梵天)的最小的兒子聞喜下凡,經過精心安排選定朵康六崗的中心,嶺部落森倫王為其父親,東海龍王三女兒梅朵娜澤為其母親。這位降生在康巴藏區嶺國的王子叫做覺如,12歲在賽馬大會上一舉奪魁,登上嶺國國王寶座,從此「世界雄獅大王格薩爾洛布扎堆」的稱號威名天下,祂就是藏族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中最富傳奇色彩的格薩爾王。

  關羽

  忠義神武靈佑仁勇顯威護國 保民精誠綏靖翊贊宣德關聖大帝

  在世時完全是人身,為三國蜀漢名將,死後受封為神。在歷史上和民間小說中都有記載,雖有桃園結義的人脈保障,終歸還是一名跟隨、輔佐劉備興漢的忠君角色。靠本身的武藝和忠勇,過五關斬六將創立赫赫威名。

  嶺·格薩爾

  世界雄獅大王格薩爾洛布扎堆

  是半神化的人物,傳說是天神白梵天王三太子下凡人間,從流浪少年成長為嶺國的國王,最高統帥。征戰期間常有天界的姑母朗曼傑姆女神的預言引領,可以呼喚天神、念神、龍神諸多神祇相助。

  神王一生

  英雄誕生 3歲

  民間認為格薩爾王出生於公元1038年,一出生就有3歲孩子大,漢妃所生的哥哥嘉察為他取名覺如。叔叔晁通垂涎嶺國王位已久,又忌憚覺如的神力,想盡早除掉小侄。結果卻被覺如一一化險為夷。

  覺如被逐 5歲

  覺如5歲那年被部落放逐,叔叔晁通編造輿論讓包括父親森倫王在內的部落人都相信,覺如的魔力會傷害整個部落,於是把格薩爾母子驅逐出阿須草原,趕去北方瑪域黃河源頭一帶流浪求生。

  北方降魔 15歲—24歲

  格薩爾王隻身前往北地解救被魔王魯贊掠走的次妃梅薩山。在魔王妹妹阿達拉姆和梅薩山的內應下,格薩爾王射殺了比自己強大的魯贊王。兩位美妻給格薩爾王喝了迷魂酒,格薩爾王在北地竟然留住長達9年3個月。

  少年長成 5歲—12歲

  英雄自古多磨難,覺如在黃河源制服了鼠魔等無名魔鬼,保護控制了東西大商道,開拓了領地。幾年後又收留了因遭大雪災而遷徙來的全體嶺部落親人,還把領地分配給各個部落。

  賽馬稱王 12歲

  嶺部落將舉行賽馬大會選出嶺國國王,彩注中還包括美女珠牡和嘉洛七寶。覺如的競爭對手除了叔叔晁通,還有嶺地各路英雄。珠牡作為信使找到覺如,送上神馬。覺如憑藉祂的智慧和神勇,戰勝所有對手登上王位,並在阿尼瑪卿大雪山下舉行了世界公桑。

  姜嶺大戰 27歲—36歲

  保衛鹽海的大戰,雙方出動百萬雄兵打了9年。格薩爾王和珠牡的弟弟都戰死了。儘管大將辛巴和丹瑪屢屢建功,但膠着的拉鋸戰長達5年之久,雙方王妃三次和談未果。最後在天母的授意下,乘薩旦王林中洗澡之機,格薩爾王變作金魚鑽入薩旦肚中,以千輻輪攪碎薩旦心肺,贏得戰爭。

  大小18宗征戰 38-88歲

  格薩爾王38歲以後,率領指揮嶺國,進行多次降魔征戰,著名的有18大宗18小宗,「宗」即城堡,指跟36個大小不同部落之間的戰爭故事。

  門嶺大戰 36—37歲

  天神降預言,還有一年,門國的魔王魔馬魔臣將修行成精,天下無人能敵。於是,格薩爾王派出信使白鶴三兄弟,集合各路兵馬,親征南門。經過苦戰,終將南門國歸為治下。

  霍嶺大戰 24歲—26歲

  格薩爾王北去魔國救妻第3年,霍爾國白帳王發兵欲奪天下第一美女珠牡為妻。珠牡三次緩兵之策均被晁通出賣而身陷霍爾國,嶺國大將格薩爾哥哥嘉察也血灑疆場。神馬江噶佩布終將格薩爾喚醒,在女巫吉尊益希幫助下,在決鬥中制服霍爾白帳王,救回珠牡。

  返回天界 88歲

  傳說格薩爾王活到88歲,卒於公元1126年。格薩爾王平定三界完成統一大業,在返回天界之前,祂闖入地獄,救出為嶺國征戰一生,但殺人太多的王妃阿達拉姆和代自己受過的母親。其肉身則葬在了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達那寺前山的格薩爾王及30大將靈塔群中。

  尋找格薩爾王

  在藏區有三種說法:法域「衛藏」,馬域「安多」,人域「康巴」。康巴藏區是藏族傳統文化中的一個地區,位於橫斷山區的大山大河夾峙之中。她是史詩《格薩爾王》的舞台,範圍大致相當於現今西藏昌都市、那曲東部(聶榮、巴青、索縣、比如、嘉黎五縣)、林芝東部(察隅、波密、墨脫三縣),青海省的玉樹藏族自治州(治多縣西部除外),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雲南省的迪慶藏族自治州。

  阿須草原 探訪神王降生地

  格薩爾王《英雄誕生》之部中說,「若問覺如出生地,它就叫做吉蘇雅」。位於四川甘孜州的阿須鄉與史詩中記載的吉蘇雅,無論在地形地貌、名稱叫法上,跟史詩中描述完全一樣。藏民認為格薩爾王就出生在四川德格阿須草原,這裡的山山水水與格薩爾的風物傳說與英雄史詩的描述驚人地一致。例如「兩河交匯潺潺流」指的是流經阿須草原的金沙江和雅礱江。草原上格薩爾神廟背後的岩石確如「兩岩相對如箭羽」,神廟前草坪如「鋪氈」。

