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学明辨立根基 慎思笃行油气梦
- 来源:中国高新科技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大学,工程,专业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5-31 19:25
当我们读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等文学佳句的时候,常常会感叹,明明答案就在眼前,却经历了千难万险。却不曾深入探究,其实只有真正探寻过的人才知道,没有“踏破铁鞋”、没有“众里寻他千百度”,哪会“得来全不费功夫”。而梁金禄就是其中之一,他用一种“踏破铁鞋”的毅力,始终冲锋在我国油气开发第一线,用科技的力量让我国油气工业技术难题的解决能够“得来全不费功夫”。
梁金禄,1978年出生于广西桂平县,是一位年轻高工,也是北部湾大学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学科方向带头人。长期从事石油化工、油气储运工程、节能安全环保技术研究,主力参与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项目2项,主持承担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4项,其他科技项目18项,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6部,获授权国家专利近30项,开发计算机应用软件并完成版权登记6项,获省部级科技奖6项。被遴选为全国第12批“西部之光”访问学者,2019年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成果奖。获得2019年度广西科学技术奖二等奖、获得第二届广西创新争先奖。在长期的科研实践中,他带领团队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实现了稠油高效开发;通过开展油气管道和储罐本质安全技术研究,为油气储运保驾护航。他为学科专业建设殚精竭虑,为培育人才辛勤付出,为科研创新的生产力转化奔走相告,为提升我国油气能源安全事业砥砺前行。
知难而进,用学识攻坚克难
石油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其有效开发和储备对国家能源安全具有深远而广泛的意义。然而,随着石油开采深入和难度加大,原油的重质化、劣质化越发凸显,同时,原油及其炼制所得的石油产品组分越来越复杂,对成品油的使用和环境保护都造成阻碍。随着国 VI 标准出台,更是给油品的均质性调和带来不少挑战。
另一方面,由于沿海炼油厂所用原油主要靠进口,为符合国 V、国 VI 标准,这些来自不同国家产地的原油,在进入炼油装置前需要调和,炼油后获得的石油产品同样需要调和,更是炼油生产和产品使用的主要阻碍因素。而传统提高油品调和的均质性的方法存在工艺复杂、成本高、搅拌均匀程度欠佳以及普适性差等问题。
面对这些难题,梁金禄自2008年开始,主力参与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子课题——超重油降和高凝油降凝技术研究,主攻关键油田化学药剂(稠油降黏降凝表面活性剂)研发,为中国石油在海外开采的稠油区块提供国际领先且成本较低的稠油乳化降黏技术。
这期间,梁金禄和课题组通过合成新试剂和大量的室内筛选、复配及效果评价等,优选出优异配方,结果显示,其药剂用量比国外先进水平节约 20~30ppm,稠油降黏开发的药剂成本降低50%以上,让中国石油在与国外石油公司合作进行油田开发的过程中更具话语权。
自2011年以来,梁金禄带领课题组不断创新,先后攻克多组分复杂原油炼制及成品油在储罐内混合调和技术难题,尤其是课题组研发的“逆流式”调和工艺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调和效率并且降低了生产能耗,产生了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除此之外,梁金禄在油气储运安全方面也投入了很大的精力。2013 年,他带领课题组承担了国家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防治关键技术科技项目,针对不同产地来源不同组分、不同密度的液化天然气 LNG 在储罐内的沸腾翻滚进行调和技术处理,确保储罐安全生产运营。2015—2019年,该课题组再次攻坚克难,先后主持承担广西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广西安全生产科技项目——广西石油储罐及管道安全双联防关键技术研究、基于光纤整合 GIS-SCADA 的燃气管网安全预警技术、城市高层建筑天然气风险隐患监控与预警技术研究,对油品储存过程中附属设备及储罐本体主体的安全技术进行攻关研究。
这期间,梁金禄和课题组通过应用光纤传感技术,监控油气储存及输送过程的隐患及危险点,并及时发出预警,加上联动装置,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确保油气储罐及管道输送的本质安全。目前,他们研发的天然气管道安全防护技术已经推广应用于中国燃气集团、新奥燃气等燃气公司,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安全价值。
十余年间,梁金禄带领课题组始终将创新放在第一位,打破多项技术瓶颈,取得多项发明专利,并将其推广应用到全国各地炼油及油品储运、燃气公司等相关单位,取得了良好的技术成效。例如他发明的一种逆流式储油装置专利技术,为我国首创。创造性地运用流体力学紊流、湍流理论原理,创造出逆流式混油装置工艺及其配套计算机软件自动控制系统的技术发明,解决了传统调和技术带来的调和油品品质不均的困难。
作为一位油气储运工程科教工作者,梁金禄的成功之路是艰苦卓绝的,可以用“8分汗水,2分天智”来概括。当然,严谨的态度,执着的精神,厚重的学识与良好的科研氛围,使他如虎添翼,即使在同一道起跑线上,也总比别人步子迈得更大,而我们无法忽略的是,一个成功者的背后,总是凝聚着艰辛与汗水,和石油人特有的铁人精神。
慎思笃行,用坦荡胸怀积蓄力量
梁金禄的科研创新能力有目共睹,但他也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唯有将自己的创新方法传授给更多的年轻人,让一代代人持续不断地贡献力量,提升我国油气储运技术,才是真正的利国利民。于是,在做好科研工作的同时,他也积极培育创新应用型人才,且倾囊相授,为我国油气工业储备人才。另一方面,他坚持以学科专业建设为龙头,协助学校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创建以及油气储运工程综合实验室的组建,并将这一专业打造成了广西高校重点(培育)学科、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专业、优势特色专业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平台,为其他高校树立了可以效仿的榜样。
随着国内外大力推广使用低碳洁净的天然气,梁金禄积极推动广西天然气产业布局和关键技术的研究,并建言献策,帮助地方加快进入天然气“蓝金”时代,通过多气源联动优化,使广西天然气在各方面得到高效利用,促进广西天然气工业迅猛发展壮大。他还通过转让专利技术和提供技术服务,协助当地几家公司成功申请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称号,推进“政校企产学研用”结合的步伐,促进学科建设与社会经济的共同发展。
在梁金禄身上,我们能看出那种纯粹的科学家的科研精神,一种为了理想而不避风雨勇往直前的热忱。2020年,是全国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他再次踏上新的征程,将被选派到博白县扶贫村担任第一书记,带着自己的科研创新和一颗爱国爱民之心,担起了帮助地方脱贫致富的新担子,也将为他将科研与应用相融合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从最初的一无所知,到逐步深入,最终找到解决办法。就如同走进森林探宝,最终发现科学宝藏的那一刻,真的是一种喜悦。这种喜悦,是对科学家最大的回馈。对梁金禄而言,每一项新技术的开发都是一种喜悦,每培养一名新时代人才都是一种收获,这凸显的不仅是一种坦荡的胸怀,更是一种博学明辨、慎思笃行的智慧之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