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校园招聘季

  • 来源:汽车观察
  • 关键字:校园,招聘
  • 发布时间:2010-12-14 15:58
  导师带教制度、专业基础培训、轮岗制度、海外系统培训和学历教育,这些系统的东西,成为泛亚吸引小杜他们独一无二的魅力,这或许也可以给中国本土企业一些启发。

  小杜是武汉某高校车辆工程专业的本科应届毕业生,对于没有选择考研的他来说,眼下的校园招聘季成为了他大四期间最为忙碌的时刻。

  而对于各大汽车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来说,现在也是最忙碌的时刻。中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所带来的巨大人才需求,在金秋的校园招聘季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小杜无疑是幸运的,对于大多数他的同龄人来说,此时,要么全神贯注的准备考研,要么正在焦头烂额的奔波于各大企业的宣讲会之间。而对于学习汽车专业的学生来说,如果你确定了将工作而不是深造作为第一选择的话,你的签约机会会比一般专业的学生多很多。

  小杜便是其中之一,家在武汉的他,也在武汉上的大学,学校的车辆工程专业也在国内排得上号。家里希望他随便选择东风系的企业,这样便有更多的机会留在武汉。

  这对于小杜来说也并不是什么难事,很大程度上,他们学校的汽车相关专业就是依托东风建立起来的,或者说,本身就是为东风服务的。加上先前已经在东风实习过一段时间,小杜对东风也很熟悉。不过小杜最终决定不选择东风,因为他想尝试一下外企。

  小杜并不是个案,小杜周围的同学大多与他做出了同样的选择。“要么保研,保不上的就考呗,考不上也不会找工作,会继续明年接着考,一般找工作也首先是外企,至于福利待遇之类的,外企也肯定比国企或者民企好,学到的东西也更多。”

  这便是小杜和他同学的真实想法,而在国内汽车行业人才缺口扩大的趋势下,小杜这样的名校背景似乎也让小杜们有了更从容挑选的余地。

  《汽车观察》调查得知,在有着汽车专业的各大高校,毕业生们首选无一例外的选择了外企。以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2010届毕业生为例,由于其不招收本科生,因此在硕士和博士生上所体现出来的毕业去向,也更引人深思。

  在20个毕业生中,有十个选择了诸如泛亚、联合汽车电子、德尔福之类的跨国汽车行业巨头,还有少数人选择了不从事汽车行业,最终流向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只有两人,分别为上海汽车和海马汽车上海研发中心。

  “我们学校的车辆工程专业,也就在清华、吉大和同济之后,所以我们一般都很挑。”小杜这样跟《汽车观察》讲述他们作出选择的底气。

  小杜的梦想是进入泛亚,他说,跟他同样梦想的人很多,而他们也将拿到泛亚的offer作为对其实力的认可。处于好奇,《汽车观察》记者也去了解了一下泛亚的魅力。

  据悉,最吸引小杜他们的是泛亚的员工培训是与工程建设、人员聘用的进度同步开展的。他们抓住工程建设的关键节点,将培训工作与工程的进展、设备的安装调试、人员的招聘上岗等需求对应起来,制定了一体化培训计划,全方位地跟踪控制实施关键节点的培训项目。

  此外,在泛亚可能得到最多的海外培训机会,也是小杜他们看重的。一个事实是,泛亚中心大部分技术人员都曾赴通用汽车公司驻海外的工程设计中心接受系统培训。而上海通用诸多繁重艰巨的产品车开发项目,更成为泛亚提升能力、积累经验、培养人才的最重要载体,来自海外的工程专家也为泛亚带来了全新的设计理念和系统化的运作方式。

  导师带教制度、专业基础培训、轮岗制度、海外系统培训和学历教育,这些系统的东西,成为泛亚吸引小杜他们独一无二的魅力,而这或许也可以给中国本土企业一些启发。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