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无言, 以美培育时代新人(上)

  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 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2018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其中关于美育的论述是:“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2019 年,《广东省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行动计划》出台,在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方面,提出了12 条要求,包括:开齐开足美育课程, 培养学生会欣赏能参与的艺术特长,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弘扬改革开放文化,吸收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推动地方文化、乡土文化、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因地制宜开展比赛交流活动,发挥音乐、美术、舞蹈、戏剧院校专业的龙头作用, 深入开展粤港澳台和对外学校美育交流,加强美育教师队伍建设,创建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和艺术素质测评等试验区。

  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改进美育评价”。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以及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纳入学业要求,促进学生形成艺术爱好、增强艺术素养,全面提升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推动高校将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修满规定学分方能毕业。

  随后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新时代美育工作的主要目标: 到2022 年,学校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 美育课程全面开齐开足,教育教学改革成效显著,资源配置不断优化,评价体系逐步健全,管理机制更加完善,育人成效显著增强,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明显提升。到2035 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

  中华美育源远流长, 美育改革势在必行, 聚焦立德树人, 打造有深度的美育;弘扬中华经典,打造有厚度的美育;立足大湾区建设,打造有广度的美育。近年来, 广东美育工作者积极构建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艺术展演和校园文化四位一体的育人机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得到进一步加强, 粤港澳学校美育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推进。

  近期, 本刊记者走访了数个教育部门及学校, 以两期专题策划呈现学校高水平艺术团建设、乡村学校美育特色、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等方面的广东美育工作经验和亮点。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