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技术导演崔永江:AR、VR不是炫技,而是讲故事

  • 来源:综艺报
  • 关键字:虚拟现实,崔永江,AR,VR
  • 发布时间:2017-03-30 15:10

  这是一次相互成全的合作,中国的团队完全有实力做国际化的产品

  “七年前做第一场虚拟现实晚会的兴奋,在这一次重新点燃。这是一次双方互相成全的合作。”跨年晚会结束后,崔永江在朋友圈这样写道。

  缘分之作

  在整台跨年演唱会中,崔永江的团队一共制作了六条这样的AR视觉:开场秀、大鲸鱼、猛犸象、蝴蝶、广告回插以及零点倒计时。

  采访中,崔永江向记者展示了“大鲸鱼”的制作方案。第一跳的鲸鱼20米,第二跳的鲸鱼15米,舞台48米,演员站位固定,剩余空间是有限的,团队必须算好鲸鱼的大小、跳的速率,并且设计好它跳回水面的动作,而这些都要与现场场景相吻合,“大部分时间,我们只能先在虚拟舞美中进行设计。”

  他坦言,“对于国内的很多团队来说,鲸鱼模型的制作问题不大,但流体的呈现比较困难,要实现如此逼真的效果,离不开电影级的舞美、灯光、专业级的导播配合,以及江苏卫视的绝对信任,才让我们有足够的想象空间尽情发挥,这是一次很有缘分的合作。”

  不少人称,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开场秀与里约奥运会闭幕式上的“东京八分钟”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崔永江看来,这是升级版。

  “国外团队做一个类似的场景用了三个多月,40多台摄像机;而我们30多人的团队只花费了两个月,用4台摄像机实现了360度的视觉呈现,还同时制作了其他5个场景。中国人的创造力不输任何国外团队,只是缺少合适的机会。”

  林俊杰出场时“猛犸象”上坐的人物影像是由创意视觉中心和节目组提前拍摄完成,再结合AR合成技术呈现。

  崔永江告诉记者,林俊杰要提前坐在椅子上模拟“猛犸象”走动时摇摆的动作,前期要跟踪他身体摇摆进行机位设定。此外,还要通过调色、灯光、阴影效果等环节对鼻梁、脚趾等细节进行完善,才能使“猛犸象”看上去更加立体。

  翩翩飞舞的“蝴蝶”,其制作过程极其复杂。

  崔永江解释道,做出一只蝴蝶并不难,难的是要做出形态各异的300多只蝴蝶,这都需要一帧一帧去调,而摄像机的运动轨迹、位置也都要运用地恰到好处。

  增强“现实”而非强化“虚拟”

  事实上,虚拟现实技术在过往的国产晚会和大型活动中也大展拳脚过,但本次江苏跨年的最大突破在于增强了“现实”而并非强化了“虚拟”。

  在崔永江看来,这种突破首先是通过制作流程的修正和升级来实现的。

  他把这种制作过程定义为实时的电影拍摄——目前最高级别的AR技术呈现。整个制作过程都严格遵循了电影的制作技术与流程,更注重的是创意、设计、制作到执行,而执行是最难的。

  据其介绍,从策划到实现,从前期到后期,建模、拍摄、前期跟踪、后期跟踪、实时跟踪、渲染调色、合成、虚拟舞美搭建……至少有30个以上的实施环节,无一疏漏,才能圆满完成。

  崔永江坦言,根据现有的计算机渲染技术是做不出这样的效果的,只不过他通过一些电影的制作手法进行了适当掩盖,才能让这些AR视觉呈现出来。“很多硬件无法做到的,需要通过创意和执行来实现,这也是国外团队惊讶且希望跟我们学习的。”

  此外,“本次播出采用了全自动化的播控流程,”崔永江进一步解释道,“AR场景和现场舞台是等比虚拟现实技术导演崔永江

  制作的,运动轨迹、速率都完全相同。因此,机位的设定要使虚拟与现实完全吻合,场景与旋转速度一帧都不能错,靠人手控制是切换不出这种效果的,我们有无数的分镜头,导播一定要切得非常恰当才能让AR效果呈现出来。”

  除了制作流程的升级,制作理念的改变是此次AR呈现的另一大突破。

  在做AR时,我们不只是炫技,更多的是在讲述一个故事。

  例如,开场秀中已经把“大鲸鱼”“猛犸象”等即将出现的场景进行了快速展示;倒计时融入了逆世界思维,仿佛是在2017年的倒影下进行2016年的跨年,两个平行世界同时进行,在零点反转穿越到2017年——一个全新的、真实的世界。说到这些,崔永江依然难掩内心的兴奋。

  “晚会结束后,很多国外同行问我如何做到的,他们甚至质疑有国际团队的加盟,我想说,中国的团队现在完全有实力做出这样的作品。”这是崔永江最想表达,也是最令其自豪的心声。

  薛少林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