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始终都有力量来平息风暴
- 来源:时尚育儿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3-07 16:43
大洋彼岸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做过一项针对 909 名得州母亲的调查,结果显示,“育儿”在她们的愉悦排行榜上列在第 16 位(共 19 项),排在做饭、看电视、锻炼、打电话、睡觉、购物、做家务之后。
是的,在真实世界中与孩子相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美国家庭教育专家劳拉·马卡姆博士曾经为上千个家庭担任过育儿指导的工作。我们都不想冲孩子大吼大叫,但是面对生活中疲惫、无助的育儿冲突时刻,我们应该怎么做?听听劳拉博士如何说。
1问:读了那么多书,制服孩子还是靠吼?
一句话分享:我们所说的育儿,绝大多数并不是发生在父母与孩子之间,而是发生在父母本身。当风暴酝酿之时,父母的反应既可以使它烟消云散,也可能发展为特大海啸。有一篇阅读量超过 10 万 + 的爆品文章在朋友圈热传,名字叫做《我读了这么多书,最后制服你还得靠吼!》,作者是一位年轻的妈妈。在文章中她吐槽说,参加过父母效能、正面管教的课程,也看过很多育儿书,但最后却发现,所谓的共情、支持的育儿理论在真正面对儿子时统统无效。最有效的,就是传说中最失败的家长才会做的——狮吼功。
不吼不叫,平和从容的父母,真的只是“别人家的父母”吗?
劳拉博士有问必答
我能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追捧这篇文章。人都有惰性,不愿意轻易跨出自己的舒适区。当养育孩子的时候出现挫折、疲惫时,人们往往会找一些借口来掩饰自己。当这位妈妈说出这样的观点来,看到这篇文章的人就有了很好的借口不用再去尝试学习和成长了。
但是至今为止,世界上的研究结论已经非常明确。冲着孩子大吼大叫,就是在教孩子用吼叫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孩子会效仿你,而不会尊重你。想想看,如果连你自己都不能够做好自己的情绪调控,又怎么能指望孩子学习到情绪调控的方法呢?
而就我个人的经验以及临床所接触的数千个家庭来说,我们完全可以停止大吼大叫。这位妈妈的问题之一,我想是因为她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持。解决方案永远是更多的爱,给予孩子更多的爱,是的,但要先从给自己更多的爱开始。我们要有意识地关爱自己,让自己能有更好的状态,然后再跟孩子建立起情感的连接,孩子才能配合。
2问:如何从愤怒中抽离出来?
一句话分享:记住 3 个词——停、放下、呼吸。永远记住,当你生气的时候,不要有任何的行动。这时候你要开始停下来静心,接下来放下教训别人的欲望,第三,记住深呼吸。
与孩子相处,父母经常遭遇情绪上的过山车,前一分钟还沉醉在他们可爱的笑容中,下一分钟就鸡飞狗跳,怒气冲天。事实上,育儿大部分的挫折感都来源于此。特别是身处疲劳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很难做到“完美”的、平和淡定的妈妈。
劳拉博士有问必答
与孩子相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可实际上,扪心自问一下,当我们对着孩子大吼大叫的时候,究竟是爱,还是我们自身情绪管理出了问题呢?
想想看,愤怒是一种什么样的反应?就是你把孩子当成假想敌人在对待。你对这个敌人采取的战术,要么战斗,要么从他这儿逃走,你在不由自主地失去控制。
事实上,帮助孩子走出恐惧深渊唯一的办法是恢复我们自己的镇静。我知道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反复不断的练习。例如,你要练习一句口头禅,以备在快发作时使用。
如,“没人会死,这不是紧急情况。”停、放下、呼吸,永远记得这 3 点。当你感觉情绪的火山就要爆发时,当你觉得孩子在你眼中看起来像个敌人之时,按下暂停键,不要采取任何行动。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可以制止孩子的不当行为,而是让孩子看到原来情绪可以这样处理。
3问:让我们点燃怒火的,往往是父母内心的期望?
一句话分享: 80% 的育儿工作,就是和孩子保持联结。即便是我们定规矩的时候,仍然要和孩子保持情感的联结。
我们发现,很多父母不安、愤怒的常见原因是“期望”。例如,期望孩子勇敢的妈妈特别容易被孩子的胆怯激发怒火。当父母的期望或者要求跟孩子的表现出现了较大的差距,该如何面对?
劳拉博士有问必答
我会让父母做这样一个游戏:假设自己是个孩子,因为胆小,你的父母批评你或者羞辱你,你的感受是什么样的?设身处地想象一下。
有一种妈妈会问你是不是特别害怕,愿意试一试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你感觉好一点。第二种妈妈可能劈头盖脸就说,你这个胆小鬼,到底是怎么回事?对你来时,哪一种妈妈让你感受更好一点,对世界产生更多信任,更愿意突破自己?
其实,每个孩子都需要被爱、被赏识,我们需要爱他原本的样子,而不是你期待的样子。最理想的父母,他们给孩子设立界限,同时执行规矩的时候又表现出对孩子的同理心,所以这样的孩子成长起来是最可能具有理想人格的孩子。( Autum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