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动手操作实践教学有效性探究
- 来源:素质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数学,动手操作,探究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3-12 11:59
【摘要】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选择合适的操作方式,就能使学生的操作切实有效,学生才会动而不乱,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操作教学,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探究规律、形成技能、解决问题,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显然,数学学科的特点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矛盾的。要解决这个矛盾,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
1 动手操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好奇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内在动力。要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就要设法引导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产生兴趣。18 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曾经说过:“教育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所教的东西。”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是创造的非智力源泉。有了兴趣可以变苦学为乐学,变厌学为愿学,变被迫、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创造地学习。小学生好动,有意注意时间持续很短。对于他们来说,动手既是一种乐趣,也是一种心理需求。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恰当的引导,使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根据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有关的动手操作活动,就能唤起学生潜在的动力,对学习数学知识产生兴趣。
2 通过操作操作帮助学生探究规律
课程标准把“探索规律”置于突出的位置。首先强调让学生经历公式、法则等规律性知识的形成过程;其次是将“探索规律”作为数与代数中的独立内容,以加强这方面知识的教学力度。小学几何公式的推导很多是建立在学生数一数、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这些操作活动之上的,所以说动手操作是教学几何公式的重要方法。教师不仅要做好引导工作,而且又要做到不包办代替,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的操作切不可由教师完成。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先让学生在方格图上数一数,再填写好表格,然后猜想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接下来就要求学生用剪刀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硬纸板进行探究,让学生动手剪剪拼拼,再组织学生观察并讨论:拼出来的长方形跟原来平行四边形有着怎样的联系?由于学生经历了这个操作的过程,另外还能直观地观察,所以很容易看出:长方形的长和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宽其实就是原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以用底乘高来计算。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很多找规律的内容。找规律,重点在于“找”,“找”才是学生学习的着力点,教师教学时应从“找”字着手,指导学生在操作中仔细观察,在探究中积极思考,最终找到规律,并学会应用规律。教师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从生活角度切入相关知识的学习,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规律的本质。
3 通过动手操作加深记忆,深刻理解
很多理论上的知识讲给小学生,在他们的理解和记忆上都是浅浅的、淡淡的,要让他们对那些必须记忆的结论定律形成记忆,就一定要让他们理解并运用于实践当中。而让学生们能够清楚且深刻记忆的方法,首选动手操作,俗话说:嘴上十遍不如手写一遍,这句话简单而明了的道出了动手的重要性。因此,在小学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动手操作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无可替代的。
操作实践是能力的源泉,思维的起点。它的魔力在于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把枯燥乏味的文字叙述转化为吸引人的、简单的、快乐的、带有不同思维形式的游戏。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正确的心理活动,从而使知识内化。
4 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求异创新
事实证明,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操作活动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只有学生在动手操作时,学生大脑中的创新区域才会被触发,才会有利于激起学生求异创新的欲望,从而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的培养,而发散思维又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造各种参与操作活动的机会,尽可能地让学生通过动手摆一摆、量一量、折一折,接着再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让学生在这些操作活动中亲身体验,使他们通过操作在大脑初步形成表象,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发展,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时,在学生初步掌握了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的方法后,再创设让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境,促进学生思维的求异创新。
5 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在课堂中加入更多的动手操作环节,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时候可以培养其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很多动手操作的部分需要小组合作,也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才行,尤其是那种过程复杂、步骤较多的动手操作,也就在这样需要小组合作的时机下,才培养了学生的互帮互助、团结一致的精神。处于低学龄的儿童需要培养团队精神,俗话说的好:孩子的个性是天生的,但孩子的性格是后天所培养的。教师从小学开始,就要教育学生:学会分享、学会互帮互助、学会尊老爱幼、学会孝敬长辈、还要学会尊师敬长。新规定的用人标准其中一条就是:有团队精神。因此,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应该把握机会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为孩子未来人生路做准备,也为孩子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做好铺垫。
手操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体验到学习数学的快乐。同时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潜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平,刘美凤,吕巾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0(12).
[2] 杜霞.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 学术研究;2012(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