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思维指导下的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2020 年3 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印发; 2020 年7 月,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 出台。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学生, 一线教师纷纷探索开展劳动教育的方式。

  在实施的过程中, 部分学校出现了一些困难与问题, 包括: 劳动教育的形式单一, 存在把劳动教育简单等同于清洁卫生或者务农务工的情况, 缺少对劳动教育内涵的深入理解; 实施的活动有劳动无教育, 未能充分挖掘活动中的劳动教育意义, 缺少了对学生劳动精神的强化以及劳动技能的提升。

  为解决上述问题, 真正落实劳动教育, 我校针对高中生的年龄特点与社会发展需求, 依托学校政教处、团委、新会博物馆、新会青少宫科普教育基地等团体与机构, 开展高阶思维指导下的劳动教育。

  一、内涵

  高阶思维, 指的是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上的认知、心智活动和能力。高阶思维指导下的劳动教育, 强调学生深入理解劳动的内涵, 要求校园拓展劳动教育的外延。在此指导下的高中劳动教育, 注重对高中生的劳动观念精神与价值意义培养, 突出高中校园劳动教育的社会性和实践性。

  《纲要》明确指出, 要基于学生的年段特征、阶段性教育要求, 研究制定 “学校学年(或学期) 劳动教育计划”,对学年、学期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做出具体安排。对此, 我校针对高中生智力迅速发展、“三观” 初步形成以及身心发育步入成熟期等特点, 开展了“劳动的青春最美丽” 系列活动。学生亲身参与劳动过程, 树立正确劳动观, 为步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劳动技能准备。

  二、实施路径

  在高阶思维的指导下, 我校兼顾校内与校外两个场地与阵营, 探索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劳动教育实施路径。

  1. “从我做起” 校园环境保洁劳动 “结合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

  动, 注重生活能力和良好卫生习惯培养,树立自立自强意识” 是《纲要》对劳动内容的部分阐述。为落实纲要的要求,我校组织成立了“校园保洁义工队”。“从我做起” 劳动教育活动的理念是 “我的校园, 我爱护”。义工队发挥个人劳动的自主性和团队的协作性, 在周一至周五的早读前、大课间、午休以及晚读前的四个时间段巡视校园各区域, 确保校园的干净整洁。队员负责拾起地面上的纸屑等垃圾, 培育管理文化长廊的鲜花盆栽与绿萝等。他们的辛勤保洁,不仅创造了美好舒适的校园环境, 也培养了自己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劳动态度与工作能力。

  2. “站好一班岗” 交通职业体验

  《纲要》对普通高中提出的要求是 “选择服务性岗位, 经历真实的岗位工作过程, 获得真切的职业体验”。我校结合实际情况, 协同新会交警, 在确保学生安全的情况下探索“站好一班岗” 交通秩序维持活动, 体验交警的日常岗位工作。活动时间主要是每天放学后半小时, 在学校的正门与东门, 学生与值班老师、交警一起维持交通秩序, 劝阻随意过马路的行人。学生们在实际参与中了解了交警的日常劳动付出, 强化了交通意识与社会责任感, 为安全顺畅的交通贡献了应有的力量, 助力文明城市的创建。

  3. “国学传承人” 文化讲解员志愿服务

  “服务性劳动教育让学生利用知识、技能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 在服务性岗位上见习实习, 树立服务意识, 实践服务技能; 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感。” 根据《纲要》精神,我校开展“国学传承人” 文化讲解志愿服务, 倡导学生以自愿自主为原则, 参加新会博物馆讲解员活动, 增强社会责任感, 提高社会实践能力。文化讲解志愿服务主要是在寒暑假开展。学生负责引导游客, 解说博物馆历史与展厅内文物, 为游客提供帮助和服务等。这一志愿服务具有技术性的要求, 所以学生事先都参与了相关的培训, 提升了个人国学修养, 掌握本地传统文化知识, 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培训后, 学生能够结合展览和国学课堂, 让参观者更深入地了解新会文物保护工作, 学习国学经典, 推动年轻一代学习文物知识和国学文化知识。新会博物馆对于学生的志愿服务持高度肯定的态度, 其负责人称学生的参与大大缓解了博物馆的管理压力, 提升了博物馆的服务形象, 游客对于博物馆有了更加深刻更加美好的记忆。

  4. “科技达人” 青少年科普社会实践

  《纲要》中提到: “要以使用传统工具、传统工艺的劳动为主……兼顾使用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劳动。” 因此, 我校与新会青少宫科普教育基地合作, 开展科普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传统劳动形态, 兼顾劳动新业态和新形势。学生以暑假轮值的形式参与相关活动。包括: 协助科普基地教师进行场馆的日常开放管理, 维持场馆内的参观秩序, 维护馆内的相关设备, 向年龄较小的参观者讲解相关知识, 协助教师完成科技课程等等。学生经历了“学习科技操作———实际运用技能———向参观者科普讲解” 这一完整的劳动过程, 掌握了使用与维护触屏电脑、显微镜等仪器设备的相关操作, 深入认识了产业新业态与劳动新形态, 提升了自己的创造性劳动能力, 懂得借助新技术与手段优化活动方案。活动结束后, 我们发现这部分同学的动手能力、助人精神都明显增强, 在劳动中获得了成长。

  5. “青苗圆梦” 家校合作助学义卖

  《纲要》在劳动教育基本理念的阐述中提到: “关注学生劳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 引导学生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 增强获得感、成就感、荣誉感。” 助学义卖是学校每学年都会开展的常规活动, 师生自愿捐赠各类物品, 家长与学生共同参与义卖, 活动收入所得用于资助新会区贫困学生。为深化其中的劳动教育意义, 我校做了新的尝试, “青苗圆梦” 活动增加了如下内容: 学生参与捐献物品的搬运、编号、整理工作, 强化身体力行的劳动能力;增加义演、活动主题设计、宣传标语撰写等环节, 学生开展团队合作, 激发劳动的创造力; 完善活动后的分享交流,跟进参与学生的生活与教育情况, 体验劳动的收获与快乐, 肯定劳动的积极意义。这样, 学生通过劳动感受艰辛与收获, 通过劳动获得满足与快乐, 也通过劳动学会服务社会与建设世界。

  三、展望

  学生通过“劳动的青春最美丽” 主题活动, 树立了劳动是崇高的、光荣的观念, 体验和认同劳动在于奉献、劳动需要创新的精神, 形成了热爱劳动、善于劳动的习惯与能力。

  下一阶段, 我校准备尝试的形式包括: 依托学科教育, 结合五邑华侨的事迹, 感受筚路蓝缕、开拓创新的劳动精神; 挖掘传统文化资源, 通过新会本土葵艺、陈皮、柑普茶、茅龙笔等, 在传统劳动工艺中感受大国工匠精神;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近距离接触各行各业的实际工作情况, 提高个人劳动的社会化能力; 借助研究性学习项目, 强化学生的身体力行能力, 在劳动中做到眼到手到心到、有始有终。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