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之纬”的重要性研究

  • 来源:精短小说
  • 关键字:叙事之纬,蔡楠,小说
  • 发布时间:2017-11-15 15:06

  ——以蔡楠的几篇小说为例

  在本文论述里,我假定关于故事主要情节的叙事叫“叙事之经”,故事情节之外的叙事,叫“叙事之纬”。故事情节叙事是情节化小说叙事的主体,故事情节之外的叙事内容却显示作家“高超的技艺”,携带着作家的“视野”、胸襟和“学识”、情怀,体现作家对生活和艺术深刻的思考和洞见,是小说之为小说的最重要的判断标准。“叙事之经”,与“叙事之纬”一经一纬,共同织成小说叙事的“网状结构”。叙事之纬虽然在情节化小说文本中居于从属地位,却对文本起着从故事到小说飞跃的桥梁作用,对小说意蕴空间的提升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本文试以蔡楠的几篇小说为例说明之。

  “叙事之纬”有时候是一种背景,有时候是铺垫或者议论式的闲笔,有时候是一种联想的衍生物。它们都不是小说叙事的情节主体,却对小说叙事起着界限的作用,或使小说叙事立体化,或使小说情景丰富,或使小说的结构走向开放等,在小小说有限的篇幅里,重视叙事之纬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作为背景的叙事之纬:不只是对比与衬托

  试以蔡楠《生死回眸》说明之。

  《生死回眸》是一篇反腐败的社会题材小小说力作,全篇以倒叙的笔法描写杜君腐败堕落的过程。

  它的情节之经即它的故事核心是:杜君从被执行枪决到他生命初诞这一“逆腐败堕落过程”。它的叙事之纬是它的开始部分:

  一片枯黄的落叶从地上飘起,生长在那光秃秃的枝头,枝头回黄转绿,叶片变得青翠饱满,春雨袭过,嫩芽初绽。在这篇小说里,我们假定时光倒流。

  以及它的结尾部分:

  此时,一场春雨刚刚润绽院内那片柳芽。

  如果去掉开头和结尾这两个自然段,也不损情节的完整,反腐败的主题表达得仍很充分。甚至有

  人以为这两个自然段多余,或者以为这两个自然段只是一种简单的类比而已。它们确实是一种类比,却并不是简单的类比,而是具有更层深刻的寓意——

  作为灵掌类动物的人有时候很困惑于自己的身份,复杂的社会关系使他们疲于应付,生计的艰辛

  又使他们心力交瘁。甚至常常会感叹还不如一条受宠的狗轻闲,不如一只寄居的猫幸福,不如一尾海里欢游的鱼儿快活。复杂的社会机构制造了复杂的人居生态,在其间闪转腾挪,收获到什么,受伤到何样,如杜君那样被社会的染缸熏染成什么模样等,都是让人纠结辛酸的事情。比之植物呢?这篇文章把植物的生态植入其间,与作为人的杜君的生态状况相对比,事实上是给出了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植物一样纯净纯粹的生存状态。两相对比,孰优孰劣,一目了然,极大地丰富了文本的意蕴,升华了文本的主题。要达到这类似植物的理想的状态,人类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植物的新陈代谢只是一种可以预见的过程,单纯而且纯洁,它只有一种色调,那就是清新素洁。

  人的生长过程则充满了变数。杜君的生活中遇到了升官,又遇到了几乎“零风险”的“被行贿”,直到遇到了检察机关,直到被执行了枪决。杜君生长过程中色调有些杂乱,到他步入仕途之后则以黑灰色系为主。在这篇文章里,植物逆新陈代谢过程的设置除了形成对比及表达凝结在对比背后的寓意外,它还帮助构成了小说叙事的立体结构,植物成为一种纯粹纯洁的背景反衬杜君的遭受各种污染变异的形态,形成双层的立体结构。在植物的纯粹洁净生长的背景下,小说对于社会的批判锋芒更加尖锐,杜君的犯罪也不构成一种个案的审视,而对其背后体制、机制提出探问,其社会意义更加强烈深刻。

  植物的引入有这样的寓意:植物样的新陈代谢过程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作为人类,应该遵守法则尺度,不逾矩,不违规,纯洁过一生,平安过一生。某种意义上,它有道家“无为而治”的意味。

  这种类似“题外话”的“叙事之纬”穿插于紧张的叙事之中,使作家的叙事显出从容,它同时又是一种“从长计议”。它不唯起到对比和衬托的作用,而且于作品的主题也是一种提升。于文本的结构,它又是一种类似立体画中的背景效果,促成了作品立体叙事。

  二、作为铺垫的叙事之纬:不只是锦上添花

  一些小说,在主体情节叙事之外,夹杂着铺垫或者类似“闲笔”的叙述,这不仅仅是为了显得叙

  述从容有致,而且具有提升主题的效果。如蔡楠的《关键词》。

  此文的阅读重心显然在后部,前部的铺垫、介绍性文字仿佛离主题有些远,主要是开头三段:

  鲁米娜在单位做打字员十年了,她打印的材料足足有一火车。这一火车材料除了拉走她的青春、

  爱情,就是给她留下了带病的身体和一个残疾的孩子,还有一份菲薄的收入。然而,最近单位换了领导,听说要清退临时工,以后怕连这份菲薄的收入也保不住了。

  鲁米娜坐在电脑旁,心绪不宁。她的手在键盘上随意敲击着。那是一双十分灵巧的手。就是这双

  手,鱼一样游走在玲珑的键盘上,游走在文字的海里,将一些毫不相干的汉字神奇地连缀成一篇又一篇的讲话、报告、总结、计划……

  现在鲁米娜坐在电脑旁,停止了敲击。她想,我十年来都是为别人敲击,我从来没为自己的生活

  敲击过什么。十年了,和我一起走进这个单位的人有的转了正,有的当了科长、主任,而我呢?十年来默默无闻,甚至有的领导还叫不上我的名字,只知道我叫小鲁。这公平吗?

