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车的悖论

  虽然如今的共享汽车市场,看起来似乎是巨头云集,但和共享单车一样,共享汽车也难逃共享经济的大悖论。就算那些已经实现了盈利的厂商,也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生怕不小心走错一步又陷入了恶性循环之中。

  “添堵还是治堵”?这是个问题

  共享汽车市场前景究竟如何?我想这毋庸置疑,前文已经给出了数据进行佐证。

  这一市场之所以会变得如此庞大,其根本原因是如今人们的通勤需求还没有被圆满解决。比如,对于像上海与北京这种限牌的城市而言,想解决出行问题却等不到车牌,共享汽车等新的出行方式逐渐成为很多人的必然之选。在这个时候,共享汽车这种新生事物的出现,提供了另一种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

  根据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的统计,“每增加一辆共享汽车,就能够减少11辆私家车”。然而,事实却是当共享汽车成为主流之后,运输效率更高的公共交通体系所发挥的作用会减小,大量跑在路上的共享汽车则会给道路交通带来更大压力。这让共享汽车遭遇了“治堵”变“添堵”的质疑。

  对于这一点,交通部也曾经表示:相对于公共交通,分时租赁(共享汽车)在城市道路资源占用等方面,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占用道路资源多、能源消耗大。另一方面,它是传统汽车租赁行业在服务模式、技术与管理上的创新,改善了用户体验,为城市居民出行提供了新的选择。而这样的言论,无疑也给刚起步的共享汽车浇了一盆冷水。

  在“治堵”这件事儿上,共享汽车的确能够降低其他私家车的使用率。而在“添堵”这件事儿上,主要还是看共享汽车在闲置时,能否停在一个有效的位置上。所以,这个奇怪的悖论究竟将朝哪个方向发展?归根结底,还在于相关厂商和有关部门能否达成一致,能否找到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案。

  共享汽车的几大“坑”

  就连不烧油、不插电的共享单车,都难免面临着诸多社会压力。可以想见,共享汽车想要真正步入正轨,乃至最终实现稳定盈利,就必须要先填好几个“坑”。

  第一,还车烦、停车难与停车费高。这一点很好理解,目前共享汽车领域的主要经营模式只是为共享汽车简单划分几个固定的停车点,用户可以选择在这些停车点之间进行移动。也就是说,停车点的多寡,直接决定了共享汽车的用户体验。而在用户使用共享汽车的时候,万一将车长时间停在了某个收费停车场,并且不再找回。这笔费用应该由谁承担?

  第二,就是共享汽车网点的数量。由于一辆共享汽车的成本至少要数万元人民币,相对于共享单车的投入更高,而且规定停车点也更难获取。这就导致了共享汽车很难铺开自己的网点,而且很有可能后来者很难在先行者已经占领了的区域,再申请到新的网点。对于用户来说,这就造成了一个问题:很可能自己习惯使用的某个共享汽车品牌,正好在附近根本就没有网点。想要使用共享汽车,就只能注册新的平台账号,再交一笔押金。

  第三,共享汽车品质无保障。虽然共享汽车的品牌不少,但主要都是低端车或低配车,它的安全性该如何保障?甚至它如何能满足正常人的出行需要?这是一个大问题。比如说Car2go,目前该平台使用的主力车型是Smart,最多只能承载两个人,而且低配版的操作感非常差,甚至连后视镜都要手动调整。这样的使用体验显然和很多用户预想之中的美好相差太多。而至于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问题,就更是难以保障了—之前就有某共享汽车品牌的电动汽车半路抛锚的新闻曝光。

  第四,车辆安全问题。虽然现在国民的素质普遍在提高,但也有那么一小撮素质低下的“顽固分子”—共享汽车不是自己的车,不用那么爱惜,就是他们的观点。在Car2go运营之初,不就是有用户将车开去“越野爬沙”了吗?

  最后,就是共享汽车的押金问题。如今摩拜单车已经把自己的押金丢给招商银行监管了,而共享汽车的押金将由谁来监管?这就需要整个社会来慢慢规范了。

  先行者仍在探索

  在北京和上海纷纷出台相关措施,应对以后可能会到来的共享汽车潮的时候,共享汽车的先行者Car2go已经在重庆行动了起来。作为一个“山城”,共享单车在重庆的生存空间非常小,只有少数地区有零星身影,但是在闹市区,Car2go的身影却已经越来越多。

  正如笔者上文曾经介绍过的,Car2go选择了Smart作为主要用车。这种车的优势在于轻便灵巧,但缺点也是非常明显的。而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安全性。轻便,就意味着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司机往往会受到重创。

  除此之外,Car2go目前只支持用户在其专属停车点停车时,可以免停车费。一旦用户进入其他的停车场,就需要按照停车场的收费标准缴费。这就导致了某些没什么素质的用户误读规则,发现在普通停车场要缴费后,干脆直接乱停车后熄火走人,也不管车停在原地是否挡住了别人的路。而如果要将租来的车停到专属停车点之中的话,由于这些停车点主要都在大商圈内,难以深入到小区之中,这就导致了共享汽车无法像共享单车一样,解决用户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

  此外,对于很多共享汽车的潜在用户而言,最最重要的是Car2go并没有什么价格优势。以重庆市为例,Car2go采用的是双轨收费制度,也就是每公里1.19元人民币,再加上每分钟0.59元人民币的使用费用。相对于重庆的出租车和网约车的价格来说,处于劣势。

  坐起来没有网约车和出租车舒服,停起来没有私家车那么方便,价格上更没有优势—这让Car 2go的处境变得非常微妙。“小清”新喜欢拿它作为自己的拍照素材,但是普通人只要一算就知道它的性价比很低。这就导致了Car2go成为一些已经很久不碰车的用户或新司机的练习车,让人走在路上看到那些蓝白相间的Smart,都有一些小害怕。

  可以说,作为一个先行者,Car2go在运营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基本上已经把共享汽车可能会出现的“坑”都踩遍了。接下来将怎么填“坑”,就不能只指望Car2go的一己之力,而是要看整个共享汽车领域的发展了。

  相关法规已经开始出台

  随着共享经济的迅速发展,不少城市的政府相关部门,也已经开始行动起来。在共享汽车行业发展起来之前,就先制定好相对应的措施,避免它们扰乱城市的正常公共交通秩序,维持整个市场的平稳有序发展。

  最近,交通部就号召共同研究探索共享汽车在当地城市交通中的合理定位。而上海则出台了《新能源汽车分时租赁指导意见》,提出“在运营车辆额度需求上,按照上海全市小客车总量控制要求,优先保障用于分时租赁的纯电动汽车额度需求。原则上按需核发,每年额度安排不少于4 000辆。对分时租赁企业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对用于分时租赁服务的充电设施建设和运营给予补贴。”看起来是支持共享汽车,但实际上是将共享汽车纳入了自己的监管范围之中,为它们建立起了一个“安全区”。如果共享汽车平台敢越雷池,就有大把的手段可以收拾他们。

  而在北京,有关部门则改造了多个新能源汽车停车场,期望能够解决这类汽车停车难、充电网点少等问题。由于目前共享经济的主要发展城市都集中在了北上广这样的大城市之中。这些城市未来共享汽车如何发展,将直接决定其他中小城市相关行业的发展势头。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