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与环境的交融——谈广州万达文化旅游城展示中心设计

广州,地处亚热带,背山面海,长夏暖冬,一年四季草水常绿、花卉常开。诗人孟郊曾描绘广州冬季仍然处处有花草的奇景:“海花蛮草延冬有,行处无家不满园。”广州很早就享有“花城”的美誉。

广州万达文化旅游城位于广州北部花都区中轴线规划 CBD 上,占地 169.7 公顷,是万达首个建设在中国一线城市的超大型文旅项目,也是迄今最精彩、最具代表性的万达城项目。展示中心是广州万达文化旅游城最早开发和文化宣传的窗口,它提供了文旅城形象展示和万达企业精神宣传的场所,建成后将作为万达城智能化形象展示、互动体验、贵宾接待等功能使用,销售期间兼顾销售,接待,洽谈等功能。展示中心位于广州万达文化旅游城的中部核心位置。整个文旅城由室外主题公园、度假酒店区、万达茂和旅游新城(住宅、沿街商铺以及配套功能)组成。展示中心占据度假酒店区地块的西南角部,处于度假酒店区、万达茂和旅游新城三大功能交汇处,与室外主题公园也仅距 400 米。展示中心入口直面曙光路与规划路的交口,与室外酒吧街比邻,北面为度假酒店区精心打造的 6 万公顷人工湖,由沿湖栈道与秀场,五、六星级酒店,会议中心串联,未来将作为度假酒店区一个重要的景观形象存在,成为一种文化设施和城市地标。

1.型体概念和体型塑造:与“花城”文化的融合

展示中心,作为每个万达文旅城占领本地市场的前哨,已经成为一个体现当地文化符号的固定命题。从哈尔滨的“冰壶”,合肥的“凤阳花鼓”,到南昌的“青花瓷”,无锡的“紫砂壶”,青岛的“鹦鹉螺”,无不成为反映城市文化的巨型雕塑。

同时,展示中心作为强调空间环境和道具形式的独特建筑类型,其所具有的充满巨大张力的雕塑感,使其本身就能成为一个艺术品,符合项目的“文化”身份。同时其明确表达的地域主题,也有助于建立醒目的视觉标识,获得参观者的心理认同。

广州万达文化旅游城展示中心以最能代表广州的“花”为主题,以十二片形态优美的三维曲面为母体,利用重复、旋转,形成一支含苞欲放的,拥有12片红色花瓣的美丽花朵。“花”的主题为展示中心找到了一个恰如其分的具象的地域性符号,更能获得广州市民文化的认同。内收弧型的侧面形态为展示中心提供了各种功能所需要的建筑容量,使它适合成为一个从地面长出的庞然大物,同时它优美的曲线为建筑提供了完美的建筑轮廓,沿中心的页面旋转的轻灵的动感使静态的建筑具有了飘忽不定的形式美感。“12”代表不同的月份,“红色”代表广州的热情与朝气,含苞待放的形态象征一种勃勃生机的张力。

花朵底部,利用起伏的地表景观形成整个花苞的枝叶,用绿色来衬托建筑的艳丽,使的花苞象从绿树丛中长出来一样,跌宕起伏、回转灵动,显得自然而富有诗意。

建筑利用每个掀起的叶面,打造弧线的优雅的景观入口,并在旁边设置一直延伸的展示橱窗,使得入口形成一个无边界的观感。起伏的地表景观也为底部的建筑提供了掩护。墙面与屋面在一片片绿色“波涛”中消弭,建筑内外关系变得模糊而互为表里,从而也使得建筑具有了“非建筑”的多重含义。

展示中心位于度假酒店区主入口处,这里地势开阔,北侧临水,得天独厚的位置和地形条件使之成为区域内俯瞰全局、观赏夜景的绝佳视觉窗口。整个建筑从顶部俯视,如同一个八片绿叶衬托的优美的花苞,立体感十足。

2.表皮设计:适应岭南气候的遮阳设计

为了表达“花”的灵动和柔美,设计之初是通过双曲彩釉玻璃做成双层幕墙表皮,通过玻璃的彩釉点的覆盖率来控制透明度,来达到内外视线的交融,形成极富光影变化的造型艺术效果。同时,玻璃材质还会根据周围天光环境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表情。考虑到整个建筑主体都采用彩色玻璃可能会导致太阳光通过红色玻璃的衍射,会造成整个室内形成一种红彤彤的效果,在初始玻璃选择的时候,我们希望通过不透明的红色彩釉点来实现外观鲜艳的色彩效果,同时又能达到光线能通过缝隙透进室内又不会引起光线色彩的变化。

