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與民營企業的機遇

  • 来源:中国怡居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7-12-20 11:01

十九大大舉世矚目。據知,報名採訪十九大的記者總數及境外記者人數,都創下了歷次黨代會新的歷史紀錄。中國的大國形象從中可以彰顯。國際輿論普遍認為,中共十九大將對全球政治、經濟以及和平格局產生重大影響。而我在全程追蹤學習了十九大報告後,更是堅定了這種信心:十九大一定會讓中國在未來更加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成為國際社會所期待的正能量,推動世界向更美好的未來大踏步前進。

首先,報告用了一連串數字對我國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歷史性變革作了深刻闡述,而這串數字本身就極具鼓舞性,比如國內生產總值從五十四萬億元增長到八十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百分之三十;糧食生產能力達到一萬二千億斤;六千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百分之十點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等等;其次,面向未來,報告還為我國今後三十多年的長遠發展作出了許多新的重大判斷和戰略部署,具有極強的前瞻性和指導性。

報告通篇氣勢磅礴,散發出劃時代和里程碑的光芒,體現了一個大國的戰略定位、智慧和自信,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開篇之作,也是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奠基佳作和行動指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新時代。我們民營企業家,在新時代中,一定要充分認識到自己的價值所在,責無旁貸地肩負起國家發展的歷史使命,將十九大精神更好地融入我們的企業發展中去,並不失時機的抓住十九大的改革紅利、抓住新時代所賦予我們的宏偉藍圖機遇:改革機遇、戰略機遇、環境機遇。

改革機遇,在這裡,我是特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所帶來的機遇。我認為十九大報告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表述非常有深意,但也很明瞭。那就是﹁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品質作為主攻方向。在製造業領域,要求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推動互聯網、大資料、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費、創新引領、綠色低碳、共用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而這本身也無疑是為中國的製造業指明了發展方向,同時也無疑是為我們民營企業明確了製造業領域的商機所在,指明了目標。

對於戰略機遇,我這裡主要是指國家戰略發展帶來的機遇,而這個國家戰略不僅是指我們常談到的一帶一路戰略,還包括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等等。預計未來五年,國家戰略發展帶來的機遇將是企業發展的重要機遇之一,民營企業一定要有戰略規劃,早做準備,積極投身到國家戰略發展中去參與競爭。

至於環境機遇,我這裡重點指民營企業家的生存環境機遇。眾所周知,我國公有制經濟占國民經濟的主體地位,但改革開放以來的三十多年實踐證明,非公有制經濟對國民經濟發展也具有積極作用。這也是自十六大報告以來連續四次黨代會報告都堅持﹁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表述的重要原因。但與以往報告不同的是,十九大報告還特別提出要﹁支援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鼓勵更多社會主體投身創新創業﹂。這是非常鼓舞人心的,有利於形成一個全社會尊重、關心企業家的氛圍,打造一個適宜企業家生長的環境。此外,報告還提出了很多新思想和新觀點,為非公有制經濟發展也創造了巨大空間,預計未來民營企業被重視的程度還將大大提升,扭轉曾經飽受爭議的﹁國進民退﹂趨勢將指日可待。

對於如何抓住這些機遇,我認為,這要求企業家在十九大後,要樹立﹁四個意識﹂、摒棄﹁四個主義﹂、注重﹁四個方面﹂:

一是樹立﹁合作﹂意識,摒棄﹁個人﹂主義,注重團隊協作;二是樹立﹁服務﹂意識,摒棄﹁官僚﹂主義,注重客戶優先;三是樹立﹁創新﹂意識,摒棄﹁拿來﹂主義,注重逆向思維;四是樹立﹁品牌﹂意識,摒棄﹁短視﹂主義,注重長遠發展。

相比較而言,我更加重視樹立﹁合作﹂意識。因為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但通過團隊協作,卻可以規避單個人員的缺陷,同時,還可以合理利用每一個人員的優點協同工作,實現完美。類推到民營企業這裡,道理相似,特別是對中小民企來說,他們普遍勢單力薄,在發展過程中本身就很容易遭遇瓶頸,再加上單槍匹馬,就更容易被拋棄在由﹁高速度﹂向﹁高品質﹂發展的道路上。因此,企業要摒棄﹁個人﹂主義,注重團隊協作,爭取與自身有互補資源的企業合作,從而實現1+12的戰略共贏。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