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安全从免费WiFi说起

  • 来源:读者新周刊
  • 关键字:网络信息安全,WiFi
  • 发布时间:2017-01-22 16:17

  去年的315晚会爆出公共WiFi的安全问题,一石引发千层浪。

  晚会同时发布了消费预警:“公共场所无密码WiFi很危险,有可能盗取用户个人信息。”这一预警清晰提议:为了保证公众个人信息安全,在公共场所尽量不要使用那些不需要密码的免费WiFi,尽可能使用商家提供的带有密码的WiFi网络;另外在用手机支付账户或者发送邮件的时候最好关闭手机WiFi功能,使用手机的3G、4G数据流量进行操作。

  公共场所使用免费WiFi,其实并不安全,虽然不能说每一个免费WiFi都会被黑客挟持,但对用户而言,提高警惕是必须的。尤其是当前的手机信息,盗取邮箱及密码还是小事,若支付密码泄露,损失了真金白银,那就更加严重了。

  【国内WiFi产业野蛮增长,但安全防范与监控还处于极低层次】

  国内WiFi产业如此野蛮增长,其安全性问题与生俱来如影随形,与快速增长的势头相比,其安全防范与监控还处于极低层次。首先,是用户对其安全性还存在意识不足、防范能力欠缺等共性问题。很多手机用户只注重了公共WiFi的经济和方便性,却没有注意到其不安全性,未能做好自我保护与防范措施,往往不加保护地进行连接,最后带来了不少烦恼。

  另一方面,公共WiFi的安全性究竟由谁来防控、怎么防控,当前还缺乏一个明确的主体和有效机制。目前WiFi热点分运营商所建的热点和商家自建WiFi,前者安全性高,有利于防控;后者缺乏安全性,也不便监管。然而,面对产业链规模或高达上百亿元的黑客市场,要想全部做到有效打击并不容易,无论是技术上还是覆盖面上,都不可能达到理想效果,但这并不代表公共机构就无所作为。

  通过安全风险的提示与提高公众防范能力,正属于有关公共机构可以“大有作为”之处。只要遵守了公共场所应有的安全规则,那么即便是免费WiFi也并不意味着必然发生风险。对此,有专家认为,“公共WiFi就像一条马路,很多人很多车,你说上马路安不安全?只要你走好自己的路,开好自己的车,就是安全的。”因此,这就需要公共管理机构为这条“马路”提供相应的安全提示和设备,同时,使用者遵守相关规则,彼此配合才能避免发生意外。

  公共安全的风险不可能完全避免,但可以有效防范。当前最大的问题在于,公共WiFi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其安全隐患已然暴露,公共意识方面却还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未能将其纳入公共安全的范围,并像“马路上的风险”一样进行有效干预。其实,公共WiFi安全危害的最大漏洞不在技术上,而在安全责任与安全意识上。让公众的安全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已成为公共WiFi井喷式增长态势下,当前亟待解决的公共问题。

  【免费WiFi是消费者“刚需”,但到底何为安全的免费WiFi?】

  专家认为,很多商家及公共场所都提供了安全的免费WiFi供公众使用,通过咨询商家或者查看公共场所提供的WiFi名称以及密码或者二维码等多种方式,连接WiFi的过程大多是相对安全的。

  但目前还有一些所谓的免费WiFi,通过技术手段偷取WiFi密码共享或者是他人恶意分享机制的无线接入设备热点,安全性比较低,尽量不要使用这类WiFi热点上网。因此,专家建议用户选择有公信力平台和诚信商家提供的方式接入WiFi,尽量避免使用通过WiFi密码共享或者窃取密码等明显未经过授权的方式接入,自己也尽量不要参与到WiFi密码分享等行为中,对自己和他人负责。

  【当前手机安全已成重中之重,如何既能使用免费WiFi,又尽可能地保证安全?】

  首先,不要在公共场所随便使用免费WiFi登陆,如果不得己必须要选择,可以选择可信誉保证的、大企业的提供的免费WiFi。

  其次,如果是公共的免费WiFi登陆情况下,这时不要随便登陆手机银行,及不要打开来历不明的短信或彩信,下载安装软件时要谨防木马,保护手机安全。

  第三,注意密码保护,最好为支付账户设置单独、高安全级别的密码,要注意密码应与邮箱、微博等的密码有所区别,防止邮箱被攻破后不法分子利用“撞库”技术获取银行密码信息。

  第四,尽量用本机自带的软件商店下载软件,不要下载其它来路不明的软件,如果手机丢失,要及时冻结手机银行相关功能,避免损失。

  不可否认,免费WiFi是消费者的刚需,也是商家吸引用户的手段,这很正常。但提供免费WiFi的商家,也要有更多的保障机制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与此同时,消费者更要提高警惕,防范更重要。

  已经有不少企业推出了免费WiFi,竞争也很激烈。某种意义上,315晚会所爆出的公共WiFi安全问题也是一次洗牌机会,因为在这样的普及教育之下,消费者会更清醒,这会让真正有实力的企业最终胜出。(本文摘自腾讯科技、百度百家)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