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对策分析
- 来源:素质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3-07 16:48
【摘要】初中数学主要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大部分,其中代数和几何占绝大部分,内容涉及较多的概念、定义、定理、公式等,既抽象又庞杂,相对小学数学教学来说难度大幅提升。这就需要学生概念清晰、思路明了,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新课改要求:初中数学教学课堂要变为提升学生能力的平台,不仅要培养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将数学知识转变为数学技能。基于此,文章从多方面阐述了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5-4197(2017)12-0003-01
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变强的,但如果仅靠学生一个人的力量去提升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效果往往差强人意。教师作为学生的指导者,要善于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例来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学难点集中在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方面。一般而言,对于独立章节的概念、公式、定理等,学生基本能够掌握,基础习题也能够有质量的完成。但是,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就相对较差,知识点不能搬家,分章节的内容不能融会,前后不能贯通,思路不能有效展开,遇到“带有转弯”的难题,思维较为局限,思考不出解决办法。教学过程中,我们运用了思维导图,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高综合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用思维导图串联基础知识点
即让学生将不同章节的独立知识点,用思维导图呈现出来。先从小范围开始,做三角形相关的串联,做圆相关的串联,做平方计算相关的串联,等等。小范围的思维导图重点训练学生掌握思维导图的制作要点,分清主次,设计主干、分支,逐步分层展开,并注意可能的交叉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彼此帮助,相互讨论,相互学习。在掌握了思维导图制作的关键和技巧之后,教师再让学生试着把相关内容联系起来,做一个较大范围的思维导图。比如把三角形和圆合并起来,把平方和开方合并起来等,这样做成的思维导图,知识点一目了然,公式、定理有序地联系起来,不同章节的内容有效地贯穿融会。学生拿着自己做成的总结图,能够逐步建立起综合性思维,在思维导图的分支和层次中,分析问题的思路非常清晰,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二、用思维导图归类题型
掌握不同的题型,是有效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之一。用思维导图对不同题型加以归类,能够有效提高对各种题型的熟悉程度。比如关于“三角形”的题目,可以分为求证角和角的关系、线段和线段的关系、角和线的关系等;比如整式的乘法,包括单项式、多项式、幂和积等,再逐步进行分层,分析可能出现的交叉点。随着学习的深入,这样的一张图可以逐步分层、逐步细化、逐步增补,等到期末复习时能够事半功倍。
三、用思维导图记录解题思路
解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解题思路的训练往往是教学的难点。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知识之后,距离综合运用还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的缩短,可以采用思维导图来辅助完成。学生在完成难度相对较低的题目时,把思考经过采用思维导图形式呈现出来。在完成难度相对较高的题目时,如果思路不清、解题卡壳,可以把之前积累的同类的、难度较低的题目解题过程拿来参考,结合学习过程中知识点串联、题型分类等思维导图,会得到一定的启示,这样学生对于难度较高题目的思考会更加深入和完善。同时,再配合同学之间的讨论、教师的启发,学生的思路逐步清晰,对该类问题的认识更加透彻。以此就能够逐步训练学生分析问题的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用思维导图记录错题
数学学习过程中,一定会有错题产生。错题产生后,单纯用错题本记录错题,确实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引入思维导图,加强对错题的分析,会从另外一个方面帮助学生提高分析能力。用思维导图,一方面可以归纳错题的类型,发现自己出错的高频部分,可以有针对性地查漏补缺;另一方面可以厘清解题的思路,找出错题出错究竟在哪个具体的点上,利用思维导图分析不同题目的出错是否有交叉和重复,寻找不同错误的共同“致错”思维,从根本上纠正错误。
五、促进学生掌握创新思维方法性
数学学科知识进行有效传授的途径是问题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水平可以通过问题解答这一平台进行有效展示和体现。同时,教学实践也证明,数学学科章节和每一节的知识点的内在联系,都可以通过数学问题进行有效显现,学生在对数学内容体系的掌握中可以通过数学问题进行有效掌握。可以说,数学问题是教师有效教学和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媒介。由此可见,问题教学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中同样发挥着重要而显著的作用。因此,初中数学数学教师进行思维创新能力培养时,可以讲问题教学,特别是发散性问题教学作为进行有效教学的重要载体,认真研析数学学科知识特点及其内在的关联性,使学生在分析、解答、思考发散性数学问题中,形成初步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方法,并通过教师对解题过程的及时指导和总结,掌握进行问题解答创新思维的方法要领,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创新方法的掌握,为更好地开展创新思维活动,提升解题实效提供方法论。
总之,初中阶段,数学的教解决。与学难度增加,也是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作为课堂的指导者,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实践,寻找一套能行而有效提升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方法。除此之外,教师更要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引导学生使用逻辑思维进行思考,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采用逻辑思维进行
参考文献:
[1]张治栋.新课改背景下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16(1).
[2]孙志华.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15(26).
[3]郭名旭.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6,4(5)13-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