  阿須草原傳說

  藏族作家阿來在其小說《格薩爾王》直接指出康巴藏區是史詩《格薩爾王》的舞台:讓我們來到故事出發的地方。一個叫做「嶺」的地方。這個名叫嶺,或者叫做嶺噶的地方,如今叫做康巴。更準確地說,過去的「嶺」如今是被一片更為廣大的叫做康巴的大地所環繞。康巴,每一片草原都猶如一隻大鼓,四周平坦如砥,腹部微微隆起,那中央的裡面,彷彿湧動着鼓點的節奏,也彷彿有一顆巨大的心臟在咚咚跳動。而草原四周,被說唱人形容為柵欄的參差雪山,像猛獸列隊奔馳在天邊。格薩爾大王從上天下界就降臨在這樣一個適於駿馬驅馳的地方。

  傳說格薩爾王的母親龍女梅朵娜澤來到嶺地取名郭姆,成為格薩爾王父親森倫王第三位妻子,稱作郭妃。在史詩中格薩爾王一出生就長到了3歲孩子那麼大,展現了許多超人神力。見到哥哥嘉察竟以親暱的神態坐在了嘉察身邊。嘉察非常喜歡這位弟弟,抱起讚道:「兩弟兄在一起是打敵人的鐵錘,兩騾馬在一起是發財的酵母」,嘉察為他取名「覺如」。覺如的叔父晁通一直垂涎嶺國王位,又忌憚覺如將來的競爭力,想乘早除掉他。他借賀喜的機會,給覺如吃下拌有毒的酥油糌粑,而毒素從覺如的指甲縫排出了,晁通仍不死心,僱來能鈎奪眾生靈魂的黑教術士貢巴熱雜老妖,試圖扼殺神奇小侄。覺如召來眾神相助,先射殺老妖放出的三隻黑魔鷹,破解老妖的魔法。格薩爾王當年出生時種種傳說和遺迹就散佈在阿須草原岔岔寺周圍,例如小覺如射殺三隻黑魔鷂鷹留在岩石上的屁股印,母親小帳房旁的青蛙石,如今都被當地民眾當作聖蹟,受到頂禮膜拜。

  與巴伽活佛的佛緣

  記得那是2000年夏,筆者為拍攝格薩爾紀錄片帶隊來到岔岔寺。該寺的主持,正是赫赫有名的巴伽活佛。他是果洛州久治縣人,3歲時被選為轉世靈童來到阿須草原。巴伽是他的暱稱,老百姓叫着親切,他的封號則為第六世格西.噶舉朵傑丹增。紀錄片攝製組當時全都被安排入住「格薩爾紀念館」院內,也許巴伽活佛覺得我們是格薩爾大王的客人,所以給了這麼一個至高無上的待遇。格薩爾紀念館始建於18世紀初,在文革時一度毀壞了。在巴伽活佛的主持下,於1991年修復。院內一塊格薩爾王拴馬石非常精美。紀念館內正面是格薩爾王高大的縱馬出征塑像,四周為30大將軍及嶺國7美女的等身塑像。岔岔寺的格薩爾法舞相當精彩,每年的賽馬大會上僧人都會表演。最近一次見到巴伽活佛是2013年夏,自駕車沿格薩爾文化長廊故地重遊。岔岔寺已經擴建得十分雄偉。拾階而上的台階兩側護欄,全用白色大理石雕築。每一段大理石欄杆上都刻有捐資岔岔寺修建者的功德名錄,有個人捐的,更多的是一家人捐的,數額少則幾萬元,多則幾十至上百萬元。可以看得出,大多為漢族人的名姓。這是一種當下新出現的藏漢關係,作為寺院主持,巴伽活佛永遠留住了他們的名姓,特別強調了漢人注重的「功德」。

  為格薩爾王搶報戶口

  巴伽活佛的另一功績就是做了大量的格薩爾文化搶救工作。為此,他還受到國家四部委頒發的「搶救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突出貢獻獎」。巴伽活佛還特意到北京的中國社會科學院格薩爾研究中心,要求開一份格薩爾王出生在阿須草原的證明。這是要給格薩爾王「報戶口」嗎?專家們又不便拂了活佛的臉,只好給了一張證書,肯定了巴伽活佛為阿須草原的格薩爾文化建設所做的努力。不過,說句實話,格薩爾王出生在阿須草原的說法,倒是得到了多數藏族老百姓的認同和專家學者的首肯。

  深入瑪域草原格薩爾領地

  幼小覺如超凡的能力讓長系部落晁通王忌憚,他編造輿論讓包括父親森倫王在內的部落人都相信,覺如的魔力會傷害整個部落。覺如母子被部落驅逐出了阿須草原,臨走的這一天,覺如把母親郭姆裝扮得像初升的太陽一樣美麗,而自己打扮的卻像個叫化子。帶上龍畜乳牛,自己騎上姜噶貝嘎魔杖,離開了阿須吉蘇雅出生地。當時被驅趕的情景很讓人揪心,史詩中描述:「有100名勇士放箭威懾,100名婦女撒灰驅邪,100名喇嘛吹螺詛咒。」

  瑪域草原開疆闢土

  覺如帶母親來到黃河源開闢出廣袤疆域開始新生活,祂在這片新開拓的屬地上降伏鼠魔和許多有名、無名鬼,清除了霍爾方向來的強盜,打通了從漢地到拉達克的東西商貿大通道。覺如開拓的這片寶地,其屬地就是現在的果洛及周邊地區。果洛的民間傳說記載:由各路神靈及過往商旅參與,覺如在上部建起了獅龍宮殿,在中部修砌了敝口鷲巢,在下部修砌了長方形的碉樓。獅龍宮殿已由達日縣丹班尼瑪活佛於十多年前重新修復,是果洛格薩爾文化的一處重要景點。有意思的是,丹班尼瑪活佛也在爭取達日縣獅龍宮殿一帶為史詩主人公格薩爾王的出生地了。對於格薩爾的出生地,在藏區還有不同爭論。就像在意大利,如今至少有7個地方聲稱荷馬是他們那裡的人一樣。

