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孩子的伯乐
- 来源:时尚育儿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3-07 16:43
五度,发现孩子的潜质
要发现孩子的潜质,其实不需要有多高的专业水准,只要我们有心,并且,让我们的心静下来,不再被功利的喧嚣所蛊惑,我们都是很好的伯乐。当然,前提是,我们需要给予孩子一个丰富的环境,让他有机会去尝试更多的东西,并在尝试之后做出抉择。一般来说,孩子的潜质会通过某些特定的迹象显现出来,这些迹象大致可通过以下“五度”做出判断:
关注度
当环境中出现某个事物时,若孩子立刻关注到,并且做出相应的反应,那就说明孩子对这个事物比较敏感。并且,不管环境中的事物如何变换,孩子对某个事物的关注度始终高于其他,那就说明,这是他心之所向。
专注度
当孩子能够很投入地做某件事情,并且不容易被其他事情所打扰,或者即便受到打扰,他也会在对新的刺激做出回应之后,再度回到他喜欢做的事情上,并沉浸其中,说明这个事情可能是孩子痴迷的内容,他的潜质也就与这个事物相关联。
持久度
孩子对某项活动或者事物的兴趣所能维持时间的长久度,也是判断的标准之一。那么,多长时间算长呢?这个不太好确定。时间只是判定的必要条件之一。就算孩子很长时间都持续地对某个事情兴趣浓厚,也是需要观察的。毕竟孩子小,他们的兴趣持续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会消失或者转移。他现在的兴趣不完全等同于以后的兴趣。
关联度
孩子兴趣虽然转移,但是,如果他新的兴趣与先前的兴趣相关联,这说明孩子的兴趣并没有真正消失,只不过他探索的深度与广度前进了一步而已,其实依然表明他的兴趣没有变。
敏锐度
就算孩子喜好的事物在环境中没有凸显出来,不太容易被发觉,他依然敏感地察觉到它的存在,并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
若孩子对某个事物具备如上所述的“五度”,我们基本可以断定他的潜质与这个事物相关。比如,孩子一听到音乐,或者一发现与音乐相关联的事物(如乐器等),就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且有他自己一些特别的反应(如跟随哼唱、模仿得惟妙惟肖,或者通过肢体动作等表达自己的感受,甚至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创作的内容等),那就表明孩子比较有音乐天赋,我们就可以在这方面创造条件,给他更多更全面的刺激,甚至请专业的老师给予指导,以进一步开发他在这方面的潜能。
发现隐藏潜质,更需智慧
对于我们惯常看好的那些潜质,如乐感好,绘画方面有天赋,是个数学小天才等,我们通常都会很欣慰,甚至有点沾沾自喜,那些隐藏在令我们担忧的行为背后的潜质,却很容易被我们忽视。忽视了这些潜质,我们就很容易给孩子贴负面的标签,传递给他负面的能量,这样不仅没法发掘他的闪光点,反而还会妨碍他发展自己的长处。
比如,有的孩子上课时只看,不参与,很多家长都会因此头痛,恨不得在极短的时间内逼着他速速改变。实际上,这种类型的孩子虽然不参与,他们的心可一点都没闲着。他们通常比较敏感,内心细腻,对外部环境的感受力很强,也许他们将来会是出色的作家、心理咨询师、艺术家……必要时给他们一些心理支持,引导他们扬长避短,他们自有属于自己的路可以走,未必一定要逼着他们去改变。
看到孩子那些显而易见的优势不难,看到他隐藏的优势,才是我们更需要做的功课。任何事物都是好坏掺杂,不是那么绝对的。
孩子的特质也是如此,有所长,必有所短;有时,短即是长,长即是短,作为家长,我们自己不要思维定势,应懂得顺势而为,这样才能协助孩子扬长避短,将短处也转为另一个长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