  单位换了领导,新领导要清退临时工,特别是体弱多病不年青的老员工。三个自然段全是陈述性的叙事,对后边的“关键词”的“敲击”进行铺垫,仿佛不构成“关键词”的叙事主体,似乎是题外话。接下来的关键词分别是:“转正”、“涨工资”、“领导”、“牢狱”。在关键词“牢狱”处结束全文。

  标题就叫“关键词”,文本也只在后部才有明确的“关键词”被主人公鲁米娜打在电脑屏幕上。几个关键词背后有着丰富的“故事”,它们靠读者用联想去补充完善。

  本文要探讨的是,除了对“关键词”的联想之外,是不是可以有更多的联想?——对于前边的铺垫部分,也可以展开联想?

  仔细阅读前边的铺垫部分,其间也埋藏着其他“关键词”:一火车材料、失去的青春、(因电脑操作员工作而带来的)带病的身体和残疾的孩子、菲薄的收入、清退、临时工、公平等,与后部的“转正”、“涨工资”、“领导”、“牢狱”等关于“关键词”的叙事,共同组成文本的主体。

  可以这样看待它们——或者说这样理解“关键词”——

  文本有两个方向的“关键词”——一种是前部的平凡懦弱,一种是后部的强大和堕落。其侧重点

  虽然在后者,但前者也很重要。在一个方向上发展只能忍受不公平,在另一个方向上发展则走向犯罪。这两个方向的“怪胎”,都是作家刀笔所向,未曾偏废。它们共同组成对社会现象的归纳类比,具有深刻的现实批判意义。

  这种以铺垫身份出现的叙事之纬对于文本不只是锦上添花,更是展示两个方向“怪胎”的重要分支,与后部具有明显关键词提示的叙事之经具有“两分天下”的地位。它对于文本意蕴提升具有重要的价值。

  三、作为联结的叙事之纬:不只是纽带

  蔡楠小小说善于营造立体的结构,即由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情节单元构成文本,文本整体意蕴的伸展空间却需要这些独立的情节单元联结起来,使相对独立的单元相互补充、相互包容,找到共存的依据。

  在这里试以蔡楠的《叙事光盘》为例说明之。

  《叙事光盘》是蔡楠一篇追求结构创新的代表性作品,它由两个情节单元组成。它的形式探索非

  常新颖,以A、B两张光盘分别“刻录”哈大年、哈头的人生轨迹,结合快进、慢放,使小说详笔与省略转换得天衣无缝,繁简得当,意兴葱茏。两张光盘的叙事仿佛是各表一枝,在内容上没有太大的联系。事情到了结尾才起了变化。在本文的结尾,作家写道:

  慢放:哈—头—就—飞—出—去—了—五—六—米—远—在—空—中—划—了——道—弧—线—

  然—后—像—床—破—棉—被—子—一—样—飘—在—了—地—上—血—就—洇—湿—了—马—路—洇—湿—了—时—空—与—他—爹—哈—大—年—的—血—汇—聚—在—了—一—起——

  “慢放”的前半部分属于“叙事之经”,后半部分属于“叙事之纬”——“(血就)洇—湿—了—

  时—空—与—他—爹—哈—大—年—的—血—汇—聚—在—了—一—起—”

  仅仅半句话,具有提纲挈领式的效果,让父子两代甚至祖孙三代的命运悲剧从偶然性里脱颖而出,

  进入必然性、宿命式的河道,对于人物生存背后的环境以及人物本身基因的探究浮出水面,从而提升了文本社会学的意义而非仅仅局限于个体生命价值的考问。

  这“叙事之纬”是“题外话”,它与情节的发展无涉,却是思想意识的流动。它像是荆篮的提襻,

  或者女人绑头发的丝带,具有统领的作用。在《叙事光盘》中,叙事之纬使两个叙事长度基本相等的故事情节统一于一个整体的框架之内,使文章的立意有了向大的格局行走的可能。如果没有最后一句话,则文本叙述的只是两个相对孤立的故事,不放在一篇叙述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加上最后一句话,则给二者的并存带来充足的合理性,它把读者的思维带入丰富的联想空间:嗜赌的哈大年的血跨越历史与包二奶而被儿子撞死的哈头的血“汇聚在一起”,父子两代甚至祖孙三代的悲剧人生是宿命?是基因?是愚昧?还是轮回?……或者兼而有之?它带来的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效果。它超越了情节叙事本身,跨越了故事,使小说的意蕴缤纷多姿,具有不确定性的主题审美效果。

  叙事之纬事关作家创作的格局,事关作家的三观,运用得好,则文章的气韵流畅,意蕴放大。它是“故事之外”的叙事,是在故事之后的发现,它的存在使作家摆脱了仅仅作为“说书人”的形象,而成为小说的创造者。正如作家徐则臣所言:“小说在故事停止之后才开始。……首先是视野和学识。我们可能过度地依赖于讲故事,把作家狭隘地理解为一个简单的说书人。当然,小说家一定要会讲故事、要会讲精彩的好故事,这毫无疑问。但你不能把注意力仅仅放在讲故事上,因为小说往往是在故事停止之后才真正开始,这一段看不见摸不着的空间才需要我们下大力气去经营。这对我们的视野和学识的考验,甚至比技艺还要凶险。”

  文/徐小红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