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车,几家欢喜几家愁
- 来源:计算机应用文摘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共享汽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7-05-09 10:31
随着共享单车的大热,共享汽车也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不少人认为这个市场前景可期,有利可图。于是各路巨头纷纷“招兵买马”,强势入局。不过,理想与现实之间,其实还隔着厚厚的“南墙”。
低价开豪车?共享汽车杀出
“共享汽车可以租奔驰、宝马!”去年年底,类似的新闻稿开始在网络上流传,也拉开了共享汽车大发展的大幕。花很少的钱就能开上豪华轿车,既方便又有面子,听起来感觉挺美。加之其他“1元开车”等噱头广告,让共享汽车迅速被炒热起来。作为新生事物,“低价开豪车”让人们有所怀疑,这到底是共享汽车的营销噱头还是自己的美梦要成真了?
从理论上说,共享汽车如能充分使用,确实能摊薄单次使用成本,得以让用户实现低价开豪车的美梦。据咨询机构罗兰贝格去年10月份发布的《2018年中国汽车共享出行市场分析预测报告》显示,预计到2018年,中国汽车共享出行市场(包括网约车和租车)的潜在市场容量有望达到1.8万亿元人民币。如果共享汽车能获得成功,那么将有望占据其中一部分出行市场份额。但实际上呢?目前所谓的低价开豪车并没有实现,此举也只是让人们看到了更多入局的玩家而已。
资本看好,玩家来头不小
和共享单车一样,共享汽车虽然冠上“共享”之名,但其本质还是分时汽车租赁。不过,和传统的租车模式不同,共享汽车要更为灵活。目前,共享汽车领域已经有很多玩家出现,不过它们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三个大类。
首先是汽车厂商。以租代售是近年来大件商品的一个趋势,汽车也不例外。特别是滴滴出行在出行市场的成功,使得很多消费者的购车意愿下降,对汽车销售业务构成较大冲击,加快了汽车厂商进入租售市场的节奏。今年1月,北京首汽集团旗下首汽租车与Europcar达成全球租车共享服务,3月30日首汽集团旗下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品牌Gofun出行又宣布正式入驻西安。而与近来动作频频的北京首汽集团不同,力帆早在2015年“双11”就在重庆开始上线运营盼达用车,截至今年1月中旬,注册在线的用户已有25万人。此外,比亚迪、上海新能源和奔驰等厂商也经在国内开展共享汽车业务。
其次是走高端路线的玩家。虽然不是实力最雄厚的玩家,但EZZY显然是玩法最高端且最“壕”的共享汽车玩家—其投入的车型均为高档轿车,首批上线的500辆新能源汽车,大部分是由宝马提供的纯电动汽车i3。当其他玩家哄抢大众市场时,EZZY则埋头专注于年轻高消费人群,VIP会员月费4 000元人民币。
而除了上述两种玩家,还有一种潜在玩家也不能忽视—自营快车公司(如神州专车和易到用车),它们随时可能入场搅局。自有模式的快车公司本身就拥有大批车辆,而且基本都是近两年的新车,资产状况比较优质。加之随着各地网约车新政生效之后,大城市对本地司机的限制以及订单减少司机待遇下降后,车辆空闲情况比之前大幅增加。因此,无需投入太多资金而只要稍加改造,神州专车和易到用车等自营快车公司就可以完成转型或扩张,从而快速进入共享汽车行业。
实际上,共享汽车行业也和其他的热点行业一样,短时间内就迅速地挤进了大批玩家。据相关新闻报道,全国目前共有260多家企业进入共享汽车市场,其中北京作为国内共享汽车的创业中心,目前已经有大约200家公司从事汽车业务,为全国之最。
竞争激烈,几家欢喜几家愁
如此众多的企业一拥而进,意味着共享汽车市场的竞争将非常激烈。初期,各方对停车位资源和优质用户的争夺显得至关重要。即使如此,共享汽车市场也开始呈现分化的迹象。
首先看看好消息—已开始赢利的小部分共享汽车企业。由于共享汽车市场目前还处于初期,投入大而业务尚在起步,所以真正实现赢利的企业并不多。只有极少数企业开始赢利,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一度用车。前不久,在接受媒体的采访中,一度用车透露,称该公司去年7月份在太原投入的共享汽车,已经开始盈利。
不过,对于大部分的共享汽车企业来说,亏损则是摆在明面上的。据最新数据显示,部分较大的共享汽车平台每辆车每天亏损50~120元人民币,对生存构成了沉重的压力。更重要的是,还有规模上的压力。有关这一点,我们将在下文中继续分析。
今年3月10日,友友用车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则名为《友友用车停止运营公告》的消息,宣布停止运营,其把结束运营的原因归结为投资方的资金未如期到位。实际上根本原因是亏损,据友友用车的工商数据显示,2015年北京友友联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净亏损1 417万元人民币、负债2 173万元人民币,后续持续亏损,资金又跟不上,倒闭成了必然。
共享汽车行业正处在大热的风口,各路玩家们激战正酣,而友友用车的突然溃败则成了这热闹场景中的第一盆冷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