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小物业人” 探索职业体验活动

  “劳动创造生活, 劳动创造人生”, “小小物业人” 职业体验系列精品实践活动, 让学生提前体验岗位角色, 实现自我成长, 体会劳动的光荣与价值, 体验劳动创造价值的快乐, 感受劳动素养的重要性。

  一、通过职业体验树立劳动素养教育活动新理念

  通过职业体验和劳动教育, 引导学生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在当今社会幸福成长下的青少年, 有的不懂得劳动之苦, 不明白优渥的生活, 是靠包括父母在内无数劳动者的辛勤付出才获得的, 所以他们很难从内心去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教科书上抽象的劳动教育及教师的简单说教, 显然无法给学生带来劳动的欢愉、成功的体验, 只有亲身进入角色, 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岗位,才能更懂得劳动素养的价值和作用。

  1. 确定教学目标。传统的劳动教学形式单调, 变化较小, 且大多采用教师讲授的方式, 教育效果较差, 而采用职业体验劳动教育方式, 让学生参与各行各业, 不仅能发展其兴趣专长, 形成初步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 促进积极的职业观念和态度, 懂得每一种职业都值得被尊重, 同时能提升其搜集资料、参与社会调查、了解国家政策、向专家请教、制定研究计划及撰写研究性报告等方面的能力。

  2. 确定活动定位。通过职业体验,提高学生掌握自我服务的实用技能。在 “小小物业人” 精品活动中, 学生体会到家政服务的费用越来越高, 例如换个灯管、通个下水道、修个小电器, 动辄都是百元起步。如果掌握了劳动技能,具备必要的工具, 就能自己动手解决。所以, 职业体验不仅可以解决家庭日常问题, 还能提高他们现在和未来的自我服务能力。

  3.调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小小物业人” 涉及范围广泛, 囊括了手工、种植与养殖、电工、安全秩序维护等, 学生能从中找到个人的兴趣爱好。岗位角色的体验让学生充分明白, 劳动不是一种负担和无趣, 而是一种光荣和付出,给别人带来方便, 也体现了自己的价值,是一种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精神动力。

  二、活动意义

  1. 模拟社会劳动岗位, 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与劳动习惯。充分发挥公共场馆特色, 结合微农业园、儿童剧场、大型机电设备房, 组织开展体验性与互动性相结合的课外实践活动, 丰富活动课程内容, 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劳动素养品质, 寓教于活动中。

  2. 策划组织实施岗位角色体验活动, 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我们组织策划开展了“春耕物语” 青少年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小小物业人” 之保安员职业体验、“小小物业人” 之维修员职业体验、“小小农夫” 之微耕文化体验活动、“小小物业人” 之场馆解说职业体验、“迎国庆·一起寻找中草药的足迹” 植物探秘公益活动等综合实践活动。

  3. 整合社会资源, 推广普及劳动教育。注重利用场馆发电机、消防设备设施, 将大型机电设备的结构与原理、运行维护等知识与注意事项, 融入系列活动案例中。利用现成的剧场, 开展 “小小物业人” 之电影赏析教育公益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生活意识、工作态度和自信品质。

  三、确立劳动育人新模式

  劳动活动以职业体验为中心, 课程成果以岗位角色为目标, 借此帮助青少年激发兴趣、挖掘潜能、培养习惯。

  1. 开展调研。参与活动的学生,就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工作特点及工作分类进行前期调研。

  2. 确定人选。根据活动可行性、创新性、实用性、兴趣性等原则, 成立物业各小组, 如解说员、维修工、保洁员、引导员、绿化员、耕种农夫等, 确定各小组活动主题, 并进一步深化和讨论。

  3. 设计方案。活动小组根据职业特点, 结合已有的活动经验, 确定小组研究任务, 撰写活动方案, 填写小组活动计划表或跟岗计划表。

  4. 活动实施。通过前期调研, 各小组已对各个岗位有了充分的认识, 对于新的问题和疑惑, 职业指导专家进行指导, 使学生对职业的规划和成长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让活动更具可行性和实用性。接着, 利用公共场馆, 为学生提供多种职业体验岗位, 利用周末进行为期十周的活动。

  5. 职业体验成果。各小组根据职业体验结果, 感受劳动的付出所获得的成果。如: 耕种体验小组成员亲身参与种植的全过程, 培养了对蔬菜种植的兴趣, 增强了探究能力; 场馆解说员详细介绍场馆用途、分类及场馆活动开展情况; 中药种植组成员认识了一百多种中药, 对中医药产生了兴趣。

  6. 对教师的素质要求。为顺利开展职业体验系列活动, 劳动教育的教师应具备校外教育教学法和职业体验开展活动经验, 注重探索改变活动模式, 并不断思考和改进。

  四、活动评价体制

  1. 活动展示。开展“职” 来“职” 往展示, 各个小组展示参与职业体验工作场景(包括活动照片、活动记录、活动风采) 及心得体会、所获感受展示及活动成果(活动表格、职业体验小报告、宣传推广)。然后评选出最优表现职场人、最受欢迎职场人、最佳职业体验人, 并颁发奖状。

  2. 活动评价。采用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指导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从对职业的深度了解、理想职业的努力方向、职业体验对本人的帮助、职业体验研究设计、活动表现最佳方面及努力方向、职业体验的收获等方面进行评价, 坚持评价的方向性、指导性、客观性和公正性。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方式, 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参与热情, 以及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

  3. 取得的成果。突出青少年好习惯的养成, 让学生的劳动习惯随着系列活动的开展而得到充分的培养; 注重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 结合社会生活的真实场景, 进行持续性教育; 树立提前规划职业生涯的岗位意识, 结合自身的资质、兴趣与家庭背景, 尽早发现自己的职业兴趣, 帮助学生开心快乐地融入劳动素养教育活动。

  职业体验活动育人是劳动素养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 也是青少年活动教育改革迫切需要解决的时代课题。我们要在新的劳动教育发展理念指引下, 将岗位角色体验的理念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本着重习惯、重自律、重持续的原则, 实现劳动即成长、劳动即育人的价值观。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