  想去阿須草原

  相關景點

  岔岔寺、格薩爾紀念館、拴馬石、出生地、射殺黑魔鷹留下的屁股印、降服黑術士山洞

  交通

  沒有直達車,可在成都茶店子汽車站坐班車前往德格,中途在三岔口改乘當地微型車到阿須鎮

  住宿

  沒有涉外酒店,鎮上只有一般旅館(遇到困難可請岔岔寺主持巴伽活佛幫助。)

  嶺國寄魂湖——黃河源三湖

  幾年之後,命運第一次讓覺如擔負起了解救全體嶺部落的責任,那是因為他的出生地阿須草原一帶,連降數日大雪,嶺部落危在旦夕。嶺部眾首領也顧不上當年驅逐覺如母子的尷尬,集合人馬,攜老帶幼的投奔覺如而來。覺如給各部落分配領地的日子,長系色氏八兄弟分在了黃河川的拉色卡多;仲系文布六部落分在了最好的山溝白瑪讓夏;叔父總管王分在了中游則拉以上;父親森倫王分在了黃河南岸的扎朵峽谷;叔父晁通王分在了下游魯古以上。從此,嶺地六部的民眾在黃河川開始了新生活。

  這些分配給各部落的領地,在當今果洛、玉樹的牧民中世代流傳,清晰可辨。特別是黃河源頭的扎陵湖、鄂陵湖、卓陵湖三大湖也是嶺地長、仲、幼三部落的寄魂湖。扎陵湖在上游,黃河攜沙土流入,湖水呈灰白色。鄂陵湖在下游,泥沙經過上游的沉澱,湖水呈藍色。藏語鄂陵湖叫「措鄂郎」,意為藍色之湖。鄂陵湖比扎陵湖面積大,湖深與水量幾乎都是扎陵湖的一倍。卓陵湖按說是幼系,也即格薩爾王所在部落的寄魂湖。扎陵湖旁小島上有座嘉洛城堡很有名,它是格薩爾大王妃珠牡父親的夏宮,筆者認為這裡是嘉洛部落祭祀湖神的地方更確切,因為當地牧民把這裡稱作「珠牡塞卡」,所謂「塞卡」正是古代藏人祭祀神山或聖湖的祭台。十多年前,我們到那裡拍攝,除了見到有座塔形瑪尼石堆外,只有城堡的石頭牆基還在。

  賽馬稱王登上歷史舞台

  果洛瑪域除了是格薩爾王發家之地外,它還是覺如賽馬稱王的地方。賽馬稱王是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流傳千年萬里的源頭,也是格薩爾王歷史命運的轉捩點。傳說中的賽馬起點就在果洛州瑪多縣黃河鄉的阿玉迪山。而終點則到了玉樹州曲麻萊縣麻多鄉的古熱石山。1989年當地民眾在終點原有基礎上重新加固修整一新,還立了座金色的格薩爾王縱馬奔騰雕像。這條賽馬線路沿着扎陵湖北側一線行進,起點和終點的實際距離大約有上百公里。這顯然不是馬力一氣所能完成的賽事,應該是說唱藝人的想像力吧!

  龜兔賽跑童話升級版本

  覺如分配完領地不久,就帶着母親去瑪麥玉隆松多開拓新領地了。一天,祂奉天界姑母朗曼傑姆之命,變成一隻烏鴉,冒充晁通的護法神馬頭明王向晁通降下預言,要其出面主持嶺地六部落會議,以王位、七寶和美女珠牡為彩注,舉行部落賽馬大會。賽馬比賽那天瑪隆草原達塘查姆賽馬場旗幟招展,桑煙嫋嫋,看熱鬧的人們聚集在拉迪山頂。嶺地長中幼三系、右翼葛、左翼珠和達絨18部落的900名騎手一字排開,只聽總管王一聲令下,塵煙起處,騎手們飛馳而去。覺如還是那身自創的「乞丐」裝,仗着有神駒神助故意落在後面,屢次與別人開玩笑,請巫師打卦,還騙醫師為其看病,不忘順帶降服了幾隻地下妖魔,接受了瑪麥寶藏女主人的金鑰匙。(整個賽馬過程覺如跟龜兔賽跑童話故事中那隻驕傲的兔子一樣,只不過結局不一樣)當嶺部落的總管王責怪他不該把賽馬當兒戲,在哥哥嘉察嚴詞激勵後覺如警醒,策馬衝向前去。快到終點覺如追上晁通,晁通再想加鞭,玉佳馬終於累垮,覺如獲得了第一。那年覺如才12歲,登上王位的儀式是盛大的,天神、厲神和龍神都來慶賀,分別獻上鎧甲戰袍與多件兵器。嶺地各部落的首領、勇士們獻上哈達和各色珍寶。覺如容光煥發地坐上黃金寶座,接受臣民的朝拜。從此,覺如被尊稱為「世界雄獅大王格薩爾洛布扎堆」。格薩爾稱王後,立即進行了封臣布將:封嘉察協勒為鎮東將軍,森達穆江噶布為鎮南將軍,察香丹瑪為鎮西將軍,念察阿旦為鎮北將軍……

  想去瑪多

  相關景點

  鄂陵湖(黃河源紀念碑)、扎陵湖(格薩爾王妃珠牡嘉洛城堡)

  住宿

  瑪多交通賓館

  地址:瑪多縣南大街50號

  電話:(0975)8541222

  價格:¥300/標間

  阿尼瑪卿 格薩爾王寄魂山

  格薩爾大王取得王位後要辦的第一件大事就要在阿尼瑪卿大雪山下,組織一次嶺國各部落參加的大煨桑,來祭祀山神和戰神,這就是史上著名的「世界公桑」。因為阿尼瑪卿山神是格薩爾的首席大戰神,每次出征前格薩爾王都要呼喚大戰神隨自己一同出征,以期保衛嶺國,護佑自身,獲取勝利。也為日後「降服四方四大魔國,征服十八大城堡」做戰前準備。

