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WiFi网络的需求也随之加大,在无线WiFi背后有着巨大的商机,使得无线WiFi转型为商业WiFi,很多企业开始了商业WiFi的创业,投资大量资金进行WiFi热点的铺设。
【目前商业WiFi在流量方面暴露的三个问题】
商业WiFi的规模看似很大,但其一天处理的PV请求次数较少,短期内WIFI总体流量不会呈现疯涨式爆发,如何提升单个媒体的价值来解决规模小的问题,这是目前问题之一。
其次,场景有好有坏,有些布点虽然有渠道和资源,可以去做,却没有必要的参考依据,比如哪些城市、哪些商圈的变现能力会高于其他地方。各场景相互闭塞,只有通过场景互补,把现有线下场景的汇聚才能够形成完整的形象列表、补全一个用户线下完整的行动轨迹。
再次,WiFi数据参差不齐,最痛苦的是要提交资产审核表(表明热点所对应的场景、位置等),而在实际运用中,很可能广告主需要投放的是方圆两三公里的客户,存在的点有可能不在位置上或者现场有十几个SSID,不知道应该连接哪个,如何包装一个有品牌的SSID,这就是数据接入的规范性。
【解决这三个痛点,应该有几步需要做】
第一基于封闭场景,公交、地铁,医院、工厂场景等做深度人群价值挖掘。
在某项数据分析中发现:广告点击率最高的场景是滞留时间不超过半小时的场景,一旦超过半小时,网络应用是沉静式的应用,基本上是看视频、看小说,用户是没有时间点也不会把注意力集中在内容上;只有当浏览频次是比较高的时候,用户就愿意去点广告。再比如医院场景,就有三种行为:搜病种、刷朋友圈和看视频。医院在门诊的滞留时间至少有4个小时,他是有一些定向需求的,我觉得在这一场景里面不只做广告这一个业务,更多的是有一些深度的人群运营产品和方式,去抓住这些在场景里面有定向需求或有特殊需求的一些人群。
第二通过内容加强与内容的连接创造一些新的变现方式从而提升单个媒体的价值。
公交、商业地产都是比较好的场景,某国内地产公司对商业地产线下数据非常感兴趣。商场是人流聚集地,他们最在意的是这些人流是从哪些地方来的,平时会在那些地方出现。大家去商场要么开车去,要么坐地铁,要么做公交车,而商场的人对这些数据是无从把握的,有可能是在地铁某一出口立个大屏做个广告,如果我们知道这些人的常住地、工作地,把他周围的公交线路包括他平时到这个商场的过程中会经过的场景把他盘点出来后,做一些针对性的投放,做一些针对性的召回。WiFi是一个非常好的触达点。不论是商业地产,还是说对于具体的媒体运营,这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价值的。
第三更开放的心态对待数据 只有流通的“热”数据才会有商业价值。
存量数据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持续产生这些数据的能力。数据必须通过流转才能产生价值。数据有分两种:热数据和冷数据,不流转那它是冷的,在热的时候,更需要让它流转,不要等到热数据变成冷数据,那时候它的价值会大幅衰减。如果在热数据的时候做数据交换、数据服务、数据打通,那么能够获取自己的用户更多的认识、更全的认知。不管是做营销也好,做服务也罢那是最好的。商业WiFi商应该在在数据交换、数据打通体现自身的价值,不管是有数据的广告投放还是没数据的广告投放,如何衡量数据的价值才是一个平台要做的事。(本文摘自比特网)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