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下的诚信缺失|高考作弊和哈佛校园内外的骗局

  看点:《攀藤而上》作者于时语,毕业于美国常春藤哥伦比亚大学,知名国际问题专家,多年近距离观察美国精英教育。他发现,美国作为一个经济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社会上也充斥着各种谎言。是否能上名校关乎着一个学生未来的社会成功机会,这就导致大学入学考试也无法避免出现诚信缺失问题。枪手代考SAT考试、中介公司诈骗钱财、伪造学历等事件频频发生,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入学竞争激烈。

  美国大学申请录取过程中不断增多的造假现象,也反映出名牌大学招生过程中存在的“漏洞”——客观可靠的考分和学业“硬成绩”的分量下降,而主观且难以核实的课外活动“软成就”的作用上升,为弄虚作假开了方便之门。

  在美国这样高度发达的商业社会中,诚信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虽然相对诚信度高,美国社会却也充满各种骗局:从著名的“水门事件”,到诈骗数字达到65亿美元的华尔街巨骗伯纳德·麦道夫(BernardMadoff),再到多起触犯刑律的学术造假事件,证明即便美国的上层社会精英中,缺乏诚信的也大有人在。

  大学入学作为美国社会和人生竞争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关卡,自然无法避免这一诚信缺失问题。前面列举的美国“儒林外史”,已经披露了不少违背“费厄泼赖”的做法。2011年曝光的纽约长岛SAT高考作弊案则更为严重:为数不少的高中生被发现在美国标准化SAT和ACT大学入学考试中雇用“枪手”代考,以获得高分。案子初发时,人们以为这是长岛一所高中内部的罕见孤立事件,结果数月下来,越来越多的事例被揭发,数十名涉案者波及多家学校和学区,而且可能仍旧只是冰山一角。

  这一高考作弊案引起美国精英媒体的密切关注,从《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到各大电视网都有追踪报道。这是因为,此类舞弊直接关系到中上阶层下一代的未来社会机会。纽约州参议院高教委员会主席拉维利(Kenneth La Valle)一语道破作弊案的严重性:“(SAT考试)决定了考生未来的人生路程。”

  在若干层面上,美国“高考”文化的社会影响甚于中国,例如每个学区的SAT平均成绩会直接影响当地的房地产价格涨落,而上述“人生路程”的论断则更加直接。这是因为,再怎么强调“综合素质”,SAT和ACT分数仍然是美国大学包括常春藤名校入学申请的重要条件。大量调查数据表明:一个学生未来的社会成功机会,与所上大学的名声或排名次序高度相关。《大西洋月刊》引用过的调查数据显示,顶级名牌大学毕业生几年后的平均年薪,超过排名第50位的大学毕业生三分之二!

  报载枪手代考SAT的价格是2500—3500美元,绝不是下层家庭付得起的金额,前面提到的州议员拉维利更指出,这也不是中学生口袋中的零花钱,所以涉案者父母必然知情。案发的长岛地区富人和知识精英众多,又是亚裔和犹太人群集之地,名牌大学的入学竞争特别惨烈,已知的涉案学校,不仅有公立“重点”中学,也有私立贵族学校,被披露的作弊者有伊朗裔美国人,也有犹太人,不过至今尚无华裔名字。

  已遭披露的某枪手代考的SAT分数是2140—2220分(满分2400分),相当于顶尖1%—3%的考生成绩,这一分数不仅足以进入美国排名前20的大学,并且只要其他条件尚可,甚至也有进入常春藤名校的机会。本章首节曾介绍,在普林斯顿大学录取的学生中,四分之一考生的两门SAT总分不到1400分(相当于这里三门的总分2100分)。

  为了“平息民愤”,恢复公众对高考公平性的信心,主持SAT考试的高校理事会不惜重金聘请联邦调查局离任局长(相当于中国前任公安部长)路易斯·弗里(Louis Freeh)出山,来强化SAT考试的保安工作。

  2013 年初,《波士顿环球报》报道:曾经在哈佛大学任教的兹姆尼(Mark Zimny)—后来开办了一家名为“常春藤入学”(IvyAdmit)的名校中介咨询公司—以多项诈骗罪遭到波士顿检察官公诉。兹姆尼的咨询公司声称能够出面为父母向哈佛大学等常春藤名校捐助,帮助他们的子女进入这些名校。这显然哄骗了多名望子成龙的富有香港人士,其中一对周姓夫妇在数年内支付200多万美元,而两个公子仍然与哈佛无缘,终于在2012年把兹姆尼告上公堂。这一民事案引起美国检方调查,导致了后来的刑事公诉。

  真正进入了常春藤校园的成功诈骗案中,最出名的应该是2010年被全面曝光的特拉华州学生韦勒(Adam Wheeler)骗取哈佛学生资格、差点顺利本科毕业的案子。韦勒于2007年申请转学哈佛就读大二,声称自己是新英格兰著名预校安多佛学院高中毕业,SAT高考满分的“状元”,已经在麻省理工学院以全优成绩读完大一,还递交了四位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的推荐信—当然,后来发现这些推荐信和所有的成绩单都是他自己伪造的。成功“转入”哈佛之后,韦勒又以类似手段,加上抄袭,获得了多项奖学金,俨然成为哈佛校园里的“优等生”。进入大四之后,韦勒诈骗成瘾,居然重施故技,申请毕业后的罗兹、富布赖特等极有威望的国际奖学金。因为肚里货色实在有限,兔子竟吃窝边草,韦勒在申请作文里全文剽窃一位哈佛教授的文章,被另一位教授审查时发现,全面追查之下,才发现他进哈佛之前的整个学历都是伪造的,原来他只是特拉华州内公立高中毕业,在缅因州某大学读到大二时因学业作弊被停学。东窗事发之际,韦勒已经入围哈佛校方推荐的罗兹奖学金名单。

  这件案子后来之所以轰动全美,是因为哈佛大学在2009年开除韦勒之后,向法院起诉,追赔他在校获得的各项奖学金,检察院调查时,发现韦勒被哈佛开除之后,旧习难改,居然再次伪造各种资料文件,申请“转学”耶鲁、斯坦福、布朗等常春藤名校。2010年,检方正式以20多项诈骗罪对韦勒做出刑事公诉时,他居然已经获得斯坦福大学的转学录取!

  韦勒认罪之后,被判处两年半徒刑,缓期执行。一年后他故态复萌,伪造学历资料申请实习工作,正好撞上一位哈佛校友审查,于是又被告上法院。《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评论说,韦勒诈骗案固然出格,但却反映了美国大学申请录取过程中不断增多的造假现象。这一趋势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入学竞争激化,名牌大学在招生时,客观可靠的考分和学业“硬成绩”的分量下降,而主观且难以核实的课外活动“软成就”的作用上升,为弄虚作假开了方便之门。这一结论,对于中国的高考改革而言,不啻警钟。

  (摘自:搜狐教育《智见》)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