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荷花是熱門的攝影題材,幾乎已經達到人皆拍之的地步。但是要拍得不落俗套,在眾多庸脂俗粉中脫穎而出,卻不容易。著名攝影家劉自立說,關鍵是要拍出意境和情調。
北宋大文學家歐陽修在《盤車圖》有云:「古畫畫意不畫形。」相較於形態,好的畫作更加講求神韻與意境,同樣道理用在荷塘攝影一樣適用。在荷花攝影這個範疇上,除了有寫實的荷之外,其實還有寫意的荷。寫實與寫意本來並無高下之別,但是寫意往往會顯出較高的藝術性。
意境,是人的情感與景物互相結合的藝術境界。攝影的功能從來不止於客觀紀實,能夠把自己的主觀意識活動寄託於客觀的環境之中,就算是邁入「寫意」的領域。而每個人的所思所感都是獨特的,這些互有差別的思緒與荷的生命百態融合,所得出來的效果,自然也就千變萬化了。劉自立認為,就算是同一個時間的同一個荷塘,在不同的攝影師鏡下都有不同的姿態。
荷與芸芸百花有顯著不同,多數花卉只在盛開的時候吸引人,而荷卻在生命不同階段呈現着各種美態,各有韻味。不少攝影者一年四季都會到荷塘流連,找到創作的靈感。因此,荷塘攝影絕不只拍攝荷花那樣簡單。
春天裡,荷葉初長,荷塘上浮泛出嫩紅淺綠,生機勃勃;盛夏,繁花怒放,翠葉如傘,花間蜻蜓孑立,滿塘繁華景象;秋天,雖然花落葉殘,但那萎莖枯葉卻重構了荷塘的情調,顯出一派悲壯;冬天來臨,殘荷在飄零中展現出傲雪凝霜的淒美,那不屈的場景,同樣令人感動。不一樣的景致,觸發觀者不一樣的情感,這就是「寫意」的意境源泉。難怪歷代藝術家都對有「花中君子」之稱的荷花情有獨鍾。
劉自立先生為完成《荷塘意象》攝影集,多年來孜孜不倦的在各地捕捉荷塘美景。提到拍攝荷塘的秘訣,劉老師自言:「(拍攝荷塘)構圖上最大秘訣是『單純』,然而單純並非單調。」這番話應該如何理解呢?攝影師不能過份執迷於主體上的標新立異,正途應該是要掌控好整個畫面,利用主體與背景的比襯,烘托出富有詩意的氛圍。就算是再特別的主體,欠缺分體的襯托亦是淡然無味;相反,再尋常的景物,也可能因為周遭哪怕只是一塊小小的葉,或是一抹小小的黃而令人印象深刻。如何剪裁和組合荷塘內各式各樣的元素,達至整體上的和藹悅目,正是攝影師顯露功夫的地方。
引用香港著名攝影家彭邦先生為《荷塘意象》寫的寄語:「在此類作品(荷塘攝影)中的強弱,露藏,大小,明暗,張揚與含蓄,簡約與空白等要素之間關係的把控猶為重要。這種綜合的思維模式,借鑒於繪畫的意境,因而也使作品產生的感染力強於寫實式的表達。」荷塘哪個不會拍?可是,拍得好的卻是鳳毛麟角、寥若星辰。要拍攝得寫意並且與眾不同,參考大師的作品以及言論,從中提煉出理論固然重要,不過更要緊的始終是勤於練習。口講不練,就算是把《九陽真經》送到你的手上,你也成為不了大師。這倒不是單獨說拍攝荷塘,而是放諸所有攝影題材皆準的道理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