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电脑:机会还是陷阱?
- 来源:微型计算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平板电脑,机会,陷阱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0-11-30 17:03
首先从国内IC厂商来看,我们知道,本土芯片企业之所以能够在MP3、PMP市场竞争中崛起,是依靠硬件成本的优势。MP3、PMP的显示屏较小,所占整体成本较低;存储配件可以采用空间换成本的做法;处理器在整体成本中所占比例较大,因而促成了本土芯片厂商在MP3、PMP市场的成功。而平板电脑的成本构成中处理器远低于这些产品,对于众多想参与平板电脑特别是高端平板电脑竞争的本土IC厂商,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当然,对于众多本土IC设计公司并不意味着将自动退出平板电脑的竞争,特别在低端领域相信操作得当同样机会多多,毕竟在小屏幕PMP市场已经经历多年的积累,即使与国际知名品牌在大屏幕市场竞争不占优势,凭借PMP升级市场的存在,同样有可能在低端如5英寸~7英寸屏市场抢得一片天空,想必这也是PMP市场老大瑞芯微早在两年前便布局MID的根本原因。
其次,对于国内的数码甚至通讯品牌厂商而言,如果猜得不错的话,参与平板电脑的本土品牌厂商开始阶段都会采用ARM+Android平台,那么对于他们而言平台成本有些许优势,但同时也存在既拿不到很优惠的显示屏、内存甚至处理器价格,又很难在外观设计、结构设计及软件特别是平台软件上像PC品牌一样进行大规模投入的劣势,要想在未来平板电脑市场竞争中获胜很难。相信平板电脑特别是10英寸左右的主流产品线很难与各大PC品牌相竞争。那么国内外一些非发达地区市场或许会是他们主攻的方向。
最后来看看山寨领域。回顾上网本的起起伏伏,山寨上网本之所以没有像山寨手机一样被大众接受,一来与上网本本身市场空间有限相关,也与消费者对山寨电脑产品的接受度有关。与手机不同,电脑总的趋势是向品牌市场聚集,山寨电脑即使可以省略正版软件的费用,依然很难与品牌电脑抗衡。山寨手机满足了低端消费者对低端手机多功能化的需求,这一点品牌厂商很难满足。而电脑与手机的区别还在于性能的应用的范围和软件的开发,Wintel的垄断使得山寨厂商很难与品牌竞争,而ARM+Android软件缺乏,有待二次开发。由此来看,和此前的电子书市场一样,山寨厂商早该洗洗睡了,何必把自己折腾进又一个泥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