  阿尼瑪卿是瑪域最強大的神山,成為格薩爾王的寄魂山是必然的事。這種靈魂外寄,靈魂不死,靈魂轉世的觀念,是藏民族自然崇拜、萬物有靈觀念的直接表述。阿尼瑪卿雪山與雲南的卡瓦格博、玉樹的尕多覺沃、西藏的念青唐古拉並稱為藏區四大念神神山,也是九大創世神山之一。阿尼瑪卿雪山的「阿尼」指的是祖父,老爺爺,含有祖先崇拜的意思。「瑪」是藏族古代部落名,「卿」則為大。在苯教古文獻中稱「瑪卿邦熱」或是「瑪卿邦拉」,這裡的「邦熱」、「邦拉」除了是大神山,還有聖山之意。所謂神山聖湖,是指必有大咒師、大修行者或是高僧大德在此修成正果,或有過重要「掘藏」出土之地,方可稱之為神山聖湖。在青藏高原眾多的神山中,也只有阿尼瑪卿與格薩爾的故事有着直接的骨血聯繫。那天夜晚郭姆入睡後夢見的「金甲黃人」正是阿尼瑪卿山神,青海省文聯珍藏的古藏文手抄本中就有這樣直接的描述。阿尼瑪卿與格薩爾王之間多了份天然的血緣關係。難怪《格薩爾王傳》中大修士湯東傑布為總管王釋夢時是這麼唱的:「瑪邦山頂出太陽,光輝照耀嶺尕布。這是聖知慈悲的陽光,象徵嶺地百業俱興」一語道破了嶺國雄獅大王格薩爾與阿尼瑪卿神山的聯繫。

  阿尼瑪卿山神伴侶

  每一座大雪山中都會有聖潔的藍湖,所以,藏族民間傳說有山神就必有湖神。早年的苯教神靈中,居住在阿尼瑪卿大雪山藍湖中的女神名叫丹瑪.多吉查姆堅,是阿尼瑪卿山神的伴侶。她的坐騎很酷,是一頭長有十叉的毛色潔白的公鹿。她還跟拉薩哲蚌寺有親密法緣。相傳500多年前,二世達賴喇嘛傳教時,多吉查姆堅騎着她的十叉公鹿給佛爺送來了雪山獅奶,佛爺向天神、念神、龍神禮敬之後,吩咐把雪山獅奶倒入大銅鍋中讓全體僧人共飲。直到現在,哲蚌寺每次早茶時,都會有一名少年僧人高喊:「雪山女神請進來吧!請從瑪卿邦拉送來雪獅乳汁吧!請進入措欽大殿,守護宗喀巴大師的教法吧!」哲蚌寺後山的耿壁烏孜山洞,就是多吉查姆堅女神來拉薩的駐錫之地。在阿尼瑪卿大雪山下有一戶飼養白唇鹿的人家,當我們挨近成年白唇鹿的時候,頓時被牠們的高大體形震撼了,一點不比高原的馬矮。男主人說,阿尼瑪卿山神的坐騎中就是一頭神鹿,他飼養白唇鹿會得到山神的呵護。每年都會有野生大公鹿從山坡跳進鹿場圍欄與發情母鹿交配。所以,他家的鹿群一直都很興旺。傍晚時分,野外放牧的小鹿群牛群回來了,父母忙着照應鹿群,4歲的小女兒則幫着牽引犛牛,我拍下過小姑娘的照片,為此還獲得過攝影大賽獎項,16年過去了,不知道這位牧民的女兒現在一切可好?

  世界公桑格薩爾征戰四方

  連同《山贊》這類精美的祈禱文,《世界公桑》也成了《格薩爾王傳》史詩中重要篇章。至今阿尼瑪卿雪山腳下還有一處規模宏大的格薩爾煨桑台,周邊牧民會以所在部落的傳統習俗,擇日專門前來煨桑祭祀。在藏族心目中每年藏曆五月十三日這天,一切神祇都會聚在一起,接受人間供奉的煙火。屆時,只要燃起柏枝香草,由上師唸誦經文,上供,就能夠心到神知,有求必應。

  煨桑溝通天地間

  有趣的是,煨桑這個詞是藏漢語結合而成的。「煨」是漢語,有「埋在熱灰中燃燒」的意思。桑是藏語音譯,有「煙、煙火」的意思。這麼看來,也可以把「煨桑」理解為「煙祭」吧。據說在很古遠的時候,男人出征或是狩獵回來,不能馬上進村寨,族長、老人、婦女、兒童,在郊外點燃柏枝和香草,替歸來的男人熏身,並不斷往他們身上灑水,目的是驅除男人在外沾染的污穢之氣。這和漢地「洗塵」的原始形態很相近。不過,與「洗塵」相比,煨桑還具有鮮明的迎神目的,桑煙嫋嫋升起,成了溝通天地間神靈的媒介。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中煨桑祭祀的描述很多,幾乎人們的一切祈願都可以成為祭祀煨桑的理由,大到攻克仇敵,小到祛病延年。至今的藏人生活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青海黃南州尖扎縣高山上嘛尼多倫村和果毛灘村兩個藏族村莊,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十六日兩天,他們都要舉行射箭對抗比賽。比賽前的煨桑、呼喚戰神的儀式莊嚴神聖,和英雄史詩《格薩爾王傳》中的描述一脈相承。兩村到阿尼瑪卿大雪山的距離不遠。村民們至今都認為,自己是嶺國格薩爾部落的後代傳人。

  格薩爾王首席戰神

  阿尼瑪卿大雪山還是格薩爾王的首席大戰神,在藏人的心中是一位騎白馬,穿着水晶鎧甲,頭戴紅纓白氈帽的戰將。他原是苯教崇拜的山神,後來許多佛教寺院以壁畫形式紛紛請他來護法。這或許是受到宗喀巴大師的影響,當年,宗喀巴從青海東部來到拉薩郊野修建甘丹寺,創立了格魯派。其間,宗喀巴大師一直請的是阿尼瑪卿山神為其護法。在拉薩甘丹寺的安覺康內,一直供奉着一尊阿尼瑪卿護法神青銅塑像。有意思的是,這尊護法神塑像一度還過着天當房地當牀的生活。因為宗喀巴大師創立的格魯派教律甚嚴,對待不曾剃度而且有家室的阿尼瑪卿護法神來講,白天待在經堂內,晚上天黑前則要被請到寺院外面過夜,擔心他的伴侶來找他。不知從甚麼時候開始,活學活用的僧人們便發明了一種變通的方法:每日黃昏祈禱時,以婉轉的口氣告知山神,安覺康需要潔淨,規勸他能安神自律,克制世俗之體。這樣,阿尼瑪卿護法神夜晚就可以待在室內,免受露天風雪雨霜之苦了。

