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 Q&A

  • 来源:时尚育儿
  • 关键字:
  • 发布时间:2018-03-07 16:43

1岁的宝宝特别黏妈妈,黏到有时妈妈都不能上厕所、吃饭等,只要离开她的视线就哭着找妈妈,还要让妈妈抱着才踏实,放下也要哭闹,这怎么办才好呢?

A 妈妈不用过于担心,婴儿1岁以前认为自己和妈妈是一体的,以后逐渐意识到自己和妈妈是分开的两个人时,心理上还不能与妈妈分离,这个阶段出现分离焦虑是正常的。适当引导可以改善孩子的情绪。①妈妈要接纳他的焦虑、恐惧情绪,用“妈妈在”“妈妈来了”等话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②尽可能陪孩子,或让自己呆在孩子的视线里,一边做事一边给孩子说话,让孩子感觉自己黏住妈妈了,就不会那么焦虑了,有可能过会自个儿去玩了。③让其他人想办法多陪孩子,让孩子“黏”,当“黏”人从专一对象变成多个对象时,反而不容易黏住妈妈一个人了。孩子慢慢引导,认识周围后就不会那么黏妈妈了。

宝宝3岁,就是不爱说话。老师说“早上好”他也不回答;有次强迫她向同事问好还差点哭了。小孩心里是怎么想的?

A 这和孩子的先天气质、性格有关,有的孩子天生敏感,内敛,或属于慢热型的,适应新环境慢;再者这个年龄的孩子社会化程度还很低,对于打招呼这样的礼仪行为,还不懂它的意义,这毕竟是成人世界里的规则。如果父母硬性要求,他反而变得更加退缩、沉默或者反感。还不如先顺其自然,等段时间再说;或者另找机会引其“上路”,比如你先做表率,向老师问好,示范给孩子看;或你带着孩子一起打招呼,“我和我家××一起向老师问好!”给孩子打圆场,帮助孩子缓解心理压力,“我家宝宝虽然嘴上没说,但心里在说非常好吃,谢谢你了。宝贝,妈妈说的对不?”孩子慢慢一定会主动说话的。

5岁的孩子自己选择上围棋班,上得也挺好,还剩4节课却说不想去了。我该劝说他坚持下去还是尊重他意愿放弃呢?真怕他养成凡事半途而废的习惯。

A 请先肯定孩子以前的努力和付出,再与他共情:“是不是有点累?要是我,也可能不想去了。”再鼓励,“哎,就差那么4节课就圆满学完了,就要胜利了,就像从台下跑到领奖台上领奖,就快跑上去了,这个时候不跑了多可惜啊!”或表达自己的感受,“如果去了,妈妈会为你高兴,因为你是个有毅力、能坚持的勇敢孩子;如果不去,那妈妈会为你感到遗憾,你想让我替你感到失望吗?”在尊重孩子意愿的情况下一步步引导,相信孩子一定能做出最好的选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