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WiFi成为公共交通工具的标配

  中国工程院某院士曾认为,高铁安装公共WiFi,造价高、易损坏,影响高压电、机车信号和通信信号,还会分散司机和乘务员的精力。

  实际上,人们对交通工具中保持畅通网络连接有着强烈需求,不仅仅是年轻人,我在坐高铁途中也要码字,如果既没网又没电,只能戴上眼罩尝试睡觉了。更不用说,火车因为常常翻山越岭,手机的移动网络信号差,就更加需要车内WiFi连接,即使收费也可以接受。2014年春节期间,一位大学生火车上卖WiFi走红网络,短短半个小时进账500元,但这一行为很快遭到了铁道部门的禁止。

  目前,中国已经开始在普快列车上部署WiFi,但由于上述原因,高铁WiFi还没有安排在日程中。在包括高铁在内的所有公共交通工具上配备WiFi,不仅是必要的,而且即使从外行看来,也并非院士所讲的那么困难。早前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还包括12306如何处理春运高峰时期全国人民的购票需求,而这个问题最终由阿里云解决。因此,引入商业力量维护铁路WiFi,想必可以同时解决信号干扰和容易损坏的问题。

  我们来看看除了铁路之外的其它公共交通工具上面无线网络的普及情况。

  【车站和机场】

  这是目前覆盖最完整的地方,因为不涉及移动网络问题。目前在车站无线网络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是建飞科联,承办了全国各大城市机场和高铁车站的无线网络连接业务。车站内商业区也有一些商户自己的无线信号,比如迈外迪为星巴克、味千拉面等提供服务。

  【公交车】

  一些大城市的公交车已经实现了无线网络覆盖。在北京,公交“e路WiFi”首页包含北京公交集团的便民信息,可直接用浏览器验证上网,但投入使用一两年以后,很多车实际上都断开了互联网连接,只剩下车内局域网内容消费。

  在其他城市,原先在公交地铁电视广告处于垄断地位的华视传媒,在市场份额下降后,开辟了公交WiFi业务子公司,取名“华视互联”,在公交车上搜索“ViFi”即可连接信号。并且,华视互联已经获得百度领投的A轮融资,目前也在大举招聘,希望在联网前浏览器广告区域做出业绩。

  【出租车】

  部分出租车后排座位,在驾驶和副驾驶座位靠背后的数字显示屏,可以展示一部分信息,少数出租车还可以接收移动电视信号,但不能开放WiFi访问任意网站。一般来说,出租车没有配备开放无线网络,主要是因为出租车公司暂时不知道该如何承担上网费用问题。但是随着最近的一些规定降低了所谓“份子钱”支出,省下来的钱其中一部分可以用来承担上网费用。

  【专车】

  各大专车服务刚开始推出的时候,就标榜车内有无线连接。但我之前几次坐专车时,发现一些车没有公司标准配备的上网卡,司机必须使用自己的手机,给乘客开无线热点,其实还处在一个比较粗放的范围,并没有形成一个与广告相结合的完整生态。

  如果专车普及无线网络还能做许多事情。最近高德和捷豹路虎一同发布了最新车载导航系统,在拥有无线网络连接的前提之下,乘客可以直接把高德地图检索到的具体地理位置发给司机,并显示在驾驶位前面的显示器上,司机可以自由安排导航。而目前的打车软件和专车司机,需要规划路线的时候都必须手动触屏操作,非常不便。

  【地铁】

  深圳地铁之前也表示公众无线网络频段和地铁信号频段相同,所以不能接入无线网络。但是重庆地铁刚刚在一号线上开通了车厢内的无线网络连接,速度还非常喜人。通过要求用户使用“嘿快”客户端连接,重庆地铁WiFi的广告侵入性更强,但这也意味着电脑没办法使用了。

  【飞机】

  几大国内航空公司的国际航班陆续实现了机上无线上网。去年国航的机上无线业务开通的时候,仅限人们在上面玩一下微博。但是有消息称今年可能会完全放开可访问任何网站。机上无线目前是免费提供的,但在开放访问互联网服务出现之后,可能会由此转为收费。

  在美国,因为没有起飞降落阶段关闭电子设备的命令,对机上无线的使用更加广泛。甚至之前还有航空公司起诉无线服务提供商连接速度太慢。

  总之,在不同类型交通工具上实现无线网络连接的难易度是有区别的,但现在大都已经有解决方案。

  有一些体验、成本的有针对性的问题依然有待解决。比如说,车载机器能否做到让司机不分心?容易晕车的人如何应对在车内玩手机带来的身体不适?服务提供商资源和广告位是否应该允许民营企业参与招标?等等。

  时光已经进入了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公共交通工具配备无线网络连接,应该是一个被提上议事日程的问题了。(本文摘自百度百家)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