  想去神山

  相關景點

  阿尼瑪卿神山、格薩爾王煨桑台

  交通

  瑪多縣城有車前往果洛州首府瑪沁縣,全程285公里

  住宿

  阿尼瑪卿酒店

  地址:瑪沁縣瑪多路

  電話:(0975)8356888

  價格:¥280/標間

  四大戰役 格薩爾王征戰四方

  格薩爾王在阿尼瑪卿雪山腳煨桑祭祀戰神後,就開始展開著名的四大戰爭《魔嶺大戰》、《霍嶺大戰》、《姜嶺大戰》、《門嶺大戰》。這四部征戰故事如同四根支柱,撐起整部史詩的整體框架。內容環環相扣,他率領30大將,指揮部落聯盟降妖伏魔、抑強扶弱、一生征戰拯救百姓,成了藏族人民心中最崇拜的英雄。

  《魔嶺大戰》 拉開征戰序幕

  跟神話故事差不多的《北方降魔》

  感覺上這篇《北方降魔》說的情節,跟現在打魔獸電腦遊戲差不多,但在現實中還真能找到一些蛛絲馬迹。法國學者石泰安考證,格薩爾王次妃梅薩山是「麥」姓的羌人,即弭藥人。這裡的「梅」與「麥」只是漢字的寫法不同。2015年夏,筆者在玉樹囊謙縣獸醫站站長昂扎家裡談起梅薩山繃吉這個人物,昂扎當即指着他的妻子鬧措和她的外甥女卓嘎央宗說,她們倆都姓梅薩,與格薩爾次王妃梅薩繃吉的祖上一脈相傳。那史詩中魔國亞爾康和九尖宮到底在甚麼地方?記得格薩爾王傳唱者桑珠老人和我說過,亞爾康在西藏索縣、巴青一帶。那裡有的牧民至今都認為他們過去屬於魔王魯贊統領下的部落。昂扎只得請鄉政府幫忙,換了匹白馬後,才順利到達了親戚家。

  《魔嶺大戰》

  格薩爾王孤身前往北地降魔,沒有帶領30大將進行大規模廝殺,完全是為格薩爾王量身訂造的英雄主義形象。起因是賽馬稱王之後三年,格薩爾王次妃梅薩繃吉被北方魔王魯贊掠去。格薩爾王為拯救梅薩,獨自進入魔國一座掛有人屍經幡的恐怖邊城,守城者正是魔王妹妹阿達娜姆,兩人不打不相識,一番短兵相接後,魔王妹妹竟然傾心格薩爾王。在阿達拉姆倒戈相向下,格薩爾王拿到通往魔城九尖宮的魔戒。在黑海征服魔狗古古然雜,消滅三角城裡三頭黑妖和降服了魔國大臣五頭妖。最後還殺死長有9頭18犄角,腰纏毒蛇毒蠍,長有鐵鈎一樣腳指甲的魔王魯贊。

  《霍嶺大戰》 波瀾壯闊格薩爾史詩

  霍爾是藏民對「胡系民族」的統稱,在元朝以前霍爾泛指北方各遊牧民族。元朝以後,霍爾是指蒙古族。史詩中說,霍爾國的白帳王、黑帳王、黃帳王是以帳房顏色來劃分的部落三兄弟。現在的藏區仍有以郭尕兒、郭兒那、郭兒賽即白、黑、黃三種帳房為標記的部落族人存在。也有學者認為,霍爾三個不同顏色的帳房,很可能代表了三個不同時期的不同部族,格薩爾說唱藝人把不同時期發生的部落族群間的歷史事件,放在了同一部史詩故事中講述。例如白帳王是唐蕃時期回紇人、黑帳王是吐谷渾人、黃帳王是宋金女真人。

  霍爾三色遊牧部落

  回紇史稱鐵勒其後裔是今天生活在甘肅肅南縣一帶的裕固族。在肅南縣臨松山下馬蹄寺跟前有座「雅則紅城」,其遺址懸崖上至今還有格薩爾王用鐵鏈登城的痕迹。還有珠牡遠眺故鄉的山頂。回紇人曾活躍於青藏高原西北的和闐、敦煌、甘州一帶,裕固族自稱「堯乎爾」就是「霍爾」在裕固族語腔裡的變音。更重要的是,回紇人有使用白色帳房的風俗。吐谷渾在唐初時勢力範圍相當大,一度向南佔領過《格薩爾王傳》中的嶺地。從唐朝封吐谷渾為西平郡王、青海王的封號看,吐谷渾正是以青海湖為中心的部落王國,藏族傳統上把這一帶的牧人稱為「巴乃亥」即「黑帳篷」部落。吐谷渾有四大城堡,其中位於青海湖西北角的天峻縣快爾瑪鄉有座「雅則紅城」,是紅色岩石構成的天然城堡。城牆上還有天然形成的霍爾神鳥烏鴉的石頭像,四周還有「霍爾措合」——各路霍爾首領商議國事的地方,還有丹瑪追趕霍爾馬群的地方,這些與霍嶺大戰中的故事情節極為相似。

  黃帳王是宋金時期女真族的史實原形,青海循化縣東郊也有一座「雅則紅城」傳說是金國女真族建的都城。在臨夏、甘南、青海南部和四川北部征服了大量的藏族部落。而這些地區在《格薩爾王傳》中大都是嶺國領土,這一帶至今還有沿用金國首領「完顏」名為地名和部落名的。女真人是一個崇尚黃金,酷愛金絲織物和工藝品的民族,連國號都以「金」稱之。金人帳房自然以黃色為主,這是霍爾黃帳王的直接來源。