但是随着设计的深入,考虑到我们项目所处的区域——广州,夏季炎热,高温闷热气候时间长,大幅面的玻璃幕墙将极大的增加空调负荷,影响室内气候。同时,由于整个项目周期短,工期紧张,从设计到完成交付仅有 5 个月时间。双曲彩釉玻璃所需要的工艺较高,模数众多,量产成本高,在有限的施工时间里很难满足色彩和曲面形态的同一性。设计的材料论证过程中也考虑了膜结构的可行性。由于膜材具有一定的透光率,白天可减少照明强度和时间,能很好地节约能源,同时夜间彩灯透射形成的绚烂景观也能达到类似玻璃的通透效果。但其表现出耐久性并不具有很好的说服力。

考虑到广州的气候特点,和当时的施工情况,设计最终决定用穿孔铝板外幕墙代替玻璃外表皮。穿孔板所体现的建筑表情和彩色玻璃是不一样的,它不具有玻璃的通透和灵动,而显得更硬朗、饱满,但是可以获得更艳丽的色彩。重要的是它能给建筑提供一套从上到下的完整的遮阳系统,能极大地降低能耗,减少运营成本。同时由于它所具有的方便加工和修改的特点,能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保证施工质量和周期。尽管采用更具有力量感的穿孔板作为建筑的外表皮,我们还是希望建筑能获得更好的视线和空气的内外穿透性。我们比较了 20%、15%、13.5% 等多种穿孔率的系数研究,最后选定 13.5% 为最后的参数,既能获得一定的通透性,又不至于损失建筑的体量感。穿孔的形式我们也做了多种比较,最后以大小圆洞结合的方式做随机分布,同时从下往上,空洞率逐渐变大,出现一种从实到虚的体量变化,使得顶部穿孔板与天空更融合。在穿孔板“花瓣”与“花瓣”之间的交汇的侧面,我们选择反射率高的玻璃面作为过渡,既能使室内的观景阳台能获得更好的视野,玻璃对红色穿孔板的环境反射所带来的色彩,也使它更能获得与铝板的融合。

3.空间设计:模糊边界,室内外交融的人性化空间

展示空间设计是实用性很强的艺术,任何一个展示艺术设计都是为了特定目的去组织元素从而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展示设计时,对空间进行功能分区是首要任务,也是能顺利圆满的完成整个展示过程的基本保障。

广州万达文化旅游城展示中心所表现的最直接功能是通过空间的表现手段向观众传递信息,达到宣传、深化万达企业和产品形象的目的,所以它对所包含的功能空间的组织规划具有很高的要求。只有处理好各个功能空间如展示空间、销售空间、辅助功能空间、储藏空间、工作人员空间、接待空间等之间的的关系,使它们和谐统一的存在与一个公共空间之内,才能做到真的意义上的好的展示中心设计。

整个展示中心空间是一个以沙盘展示为核心功能的空间设计。内部共三层,第一层为项目整体沙盘展示区,二层为设备和室外观景平台,三层为内部销售人员办公空间。

在每个空间的细节处理上,我们都强调模糊建筑的空间界面,不分室内室外空间,让内外环境互相融合。展示中心主入口结合曲线玻璃橱窗造型形成一个无边界的引导界面,弧型的入口雨棚形成一个庞大的游客停留的灰空间,入口采用整体的完整的高透玻璃幕墙,使室内外完美交融。进入一层,整个空间格局采用“中心十字”的对称格局。入口部位为开敞的主展示区,中心为以沙盘展示区为核心功能的中庭空间,沙盘展示区三层通高,上部空间达到 14米,顶部设计直径 27 米的大型玻璃穹顶洒泻天光,形成一个美好的令人振奋的室内氛围。正对入口布置的是 19×8.4 米的大型 LED 展示屏,游客一进入室内,整个展示区融入的数码手段、声光电一体的新科技手段带来震撼扑面而来,给人带来振奋的视觉体验。围绕着展示区设置3D 展示厅,销售、洽谈、签约等服务功能。3D展示厅是向游客作数码宣传的展厅,布置座椅40 个,内部座位升起高差达到 1.5 米,从人性化考虑,我们选择后排平进、前排下沉的方式,穿高跟鞋的女士可以在后排就座,避免了电影院里漆黑环境下上下台阶的痛苦。无障碍座椅也布置在后排,方便进出。

