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后血栓的预防与护理

  春节时分寒冷的天气,一直以来都是一些有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需要面对的重要挑战。今年已经60 岁的李大爷,早在数年之前便已经查出患有冠心病,而对于李大爷来讲,年初的冬天确实有些难熬。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患有冠心病多年的李大爷,在大年初九的一天早上突然出现胸部疼痛的情况,这一疼便是十多分钟,紧接着李大爷的面色开始变得苍白,并且还伴有呼吸困难的情况。面对这样的突发情况,李大娘立即拨打了急救电话。在经过医院的抢救治疗后,李大爷才得以脱离危险。

  在李大爷完全脱离生命危险之后,他才知道自己突发了急性心肌梗死。而在同科室医生的后续交流中李大爷得知,心梗后要特别注意预防血栓的形成,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心肌梗死的复发。那么,心肌梗死后究竟要如何预防血栓的形成并要怎样进行护理?

  一、饮食护理

  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得心梗的治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可即便如此,治疗后复发的情况依旧会经常出现,而导致心肌梗死复发的重要原因便是血栓的形成。所以说,在对李大爷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该要采取科学的护理方法对血栓进行预防。这中间,最为重要的便是饮食方面的预防与护理。

首先,发生心梗之后的患者应该避免暴饮暴食,并要杜绝刺激性的饮食。这是因为,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加重人体心脏的耗氧量,进而再次诱发心肌梗死。尤其是脂肪含量高的饮食,更是会导致人出现血脂增高的情况,而在血脂增高后,血液就会随之变得粘稠起来。所以在进行预防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特别注意患者饮食的合理性。期间医护人员可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帮助患者定制专门的膳食方案,要在保证患者能够摄入充足营养物质的基础上,降低患者的脂肪摄入量,并且要通过健康教育的方式,告诉患者健康饮食对血栓预防的重要性,使患者的依从性能够提高。

  二、生活护理

  患者的生活护理对于预防心梗后血栓的形成来讲,有着积极的意义。首先,在进行血栓预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对患者的细心照料。众所周知,许多老年患者在住院后都会产生一些焦虑的情绪,所以在护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对患者的心理干预,增加同患者沟通的次数,及时发现患者心中焦虑、抑郁的根源,并帮助老年患者进行疏导,这样便可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这对血栓的预防很有帮助。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老年人都是所谓“闲不住”的人,平时没事的时候就爱干一些活,尤其是农村地区的老人,更是在疾病刚有好转后便着急出院回家务农。但实际上,在发生心梗后应避免从事大负荷的体力,所以在患者住院期间,医生还是要告知患者以休养为主,避免剧烈运动的出现,但可采取适当的运动。这是因为,超负荷的运动,很有可能导致斑块破裂,继而再次导致心肌梗死。当然,减少超负荷的体力活动并不等同于完全不活动,在住院期间还是需要进行一些低强度的康复训练。对于那些能下床的心梗后患者,医护人员可让患者在室内自由走动,同时医护人员也可以尝试搀扶患者在走廊中步行。

  另外,在预防护理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还应该让患者改变一些生活上的小习惯,尤其是要帮助患者改掉便秘、用力排便的习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有许多患者都是因为用力屏气而导致心脏骤停的,所以要保证大便的通畅。最后,对于有吸烟饮酒习惯的患者,医护人员更要告知其戒烟戒酒,切莫因为不自觉而自酿苦酒。值得另外说明的是,吸烟与饮酒通常也是冠心病发生的一个重要诱因,所以尽早戒烟戒酒可以降低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

  三、用药护理

  在对血栓进行预防与护理的时候,应用一些药物十分重要,只有切实的接受抗血栓治疗,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截至目前,抗血栓治疗的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抗血小板类药物,这种药物多会应用到血栓的预防中,服用此种药物能够有效预防冠状动脉血栓、脑血管血栓的形成。而另一种药物主要就针对凝血酶,实现对血栓的预防,如大家常见的华法林、阿司匹林都属于此种药物的范畴之中。这中间,适合患者长期服用的药物有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以及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类药物。而在用药的过程中,医生可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选择最为适合患者的药物。有专家研究表明,采取药物预防的患者,心梗复发的概率有很大地降低。所以,在患者住院期间,医生应该通过用药护理的方法对血栓进行预防。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心梗发生之后,应该特别注意对血栓的预防,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心梗的再次发生。所以医护人员平常的时候,应该对住院患者进行全面且周到的护理,从饮食、用药以及生活三个方面出发,加强对患者血栓的预防与护理,使老年患者能够得到充分的照料。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