  《霍嶺大戰》

  格薩爾王北去降魔三年,霍爾白帳王的漢妃去世,派出烏鴉為自己尋找天下美女做新王妃。烏鴉飛遍青藏高原,終於在嶺國發現了天下第一美女珠牡。白帳王要把珠牡搶來,親率2萬勇士進攻嶺國。珠牡施計讓侍女瓊吉替她出嫁。可惜晁通飛箭傳信給霍爾王,令假戲敗露。霍爾大軍再次攻打嶺國達孜城,掠走珠牡和許多財寶,格薩爾王的哥哥嘉察戰死。這時逗留魔國9年多的格薩爾王被神馬江噶佩布喚醒,格薩爾王一連降伏了魔蛙、母夜叉等9道鬼魔關卡。格薩爾王在泉邊遇到打水的霍爾王女兒巫師吉尊益,在其幫助下重創了霍爾王的寄魂物,令其重病臥牀。格薩爾借助十五的月亮,裝扮成霍爾人帶上打造好的鐵鏈攀上「雅則紅城」宮頂,進入霍爾國神龕,打敗重病中的霍爾王。

  《姜嶺大戰》 鹽巴引發的戰爭

  姜人是藏語對四川、雲南唐代磨些人的稱呼,應該和當今的納西族、摩梭人同一民族。姜地泛指麗江一帶。「薩丹」原指地名,即麗江壩子,在《姜嶺大戰》中,薩丹當作了姜國國王的名字。從爭奪鹽海的史實背景看,地理位置應是四川鹽源縣的大鹽池。自從藏王公元633年遷都拉薩後,不到半個世紀,吐蕃「勝兵數十萬」,其勢力已達麗江一帶,設神川都督府統治姜人一百多年,其鹽源縣鹽池歸吐蕃所有。公元794年,乘吐蕃在北線與回紇大戰之際,南詔異牟與唐劍南節度使韋皋聯兵,擊敗吐蕃神川都督府的鐵橋城(麗江塔城)守軍,鹽海又回到磨些人手中。以後的四百五十多年間,鹽源縣均歸南詔和大理統領。由於歷史隔閡,特別是為了食鹽稀有資源,兩民族之間時常戈矛交鋒,直到明清,麗江土司與吐蕃仍征戰不息。

  格薩爾王與卡瓦格博雪山

  作為北方魔王魯贊王最主要的謀臣秦恩,他的家鄉在南方千里之外的絨地。絨地就是現實中迪慶州德欽縣雲嶺鄉太子雪山下的榮中村(榮與絨同音同義)。在格薩爾王史詩中另外一部《嘉嶺之部》,有一個重要情節:格薩爾王應邀前往漢地除掉了女妖後,魔國大臣秦恩故意把格薩爾王帶到絨地與卡瓦格博山神鬥法。卡瓦格博山神是個煞神,有九頭六臂,格薩爾王行至此地,被卡瓦格博山神搬來兩座山峰把格薩爾王的馬尾給夾掉了一半。從此以後,安多藏區的馬尾巴常會被剪去半截。(這個做法是便於馬匹在深秋、初冬時節過河的需要。將馬尾剪去半截或是挽起馬尾,可以避免馬尾過長遇水結成冰砣,妨礙騎乘行走)經過一番大戰,格薩爾王大臣丹瑪制服了卡瓦格博。天母南曼婕姆授意丹瑪只可砍煞神的八頭四臂,不可大開殺戒。格薩爾王正要處罰卡瓦格博時,蓮花生大師向大王啟示,讓卡瓦格博雪山煞神誠心皈依格薩爾王。格薩爾王給祂授予了居士戒,經過長期艱苦修煉,成為佛教勝樂金剛的護法,此山也成為勝樂金剛的壇場。

  《姜嶺大戰》

  《姜嶺大戰》是一場超長的戰爭,一共打了9年,此戰源於吐蕃與南詔爭奪鹽池的戰爭創作而成,姜國國王薩丹對嶺國的鹽池垂涎已久,又忌憚格薩爾王的威力沒敢妄動。後來在姜國魔神慫恿下發兵搶奪,格薩爾王親征殺向鹽海,兩軍在日那繃黑山下激戰,屍橫遍野,雙方傷亡慘重,五年鏖戰,不分勝負。最終在天母的授意下,格薩爾王用9萬支神箭變成森林,鎧甲鱗片變作樹葉,誘使薩丹王出宮。然後變作金眼魚,乘薩丹口渴喝水時鑽進他肚中,變成千輻輪,攪碎了薩丹心肺,把他殺死在牛奶湖中。

  《門嶺之戰》 征服門域之戰

  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故鄉

  早在吐蕃松贊干布時代,已把南至珞瑜、門隅地區置於吐蕃統治之下。吐蕃王朝的疆界包括門隅地區,門巴族即是吐蕃的屬民。從五世達賴喇嘛開始,在門隅設立有宗本衙門,開始了政教合一的統治。19世紀,清王朝和西藏地方政府在門隅首府達旺建立管理機構,負責處理政務。五世達賴喇嘛圓寂後,轉世靈童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正是在山南門隅地區的達旺找到的。遺憾的是,倉央嘉措的故鄉達旺,在非法的麥克馬洪線以南,至今還被印度佔據着。也有學者認為門域的「門」,相當於漢語中的「蠻」字,有邊遠民族的意思。正像法國學者石泰安在他的專著中記載:居住在從東到西喜馬拉雅山谷中的土著人有一個很籠統的名詞「門」,也可以適用於漢藏走廊地區非藏族土著民。

  值得關注的一個史實是,朗氏貴族集團(吐蕃王朝崩潰之後,青藏高原陷入了四百年的地方割據爭戰紛爭的年代。朗氏一度統治着從山南到康區及瑪域的廣大地域),也有舉兵門域的經歷,《朗氏家族史》列舉了朗氏祖先征服的許多地方,其中就有「進軍門地,平定門地疆土。作為勇武的標誌,活捉門地水中吃人之虎,剝下斑紋虎皮懸掛在帽頂,役使門地四部落。故帽頂佩掛猛虎皮役使門地者亦是天神種姓朗氏人。」如此說來,格薩爾說唱藝人完全有可能依照吐蕃王朝或是朗氏集團征服門地的史實,創造了格薩爾故事中的《門嶺大戰》。門域之地望顯然在嶺國的西南方向,史詩中有進入門國後,「南方的悶熱空氣裡有病毒和瘴氣」的描述,為此,格薩爾王要求各部注意防病,拿出從流水中提取的藥水,還有天母的護身結,叮囑無論尊卑長幼,都要發給他們。這些描述說明故事發生在緯度比較低的地方,有人說和西藏山南門隅一帶有關,在喜馬拉雅山脈雅魯藏布大峽谷一帶,海拔從4,000多米直降到500米,森林覆蓋率達70%以上,原始風貌猶存。夏季炎熱潮濕,蚊蚋從生,屬熱帶、亞熱帶氣候,也是門巴族主要居聚地。

