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叫疼的小耳朵
近日遇上一位苦恼的妈妈,她向我诉说关于宝宝耳朵总发炎的事情。
她的宝宝一岁半受凉感冒后患上了急性中耳炎,治愈后又先后感冒了三次,最后一次感冒好了之后,宝宝夜里开始睡不好觉,总不时哭吵,但没发烧也就没太在意。最近宝贝又感冒了,夜里大哭,家人怀疑中耳炎反复了,到医院一查果然是急性发炎。
中耳炎到底是什么鬼?
中耳炎顾名思义就是中耳的感染,在幼儿中最为常见,尤其是 3 个月至 3 岁者。在中耳腔内,有一条细管子通往鼻咽部,医学上称为咽鼓管。感冒时,鼻咽部的免疫防御和清除细菌的能力降低,导致鼻腔中大量细菌生长,或由于吐奶、呛咳、擤鼻涕用力太猛,细菌从咽鼓管进入到中耳而引起化脓性中耳炎。
最考验新手父母的
中耳炎早期会有一些症状,常见不适有耳痛、耳鸣、耳流脓、听力下降,宝宝会表现得特别爱哭吵,尤其在夜里。
可是由于疾病表现并不典型,婴幼儿也无法完全表达身体感受,所以很容易被忽视,因此妈妈要仔细观察:如果小宝宝不断地摸耳朵、挠耳朵、揪耳朵,大宝宝说耳朵闷闷的,听声音不清楚,看电视喜欢开大音量,就要警惕是中耳炎了,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期。
患病后最需要做的
家长们要知道急性中耳炎及时治疗,是完全可以恢复如初的。
1.急性中耳炎早期建议口服抗生素,如果三天左右症状不见缓解甚至加重,医生会建议输液抗炎,同时配合使用滴耳液,及时有效进行抗炎治疗就不会让耳朵化脓。
2. 如果就诊时耳朵已经流脓了,用药前须先清洗宝宝外耳道及中耳腔内的脓液。
3. 在治疗中耳炎的同时,也要治疗引起中耳发炎的罪魁祸首,那就是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因为“五官是相通的”,邻近组织慢性感染灶里的细菌会通过一些天然通道悄悄跑到中耳去,所以如果不处理,很可能没过多久,宝宝就会再次出现中耳感染。
4. 如果中耳急性感染的情况未改善,反而更恶化,如有精神欠佳、脖子僵硬现象,则可能已有颅内并发症,应赶快到医院再次检查。
5. 不要以为耳痛、发烧等缓解了就表示中耳炎已痊愈,反而应继续追踪诊治是否遗留下来积液或者化脓问题,这是家长们必须要有的基本概念。要知道急性中耳炎若未治愈,可转为慢性,而慢性中耳炎要么需长期反复用药,要么需进行手术治疗。
儿科医生最想叮嘱的
中耳炎反复发作的话会转为慢性,从而给宝宝带来更多的痛苦和伤害,因此应尽量避免复发。
1. 约 70%~80% 的中耳炎都是由感冒引起的,因此防治感冒是最起码要做的,千万不能大意。有鼻腔疾病的更应积极治疗。
2. 注意宝宝的休息是否得以保障,充足的睡眠才能保持好的体力,才有棒棒的抵抗力抵御细菌病毒的入侵。
3. 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保持鼻腔通畅,让细菌病毒无处藏身。
4. 使用正确的方法擤鼻涕,注意不能用力和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对不会擤鼻涕的宝宝,妈妈可以用吸鼻器或者鼻腔冲洗器帮助排出分泌物。
5. 保持耳朵干洁,游泳后要让耳内的水流出,患慢性中耳炎者是不宜游泳的。
日常护理最重要的
和所有疾病一样,中耳炎重在预防,只有父母做好宝宝的卫生和爱护耳朵的工作,才能使宝宝真正地远离中耳炎,健康开心地成长:
1.给宝宝洗澡、洗头时,尽量避免耳朵进水;
2. 给宝宝喂奶时不要平躺,避免过急或奶量过大,这样会导致宝宝来不及吞咽而引起呛咳,使乳汁通过鼻咽通道上行引起耳朵感染;
3. 给宝宝挖耳朵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耳内的皮肤黏膜;
4. 宝宝感冒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他的耳部是否有异常分泌物或有挠耳朵、摆头等症状,尤其对以往有中耳炎病史的宝宝更要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