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有时候是最好的疗伤方式。罗明刚开始写诗,正是他的母亲去世的那一年。之后,在打工期间,他一边务工挣钱维持生计,一边追寻自己的诗和远方
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有的人终其一生也难以抵达,有的人却就生在罗马。如同有一种人生来就是命运的座上宾,有一种人则生来就是和命运“斗争”的。我通过文字认识的一位同龄人、一位同乡——罗明刚便属于后者。
1980年农历8月6日,罗明刚出生于一个农村贫穷家庭。上天有时候也是有些嫌贫爱富的。罗明刚8岁那年,母亲患癌症,经医治后,侥幸留下了性命。但好景不长,5年后的中秋前夜,罗明刚的母亲旧病复发,癌细胞全身扩散而辞世,时年36岁尚欠4个月。此后,因为精神上的痛苦和物质上的贫穷,罗明刚先后四次辍学。前三次失学后,罗明刚都神奇般地复学。但因为家贫,在念了120天的高中之后,罗明刚再次决定弃学。这一次,罗明刚便和学堂永别了。
失学后的罗明刚四处打工,足迹走遍了千山万水,北至辽宁丹东,南到特区深圳,东往杭州,西去喀什。罗明刚命运多舛,在南来北往的漂泊生涯中,至少不下五次和死神擦肩而过,但每次都死里逃生。
文字有时候是最好的疗伤方式。罗明刚开始写诗,正是他的母亲去世的那一年。之后,在打工期间,他一边务工挣钱维持生计,一边追寻自己的诗和远方。
他写自己孤独的旅途,写自己流浪的站点:车票只不过是路的漂泊/昨天让我落荒而逃/拥挤的江湖不是美丽的歌谣。
他写自己的劳动,也写爱情:我们都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给一栋楼房做最后的装修/就像给情人/做了一件唯美的嫁衣/而她出嫁的那一天/却和别人结婚/还雇用了我/去做轿夫/我去了,没有觉得耻辱/愿你和爱你的人幸福
忧伤时,他用诗歌抚慰疼痛的伤口;欢乐时,他又用诗歌点燃生命的激情。2003年,罗明刚结婚,育有一男二女三个孩子,然后于2016年离婚。彼时,当前半生即将耗尽时,他除了一万七千首诗歌、三个孩子、一个老父亲以外,一无所有。虽素未谋面,但作为同样在偏远农村生长的80后的我深知生活不易,真想对他说,“于生活计,于你的三个孩子和老父亲计,我不赞同你的流浪。”但作为一个同样爱“做梦”的人,我又忍不住想对他说:但我敬重你追求诗和远方的梦想。
2016年底,罗明刚决定回家乡,方便照顾老人和孩子。一位已是老板的同学慕其才华,给他提供一个文字工作的岗位,每月开出四千块大洋。在那座小城,这已经算不薄的待遇了。如此,他一边工作,一边写诗,勉强维系着家庭开支和世俗人情。
他说,“我现在的梦想就是养育好我的孩子,让我的父亲有一个安稳的晚年。至于诗和远方,就是我能写的时候就写写,不能写了就放手。不管怎样,诗歌就是我的另一个生命,另一种活着。”
或许,对于诗和远方,他已经找到了答案:真正的诗和远方,只不过是平凡生活的隐藏。
雁春秋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