  《門嶺之戰》故事

  姜嶺之戰結束不過數月,白梵天王親自給格薩爾王授記,以百萬大軍親征門國。格薩爾王派出五員大將應戰門魔首席大將古拉妥傑,他獨自潛入南方玉山山麓、古尼平原的上首,從駿馬石中找到鐵塊石旁的洞口,進洞用箭射殺魔王辛赤和魔臣古拉妥傑的寄魂物。魔臣古拉失去了寄魂物,魔力大減,被嶺國五將生擒。格薩爾王想收古拉為麾下大將,管理門域,但古拉誓死不從,格薩爾王無奈將其處死。辛赤王見大勢已去,點燃城堡,祭出天梯攀上雲端逃離,被格薩爾王搭弓射落,掉入自己點燃的火海中。

  秘境達那寺 格薩爾王歸屬地

  上百部格薩爾王故事在歷代說唱藝人的傳承和創造加工下,像「滾雪球」一樣使《格薩爾王傳》成為世上最長的英雄史詩。不過發現一個很奇特的現象,就是許多格薩爾說唱藝人不大願意說唱最後兩部:《地獄救妻》和《地獄大圓滿》。這兩部說唱藝人一般不願提前吟唱,他們認為,這兩部說唱完了,格薩爾王就要返回天界了,格薩爾的故事講完了,藝人的生命也就到頭了。由於藝人的這種忌諱,最後兩部的篇幅相對較短,大部分都說格薩爾王降伏了人間妖魔之後,與母親郭姆、王妃珠牡等一同回歸天界。

  在康區,人們普遍認為林倉家族就是格薩爾同父異母的哥哥嘉察的後代。嘉察母親的娘家在漢地是漢人,「嘉察協勒」直譯就是「漢地白臉外甥」的意思。嘉察在「霍嶺大戰」中犧牲了,他是格薩爾30大將中八英雄之首。史詩中說格薩爾沒有兒子,最後把王位交給了侄子紮拉,也就是嘉察的兒子。在康巴大地上的百姓都普遍認為,嘉察的後裔——德格林倉家族也是格薩爾王的後代。

  筆者曾三次來到達那寺,最讓人難忘的還是2000年的首次探秘之旅。達那寺位於瀾滄江上游腹地,玉樹藏族自治州囊謙縣吉尼賽鄉境內。那時,從縣城到吉尼賽鄉106公里的鄉道車程走完之後,就得騎馬至少兩天方能到達。途中異常艱險,要翻越兩座雪山,有些地段牽着馬走都不行,只能放馬自行通過,否則有人馬一同墜落的危險。在進入雪季的當天,我們一行6人向達那山進發了。囊謙縣裡派了獸醫站站長昂扎陪同我們前往,昂扎對格薩爾30大將靈塔有研究,他的長子幾年前還被認定為達那寺的轉世活佛。

  千年靈塔的神奇感召

  達那寺被雪山、峽谷、大河、草原環抱簇擁着,就青藏高原雄壯的大氣勢而言,達那寺周邊的地貌顯露出一種剛中帶柔的靈性美。傍晚時分,我們終於趕到了達那寺。天剛黑,便下起了雪。縣政府負責

  人曾告誡過我們,如果遇上一場大雪,至少封山半個月出不來。寺院僧人裡面的喇嘛也不同意我們考察靈塔,從來沒有人在冬季雪天上過靈塔群。幸好是一場中雪,黎明時分,雪也就停了。寺院派了兩位體能最好的僧人,揹上最重的器材,水、熟牛肉陪同我們上山。

  靈塔位於達那寺前山的兩座山洞中,相距大約300米。先登上的是南面的山洞,洞內有11座靈塔,安葬着格薩爾叔叔晁通王和他的兩個兒子,以及長系部落中的大將。洞內也是大型野生動物的藏身處,幾塊岩石被進出的動物磨得十分光亮潤滑。我們沒敢久留,更多的靈塔在東邊的岩洞中。由於岩洞四周陡峭無路,必須先下到山腰,再向東邊的靈塔群攀登。在我們前方還有關鍵的100多米,坡陡雪滑十分危險。昂扎有些擔心,萬一有人失足滑下深淵,他不好交代。都在等待我的決定,我想,就此打住退下山去,那會後悔一輩子。就要求昂扎隻身探路,放下繩索,讓大家爬上了東邊的靈塔群。

  發現格薩爾大王肉身靈塔

  靈塔群規模要大得多,共有26座靈塔。除晁通家族之外的長、中、幼三部落大將軍的靈塔外,讓人振奮的是,其中還有格薩爾大王的靈塔,位於靈塔群前排正中。按照英雄史詩的描述,格薩爾大王在完成統一大業之後可是返回了天界的呀。那只有一種解釋,格薩爾大王的肉身的確就葬在這裡!昂扎如數家珍地向我們介紹每一座靈塔中大將軍的名姓和部族,以及靈塔上古藏文的含義。古藏文都用短腳草體寫成,母音也都是反寫的,這與靈塔上部方形造型相匹配,這是古老苯教審美風格的遺存,以後的佛教靈塔上部都是圓形的。有幾座靈塔遭到破壞,有人為的,也有石羊踩壞的。我們向格薩爾大王的靈塔敬獻了哈達,昂扎呼喚着山神祈願經,向空中拋撒着風馬,風馬迎風飛舞,好像喚醒了沉睡千年的格薩爾大王和他率領的大將軍們。

  時針指向下午5時30分,原路返回已經不可能了,因為被雪覆蓋的山路太陡也太滑,必須再向上攀登400米,翻過山頂,繞道返回達那寺。這樣要多走10多里的路程,但安全。接下來的攀登其難度已經不能用語言來表達,體能早已透支,經過一個小時的努力,大家在山頂匯合。腳下是5,200米的海拔高度,舉目遠望,山巒重疊,感慨萬千。

