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突破1.1万亿元。据有关研究分析,我国医药市场规模将以14%-17%速度增长,预计到2025年,行业规模将超过5.3万亿元。
国药集团是我国国内唯一一家以医药大健康为主业的中央企业,业务覆盖医药大健康全产业链。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共投入100亿元研发资金,布局各大研究院所,在全病毒灭活疫苗和基因重组蛋白疫苗等多条技术路线上并跑开发新冠疫苗。
2020年12月30日、2021年2月25日国药集团两款新冠疫苗分别获批上市;2021年4月9日,第三款新冠疫苗获批临床试验。这三款疫苗分别涵盖灭活和重组两大技术路线。
4月15日,国家卫健委办公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办公室印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修订版)》。据国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敬桢介绍,8版诊疗方案共推荐105个药品品种,国药集团全部都能保供。同时,90%以上的药品都可以研发生产。这表明国药集团目前已不满足于做一个医药商业公司,正在向制药更广阔领域大步迈进。
下一步,国药集团将以医药、医疗器械、大健康、医疗服务四个业态为发展方向。其中,医疗器械研发制造正成为国药集团重点打造的业务板块。
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了当前国内医疗器械产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如高端医疗设备与关键零部件存在瓶颈,重点产品与技术的创新资源未能得到有效协同等。医疗器械和设备作为战略新兴产业,涉及多个高科技行业,决定了中国医疗器械产业未来必须向高创新、高科技的方向发展。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重要的窗口期。作为较早开展互联网医疗业务的大型实业集团,华润集团在大健康领域的表现可谓十分亮眼:旗下华润医药手握999、双鹤、东阿阿胶、江中等知名药品品牌,是国内整体规模最大的医药流通集团。医药分销网络已覆盖至全国28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客户数量超过11万家。
医疗方面,国内4大医疗集团之一的华润医疗,拥有110家医疗机构,提供临床诊疗、健康管理、公共卫生、医养结合等全方位、多层次的医疗健康服务。
近年来,华润医药加强业务协同发展和资源整合,优化资源分配,提升运营效率,发挥华润医药的协同带动作用,建立跨区域、多层次、多模式的协同机制,推动协同项目落地。不仅如此,华润医药将持续加大对优质产品的引进力度,成立供应链管理中心实行统一战略性采购,承接供应商战略性细分业务落地项目10余个,积极参与带量采购的药品配送,与多家产品已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医药企业达成合作。
同时,华润医药积极拓展上游资源,大力发展新的战略合作业务,持续加快对优质肿瘤药、创新药、生物用药、罕见病用药的产品引进,获得吉利德、罗氏制药、恒瑞医药等企业的多个重磅产品的总经销权和战略经销权,进一步丰富了分销业务在抗肿瘤、血液、诊断试剂等领域的产品组合。
在零售业务方面,华润医药重点关注在医疗、器械、 零售、新零售等业态,重点进行细分地位高的龙头型企业和重点产品线的并购整合及平台搭建。
在医药分销业务方面积极参与带量采购,加强获取优质品种,提升市场准入能力,持续改善产品结构,加强对基层市场的覆盖能力。
当前,医药行业正迈入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华润医药积极推动创新业务发展,推动数字化转型,利用互联网技术提升专业服务能力,拓展电商业务,加快器械分销业务的大力发展,并推进国际化业务拓展。
在疫情影响渐退的背景下,大数据作为国家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大数据技术和健康医疗服务的融合和应用也逐渐深入。
“科技、政策、疫情的交织快速推进互联网医疗及处方药新零售的快速演进,”上海医药执行董事、副总裁李永忠表示,“借助疫情契机,互联网科技企业进一步加快产业布局,建设生态,以提升市场渗透,而公立医院的互联网医院也全面开花,线上连锁药店也在大举推进处方药新零售战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早在2018年,上药控股就确定了向科技型健康服务企业转型的发展路径,“科技”的核心内涵就是数字化、生态化。
如今,上药控股更加坚信之前的认识,数字化将对整个医药流通行业带来革命性的重塑、全方位的赋能,必须以背水一战的战略决断,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云健康便是转型的重要载体。顺应医药新零售向“以互联网医疗和创新药全生命周期为核心”的生态体系转变的趋势,上药云健康进一步转向“互联网医药科技平台”,全面承接上海地区公立医院的互联网医院解决方案,推动产业生态进一步完善。
未来,围绕聚焦数字健康、数字中国的概念框架,上药控股将加快建设智慧供应链,以数字化服务贯通医保、医疗、个人以及整个医药产业链,推进线上线下融合的批零一体化,建设集成“物流+信息+药事+药政+药品+患者管理”服务的云药房,成为一个开放性的数字健康科技平台和国家级的现代医药流通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