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对策研究,以衡水市为例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浪潮中,城市发展越来越多地和高等教育紧密相连,依靠高等教育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实现了高质量快速发展。本文以河北省衡水市为案例,尝试探讨高等教育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给出使其更好发展的对策研究,以期为高校、政府部门等相关领域人员提供参考。

  引 言

  众所周知,城市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重要的工作内容,而高等教育的积极发展又是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衡水市为例,探讨高等教育在地方和区域发展过程中不断扩大的使命的感及两者之间相互促进的有效发展策略。

  1 高等院校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衡水学院是衡水市唯一一所本科院校,现有04 个二级学院,1 个公共教学部,43 个本科专业,分属文学、理学、工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法学、农学等8 个学科门类。有全日制在校生 0-3 万人,函授生达到8/// 人,生源来自全国除港澳台和西藏之外的 2/ 个省、市、自治区。学校有专任教师803 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355 人,博士硕士学历(学位)教师771 名,拥有一批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曾宪梓奖获得者、省级突出贡献专家、省级教学名师、省级中青年社科专家、省“三三三”人才、省级优秀教师、省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的教师。学校是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会长单位,建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衡水湖湿地保护研究所等一批科研机构。

  衡水学院学科优势明显,技术实力雄厚,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文化引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为衡水市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比如生物系教师在衡水湖湿地保护和利用、老白干酒类品质控制与改良、保健饮品研制以及高抗优质农作物品种选育、经济动物养殖、城市园林规划及景观设计、环境污染控制等方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多项成果获国内领先或国内先进水平,数项成果获省、市科技进步奖,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衡水学院滨湖新校区的建设同样对滨湖新区经济、旅游、康养、教育、文化全面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衡水学院拥有大批优秀的人才队伍,是提升城市科技水平,发展城市科技的主力军。相关研究表明,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科技可以分为知识,思想和技术。知识根据其行为解决问题。它反映和解释事物,使人们意识到周围的事物和自身状况。从科技层面来看,大学科技明显比城市中的其他社区科技先进。主要表现如下:首先,就知识科技而言,高等学校是教育科研单位,拥有大量的知识精英。图书馆,数据室和计算机网络等知识平台是知识的聚集地。一方面,他们继承了现有的知识,另一方面,他们创造了新的知识,并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更可靠的基础。其次,在概念和科技方面,高校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思想开阔和观念新颖。

  总之,衡水地区高等院校的发展和城市发展是相互协调的,而城市的有效发展也为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新的可能性。

  2 提高高等教育作用的可行性策略研究

  为了更好地为城市发展服务,高等教育发展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0)从理论到应用的转变。高等院校尤其研究型大学是高深知识的殿堂+它们因深厚的理论知识而闻名。各类型高校应结合所处城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学校自身条件+重新确定服务地方经济的独特人才培养模式。尤其应重视学科专业的建设+应尽可能全面地考察本地区的经济形势+使得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科研学术活动都能满足本地区产业、企业的发展现状和需求,真正实现从理论到应用的转变。

  (1)加强社会服务支持制度建设。首先+建立专门的社会服务机构。其内部人员的组成由大学和企业共同提供+为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专门的机构支持。其次+加强对高校社会服务职能评价体系的研究。评价是指挥棒+也是高校一系列制度中最具指导力的一种。评价体系中对社会服务的忽视+容易给各主体造成一种“社会服务可有可无”、“社会服务不重要”的偏见。进而影响他们对社会服务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另外+要想克服目前高校对社会服务的弱势问题+“自重”是唯一有效路径+而“自重”的核心便是评价制度的建立。最后+制定社会服务的激励政策。在事关教师切身利益的职称评聘制度中+加入对教师社会服务行为的考核指标设计+将对教师社会服务行为的考核与其职称评聘等切身利益相挂钩。

  (2)加强研究的现实导向。目前+在传统学术观的影响下+我国高校的科研主要集中于纯理论研究+是一种“为学术而学术”的探究+相对忽视了社会需要。这直接导致高校科技成果的低转化能力。高校应树立大学术观念+扭转“科学研究即为学术”的传统观念+认识到应用也是学术+认识到现实问题才是学术的生命源泉。鼓励教师多开展以实际问题为导向的应用研究+加强研究的现实导向。

  (3)鼓励高校融资+优化资源配置。积极寻求政府及其他社会机构的政策支持,甚至通过自筹经费,改善办学条件,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这是高等院校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转变。在此前提下+高校还应做好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优化资源配置+达到对资源的高利用率+ 最终实现为高校的科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足够经费保障的目的。

  3 结 语

  综上所述,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与城市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依靠优良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人才,为城市建设、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