  達那寺千年靈塔之謎

  格薩爾30大將軍是嶺國三大部落的軍事首領,分別戰死在保衛嶺國、安定三界的征戰中,命運和結局各不相同,怎麼都一起安葬在達那寺前山的這兩座岩洞中?這要從藏族歷史上的朗氏族家族說起。吐蕃王朝崩潰之後,青藏高原陷入了四百年的地方割據爭戰紛爭的年代。朗氏軍事貴族集團一度統治從西藏山南到康區及瑪域的廣大地域。據藏文古文獻《朗氏家族史》中記載,朗氏家族第14代孫,朗.絳曲哲桂大師於公元968年出生在達那山下月格村。絳曲哲桂大師西行學佛後回到自己故鄉,在蓋措湖畔(即達那寺的寄魂湖),第一次遇見了年輕的格薩爾王,兩人探討了善惡的緣由與區別,格薩爾王向大師贈送了傘蓋、披肩、寶馬等寶物,大師則為他進行長壽灌頂。從此,兩人建立了上師與施主關係,絳曲哲桂大師成為格薩爾王的上師,同時也成為嶺國國師。絳曲哲桂先後到嶺國六個地區傳法施教,建立了朗與嶺親密的供施關係。正是這份因緣紐帶,格薩爾王與他的大將軍們,最終選擇達那寺前山岩洞作為靈寢,也就再自然不過了。丹瑪是30大將最後離世的,史詩多有描述他為戰死的大將裝殮遺骨的情節。不過,在歷史上記載,是絳曲哲桂大師的兒子念妥阿昌為格薩爾王和嶺國30大將修建了靈塔,以便後人的永久祭奠。選擇高山峻峭的山洞作為靈寢好像在當時是一種時尚,在玉樹囊謙、雜多等地,我還見到過幾座風格相同的貴族靈塔。

  想去達那寺

  相關景點

  達那寺、靈塔群、神湖、古老溫泉

  交通 囊謙到達那寺全程180公里,沒有公共交通工具,只能在囊謙縣城包車前往¥800~1,000/天

  住宿 達那寺旁古老溫泉旁帳篷¥50/人,條件好的住宿要回縣城

  囊謙縣格薩酒店

  地址:囊謙縣香曲北路附近

  電話:(0976)8871298

  價格:¥200/標間

  達那寺寶藏

  擦擦

  靈塔中擦擦有一世噶瑪巴活佛造像;有四臂觀音塑像,十分大氣、超俗;有千首千眼觀音塑像,外形呈三角形,造工十分精細;有文殊菩薩塑像,智慧之劍給人以力量

  右手敬天苯教金神像

  達那寺鎮寺之寶,這尊金神像是晁通家的寶物。這與《格薩爾王傳》中所描述的晁通是一位苯教占卜大師的身份一致。右手掌朝天的造型表示對天神的敬畏,形象鮮明地反映了藏族古老苯教的三界人生觀

  蓮花開合佛像青銅尊

  為古印度鑄造的青銅蓮花尊開合式佛塔

  格薩爾30大將靈塔群

  建於宋元時期(大概公元917年—1057年),2006年被國務院批准公佈為國家第六批重點保護單位

  尋找格薩爾王行程

  第一天 香港飛成都

  乘搭香港航空HX45233V航班($1,200含稅價),晚上20:50起飛,23:45到成都

  第二天 成都——阿壩縣

  成都出發前往阿壩縣途經汶川,全程500公里,沿途參觀地震紀念遺址或都江堰,當天主要以適應高原行車為主。

  第三天 阿壩——班瑪

  從阿壩縣前往班瑪,全程248公里。途經久治,參觀阿尼瑪卿山神女婿年寶玉則。據傳,《嘉嶺之部》中格薩爾王幾件法器來自年寶玉則神山下居住的彌藥國國王玉則。

  第四天 班瑪——甘孜

  早上在班瑪縣賽來塘鎮參觀雍仲吉則祭祀神殿,雍仲吉則意為永恆不變的鐵角山,是果洛三大神山與藏區25大戰神之一。然後前往甘孜,全程285公里,途經色達縣城,可參觀色柯鎮格薩爾彩繪石刻。

  第五天 甘孜——阿須草原

  早上從甘孜縣城出發前往阿須草原,全程200公里,途經馬尼干戈、三岔口參觀岔岔寺、格薩爾紀念館和格薩爾王相關景點:拴馬石、出生地、馬蹄印、射殺魔鷹留下的屁股印。

  第六天 阿須草原——玉樹

  早上從阿須鎮前往青海省玉樹,沿途參觀嘉那瑪尼堆、格薩爾博物館和文成公主廟等景點

  第七天 玉樹——囊謙——達那寺

  早上從玉樹前往囊謙達那寺,全程接近380公里,盡量提早出發。中途可以參觀囊謙肖容尕峽谷摩崖石刻。

  第八天 達那寺——囊謙

  早上參觀達那寺格薩爾30大將靈塔群、達那寺神湖和古老溫泉等景點,然後回囊謙縣城,全程180公里。

  第九天 囊謙——瑪多

  早上從囊謙前往瑪多縣,全程接近500公里,途經巴顏喀拉山山口(海拔5,082米)。中途參觀鄂陵湖黃河源頭紀念碑、扎陵湖(格薩爾王妃珠牡家嘉洛城堡遺址)。

  第十天 瑪多——瑪沁

  早上從瑪多縣城前往瑪沁縣,全程285公里,途經花石峽和昌麻河。途中朝拜阿尼瑪卿大雪山(格薩爾的寄魂山、首席大戰神)、遊覽格薩爾王煨桑台等景點。

  第十一天 瑪沁——西寧

  早上在瑪沁縣參觀果洛州格薩爾博物館後,前往西寧全程420公里。途中可以參觀拉加寺,晚上到達西寧。

  第十二天 西寧——深圳——香港

  乘搭南方航空CZ3214(¥1,400左右含稅)14:10起飛,19:40到到達深圳後轉直通巴士回香港。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