绕过 LED 屏背后,又有一别有洞天的休闲区,从室内往外望,是绵长的人工湖岸线。游客可以在这里休憩和进行娱乐体验。在休闲区室外,我们结合整体的叶面造型,设计了架在水面上的挑空开放空间。建筑与水相伴,白天掩映头顶洒下的点点天光,迎着湖面的微风,可以在这里聊天和喝咖啡,夜晚听水塘小鱼夜游,看天空满眼繁星,可以在这举办篝火晚会。室内室外休闲空间之间可以任意流动,建筑与湖面水乳交融。

在 4.5 米夹层,结合“叶面”顶部,“花瓣”底部,结合“叶面”植被系统,设计了环绕一周的室外观景走廊。它本身是建筑屋面的一部分,却又是以地面景观的形式存在,给上到这个界面的游客一种趣味的错觉,它既是室内的又是室外的,形成一种互为表里的多重含义。在观景平台部位,“花瓣”底部穿孔板幕墙上,我们设计了从大到小线形序列的穿孔“碟片”。“碟片”是附着在幕墙上,并且内外呈现不同色彩,可以随风转动,当游客在平台上观景时,可以体验一种童心未泯的趣味性。在夹层我们利用花瓣的弧面角落里还安置了空调机房,既可获得更好的服务半径,也可以让室外机更隐秘。

二层是作为内部员工的工作场所,中部与一层大堂共享中庭,在办公外围我们结合花瓣与花瓣的交界面,内层玻璃幕墙与外层穿孔幕墙之间设置了公共阳台。这个阳台位于花瓣与花瓣之间的转折面,尺度亲切,位置私密,既可以近观“花叶”,又可俯瞰全景。工作累了,可以在阳台透气,抽烟和交流,为办公室提供了人性化的交往空间。

游客也可由一层主展区通过电梯上到三层屋顶花园。在“花朵”顶部,花瓣与花瓣围合形成一个别致的屋顶花园——红色的穿孔铝板片片耸立,结构钢架互相交错,形态优美,空间丰富。游客可以经过电梯到达,享受“花巢”的景观,饱览度假区全貌;且这个空气与外界通透的小花园,能形成自己独立的“小气候”,不受外界气候变化影响,舒适宜人,别有洞天。

4.景观设计:地景与建筑的融合

建筑和环境的关系并非只有单向的融入,也包括了建筑设计对环境的配合。广州万达文化旅游城展示中心所能使用的用地是比较紧张的,除了用于节假日集会所需要的前广场,建筑占地面积非常有限。建筑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了植被利用的问题。我们给八片象征“绿叶”的起伏体量披上地表植被,使得绿色从地面开始一直覆盖到 4.5 米的标高。让整个建筑掩隐在周边的绿草丛中,建筑和绿地界面消失,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景观效果。随地面起伏的“叶面”对环境有积极的作用,利用厚实的泥土和密布的植被,使基于环境的产物,土生土长,与环境融为一体,不但能提升展示中心建筑的艺术性,在满足游客审美需求的同时还能增强建筑的物理性以及辅助设施的使用效果——绿色植被能遮阳降温,也为建筑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节能措施。

5.新技术应用

BIM 技术利用:展示中心建筑弧线较多,形态复杂,并且整个项目施工图设计的各个团队建筑、钢结构、景观、室内、幕墙等专业分布各地,BIM 技术的应用为各方的沟通和信息整合,碰撞检测,预制构件加工提供了便捷的信息平台,保障了项目进度。

景观固土措施:由于建筑占地较小,“花瓣”下的“叶面”被压缩在很小的范围内,导致叶面上部的植被最大倾斜角度达到了接近 50 度,而且广州雨水充分,夏季雨量大,如何保护植被,避免泥土流失是本项目景观处理的一个课题。现场采用了片段式挡土墙方式进行土壤截留,表面采用连续生长的植被进行覆盖减少雨水冲刷的作用,避免土壤滑坡的可能性。

广州万达文化旅游城展示中心是一个“花型”的艺术品,但我们可以看到,建筑的个性与环境的融合并不矛盾。建筑艺术不仅要体现出艺术性,也能体现出人性化的功能性。展示中心整个设计从整体立意到建筑表皮、空间、景观设计,都以建筑的符号性和与环境的融合性的表达为主要目的,以场所感悟和环境利用进行立意构思,通过建筑与环境的共生共融,相得益彰,从而体现鲜明的个性和特点——在强调个性和与环境融合中获得标志性建筑特有的视觉力量。(李优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