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中指出,坚持清洁低碳导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把清洁低碳作为能源发展的主导方向,推动能源绿色生产和消费,优化能源生产布局和消费结构,加快提高清洁能源和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污染物排放水平,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建设美丽中国。
想要实现2060年碳中和,即净排放为零的目标,意味着整个能源体系的去碳化。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碳中和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也是全球经济发展理念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系统。包括水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内的清洁能源是能源低碳发展的主力军。在这其中,风力发电占据了其中可观的规模,而福建拥有独一无二的风能资源,是全国风力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风电产业潜能巨大。
在三峡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一台直径185米的巨大风叶迎着海风,强劲地转动着。这是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单机容量亚太地区最大、全球第二大的10兆瓦海上风电机组。2020年,福建海上风电由产业集聚期已进入高端演化期,福建省政府与三峡集团联手,正在打造世界规模最大的海上风电基地和国际一流的海上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光伏发电产业同样是清洁能源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光伏版图中,山东省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全国第一。2020年,山东新增新能源发电装机首破千万千瓦,达到1167万千瓦,累计装机22.72吉瓦。国电、大唐、中国电建等一批光伏发电项目落户山东,“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盐光互补”等模式应用初具规模。
工信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稍早前在中国综合能源服务产业高峰论坛上表示,想要完成2060年碳中和目标,最关键的是加快推进能源供给侧的改革、创新,提高清洁能源或零碳、低碳能源中占比。
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近年来推动氢能以及氢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成为新的方向之一。2020年10月底,国网浙江电力成功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可再生能源与氢能技术”重点专项,是国网牵头承担的首个氢能相关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示范工程项目。
该项目负责人表示:“此项目力图将氢能与可再生能源耦合,通过氢能支撑的微网,满足用户对电、氢、热多种能源的需求,实现从清洁电力到清洁气体能源转化及供应的全过程零碳,清洁能源100%消纳。”
低碳化、数字化将成为未来能源行业新的发展趋势,5G、北斗、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数字化技术将成为新时代中国能源企业转型的重要方向。
据梳理统计,2020年以来,中国石油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科技攻关。4月15日集团公司专门召开了数字化转型会议;7月28日集团公司领导干部会做出重要部署:要牢牢把握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机遇,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集团公司科技实力和智能化水平;8月中旬,中国石油召开人工智能技术专题研讨会,院士、专家、学者围绕集团公司上游领域人工智能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及助推公司数字化转型建言献策,为实现“共享中国石油”添砖加瓦。
“有了数据的血、计算机的骨、软件的心脏和脉络、AI的大脑,智能油田将会揭开神秘的面纱。”在2020年7月底《智能油田》新书线上发布会暨石油石化企业信息技术交流会上,该书主创人员之一的李剑峰用“信息化是帮助人的,数字化是提升人的,智能化是替代人的”三句话阐释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区别:“信息化如OA系统、财务报表,帮助人工作;数字化如出门之前就知道哪条道路拥堵,好像有了千里眼、顺风耳帮助人;智能化是替代人的,如智能驾驶、无人工厂等,彻底解放人类。”
而中国石化,2012年提出的智慧石化的愿景,全力打造全产业链的智能化恰恰迎合了这一观点。当人工智能铺天盖地地涌来之时,中国石化根据自己的项目做了全方面的人工智能试点,加强信息化建设和整体的顶层设计。
随后,中国海油也试水人工智能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中国海油信息化部负责人表示,中国海油已通过建设开发实时决策系统,构建起以井为中心、井场与基地多学科协同作战的信息系统平台,有效节省了钻井时间。
中国海油通过建设海上无人平台,推动台风模式常态化,能够在台风到来时机器继续生产,从而保证产量。目前,中国海油已经试点两座海上平台无人化改造,改造后每年仅操作费就可节省800万元。
另外,中化集团能源科技人工智能负责人指出,石化的炼化装置工艺非常复杂,或需经受高温高压,且易燃易爆,经常因为设备长时间运转,导致安全故障。比如造成泄漏、爆炸,特别是停车、停产导致经济损失和安全问题,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则可以进行定位设备工况和趋势预警。
在此基础上,从数字油田向智能油田转变也顺应了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已成为油田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智能油田的应用必将对油田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起到极大推动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