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

  前段时间,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一封甘肃19岁高考少年写给清华大学的信刷了屏。

  事情的来龙去脉是这样的:

  这个少年名叫魏祥,甘肃定西人,因为先天疾病重度残疾,父亲又因患重症去世,只有母子俩相依为命。身残志坚的魏祥,今年参加高考,取得了648分的优异成绩,一直有着清华梦的他已经报考了清华大学,但由于家庭情况的特殊,他给清华大学写了一封信,希望清华大学能为他提供一间“陋宿”,让他和母亲居住,方便他顺利完成学业。

  清华招办主任刘震老师在网上看到文章后,第一时间留言回复,令网友称赞:这是真正的清华温度!

  这份简朴的《请求》在很多清华人,包括清华招办主任的微信朋友圈里转发。很快,清华招办就通过微信公众号回信《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相信大家都已经看到了。

  (内容有点长,只摘录了其中的一部分,但绝对值得大家一看!)

  首先恭喜你即将来到清华大学,继续你的学习和生活。我们看到了你写给清华大学的文章《一位甘肃高分考生的请求》,相信你早已具备了清华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品质,我们代表清华园欢迎来自甘肃定西的你!

  《繁星·春水》中有这样一首小诗:“童年啊,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想来这句话应该符合你的童年记忆吧。在梦一般的年华里,却要承受含泪的记忆,这泪水不包含欢喜,不代表留恋。不幸的人生,各有各的悲苦。但万幸的是,你在经历疾病和丧亲之痛后,依然选择了坚强和努力,活成了让我们都尊敬和崇拜的样子。

  邱勇校长在2015级新生开学典礼上曾说:“我是1983年进入清华的。我知道,无论那时还是现在,能够来到清华上学都是不容易的,你们在成长过程中一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同样,对于你来说,来路或许不易,命运或许不公,人生或许悲苦,但是请你足够相信。

  感谢社会各界人士对魏祥同学和我校本科招生工作的关注和关心。在此,我们想对在求学路上荆棘丛生的学子们说: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

  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发出的这封信,表达了对魏祥前往清华大学就读的欢迎。信中表示,不幸的人生,各有各的悲苦,但万幸的是,你在经历疾病和丧亲之痛后,依然选择了坚强和努力,活成了让我们都尊敬和崇拜的样子。

  但是,如果魏祥没有考得高分,没有报考清华,还会有这么多人关注他并且资助他吗?那么那些家庭贫困的乡村孩子上学是不是也要面对和魏祥相似的处境和难题呢?

  被称为“耿直boy”的北京文科高考状元熊轩昂,童言无忌却一语道破了这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状:农村孩子越来越难考上好学校。

  熊轩昂在镜头前表示:“高考是阶级性的考试,农村地区越来越很难考出来。像我这种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衣食无忧的,而且家长也都是知识分子。生在北京这种大城市,在教育资源上享受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是很多外地的孩子或者农村的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所以这就决定了,我在学习的时候确实能比他们走很多捷径。现在的状元都是这种,家里好又厉害的。”

  熊轩昂同学的言论太直接,但却很快引发了网络热议并被大多数人认可,这确实是一个令人锥心的现实。城市里的孩子资源丰富,获取信息的来源多,渠道广,有的甚至对读书这件小事嗤之以鼻;但同样的事对于农村里的孩子来说,或许就真的艰难而奢侈。

  中国人民大学的“首都大学生成长跟踪调查”项目报告数据也显示,随着家庭收入水平的下降,进入顶级高校,诸如清华、北大的比例逐渐减低。

  由此可见,魏祥能考上清华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那么农村孩子能读好书,考高分,上名校又是多么难得一件事呢?

  中国的教育资源布局是很不均衡的。所谓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之大,其中很大程度上就包含了中小学普通教育资源分布与教学质量高低之间的差距之大。

  在农村孩子教育需求日益强烈的情况下,读者数字校园图书馆在甘肃贫困县区搭建成功,为更多的地处偏僻地区、经济落后、教育资源匮乏地区提供了精准阅读的可能性,通过便捷的互联网,有效缩减城乡数字鸿沟,使贫困学生也能享受到平等学习的权利。

  读者数字校园图书馆依托的读者云图书馆,在线书籍达数万,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各阶段不同学习能力群体所需的各类图书,且参照教育部等国家部委推荐中小学生必读书目为基础,结合“读者”品牌的出版资源,可专门为学生群体定制适合青少年阅读的电子书,保证健康优秀图书资源获取。

  目前,读者数字校园图书馆已完成甘肃省内五所高校的硬件施工,阅读智能终端产品也已开始投入使用,使省内5所县级中学的1万余名师生从中受益。

  愿我们依然选择坚强和努力,最终活成我们都尊敬和崇拜的样子。

  人生实苦,但请你足够相信!

  (读者数码/李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