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疫情期间依托广州电视课堂开展了线上教学后, 后疫情时代的教学常态得到了广泛关注。笔者通过对六年级实施“目标导学, 学练合一” 的生长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研究, 以具体化板块式教学策略, 解决了“时间短、任务重” 的问题, 达到减时增效的目的。笔者以六年级下册阅读、习作教学为例, 阐述后疫情时代单元整合教学策略, 构建生长语文课堂的做法及效果。
一、阅读板块目标化策略
1. 清晰目标, 贯穿落实
在每个单元教学前, 教师充分进行摸底调查, 罗列出自己班级学生需要查漏补缺的学习要点, 做到目标的清晰化和内容的具体化。以写字教学为例, 教师在每个单元的学业评价前, 都建议回顾第一单元后的书写提示, 并反复强调 “试着提高自己的速度” 这一目标, 并附上范写的案例, 做到目标的形象化。在目标的引领下, 通过教师评析学生逐步提升的书写案例, 形象地感受到学生书写能力生长的轨迹, 结合教师的阶段性评价指导, 让大部分学生书写水平明显提升。
2. 多元整合, 解疑问难
每个单元的教学先以阅读要素为引领, 整合交流平台与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回顾相关已上线课文的关键句段, 广泛回顾交流, 达到理解和内化及迁移运用的目的。以第一单元阅读教学为例,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和写作时注意抓住重点, 写出特点”, 以交流平台引入课题, 讨论第一课《北京的春节》和第二课《腊八粥》两篇课文的详写和略写情况, 并回顾相关句段, 交流这样写的好处。在线上教学中, 教师也推荐了优秀文章, 我们也可以将其再整合, 展开更丰富的交流和理解。
3. 学练合一, 内化巩固
可结合一、二、四、五单元阅读要素与习作要素紧密相连的特点, 将目标指向写好每个单元的习作。要考虑在每个单元都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小学阶段学习的习作要素。要注意紧密联系语文要素, 广泛回顾小学阶段的写作要求, 指导学生写好单元习作, 达到“学练合一, 迁移运用, 内化巩固” 的目标, 为初中学习打下基础。
4. 交流反馈, 生长能力
在每个单元教学后期, 建议结合口语交际、快乐读书吧以及整个单元学习阶段的突出问题, 组织反馈交流, 并有效开展拓展阅读或针对教学目标进行拓展联系以巩固学习成果, 达到语文能力的巩固与有效生长。
二、习作单元整合化策略
1. 联系经验, 大胆预写
第三单元是习作单元。本单元提出表达真情实感的要求, 既是对小学阶段习作要求的总结和强化, 又是对学生认识的提升。因此, 纵向整合小学阶段的写作经验, 回顾写过的习作是开启本单元学习的第一步。教师可以从学生写过的不同要求的单元习作引入课题, 引导学生发现共同的特点, 无论写什么都要求表达真情实感。在这节课中, 教师适当回顾写出真情实感的方法和片段, 为预写打下基础。
六年级学生已经有足够的写作经验, 更具备感悟并修改自己的预写作品的能力。因此, 引导学生在充分回顾经验和方法后, 适当放手, 学生的预写效果更好。
2. 感悟方法, 自我生长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和习作要求是分开提出的, 但是它们具有逻辑上的密切联系。只有选择合适的内容才能更好地表达真情实感。这两个要素的完美整合会引导学生基于生活写出好作文。在本单元的精读课文教学中, 不宜进行内容上的过多分析和对写作方法的抽象归纳。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两篇文章进行对比阅读, 发现表达情感方法的异同, 结合交流平台的交流, 更利于提炼和掌握。
学习两篇精读课文, 再用心交流,学生的视野得以拓展, 这为下一板块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3. 整合资源, 习作提升
学生习得了方法, 形成了写作的初步思路, 解决“写什么” 的问题就顺理成章了。习作例文的两篇文章非常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教师应引导学生边读边做批注。
接下来的全班交流, 再一次引导学生回顾自己还有哪些表达真情实感的合适内容, 再说说预写的内容还有什么不足。这样多方位的资源整合, 切实推进了写作内容的真实性和生动性, 学生真正达到“我手写我心” 的目标, 预写作品修改水到渠成, 习作也充满真情实感。
4. 评价交流, 提升认识
本单元在编排上承载着对小学阶段习作要求的总结和强化, 又是对学生认识的提升。因此, 本单元的最后一课安排了预写作品的展示交流。学生经历了凭经验预写和不断整合资源的修改, 写出的作品更接近于所想表达的真情实感。教师在组织交流评价时, 强调了集体评价基础上的小作者自评。鼓励每个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和感受, 引导学生理解表达真情实感不仅关乎习作, 更关乎自我觉察, 表达真情实感应是自觉意识, 应将其作为今后写作表达的基本准则。
责任编辑黄铭钊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