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我国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发病率也随之上升,发病率为30%左右,我国每年新发 CI 约有200 万人[1]。CI 是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的总称,其中包括腔隙性梗死以及脑血栓等,占全部脑卒中70%左右,是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引发的脑部病变,可造成脑组织缺氧、缺血性病变以及坏死,以此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2]。CI 五年复发率为40%左右,复发会造成患者已有的神经功能障碍加重,且增加死亡风险[3]。特别是老年 CI 患者,常具有生活自理困难、认知功能障碍以及医疗干预措施多等特点,对其生活质量、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故患者在首次发病后有必要开展二级预防工作,掌握易引复发患者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CI 患者而言至关重要。
1 老年CI 患者二级预防方式
CI 二级预防主要是指对已经发生CI 的患者采取防护措施,其目的在于改善症状、降低病死率、致残率,同时预防CI 复发。CI 二级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两点,其中一点是寻找、控制危险因素,另一点是可靠的持续药物治疗。二级预防有两个“ABCDE”,缺一不可[4]。
1.1 第一个“ABCDE”
为阿司匹林(Aspirine),其主要是抗血小板凝聚以及释放,以改善前列腺与血栓素A2 的平衡,降低动脉硬化血栓的形成。在临床实际应用中,每天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即可预防CI 复发。B 为血压血脂(Bloodpressurecontrol),高血压可加快动脉粥样硬化发展速度,血压越高患者复发几率越大;高血脂会造成血液黏稠、血流减缓,减少供应脑血量,属于原发性高危因素疾病,有效的治疗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复发。C 为中药防治(Chinesemedicine),中医在防治CI 中具有显著效果,其中包括活血化瘀、芳香开窍、降脂抗凝类中药。D 为控制糖尿病(Diabetescontrol),80%以上糖尿病会造成脂质代谢异常,患者常伴有高血脂、动脉硬化等病症,且血内葡萄糖含量增多会导致血液粘稠度以及凝固性增高,促进CI 形成。故糖尿病患者应食用低热量、低糖的食物,适当地使用降糖药物。E 为康复教育(Education),可经过发放小册、视频以及定期健康指导等途径,对患者进行相应的健康宣教。
1.2 第二个“ABCDE”
A 为积极运动(Accumulatesexercise),适当的运动可加快脂肪消耗速度,减少体内胆固醇沉积,提升胰岛素敏感性,对控制体质量、预防肥胖以及增加循环功能等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是防治CI 的主要措施。B 为控制体重(BMIcontrol),积极控制或减轻体重,促使BMI 控制在18.5~24.9kg/m2,腰围<2250px。C 为戒烟限酒(Cigarettequitting),香烟中含有三千多有害物质,体内吸入尼古丁,可对植物神经进行刺激,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等,以此加速动脉硬化。D 为合理饮食(Diet),合理的饮食干预,可促使体内营养均衡。嘱咐患者可食用马铃薯、香蕉等含钾丰富的食物,以降低血压;同时应多食用粗粮、海藻等富含镁的食物;多食用蔬菜、水果等高纤维素食物。应注意食量与体力活动均衡,以保持适宜的体重。E 为情绪稳定(Emotion),乐观、积极的心态是预防心脑出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
2 老年CI 二级预防的重要性
CI 是世界三大死亡疾病之一,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以及致死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全球性问题。CI 患者中有相当比例人群伴有多种危险因素,极易引起CI 复发。相关报道显示,平均每3 个CI 患者中,就有1 人会复发;经过治疗,CI 复发率可高达14%以上。故 CI 的二级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3 小结
老年CI 二级预防对预防CI 复发具有重要意义,做好CI 患者二级预防,可显著降低整体发病率以及死亡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同时预防CI 的再次发生,减轻患者与国家卫生公共负担。同时患者自身也应熟悉CI 放防治知识,使其了解二级预防的重要性,以此提升配合度,使其能够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工作,促进其恢复,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郭明升,刘娟,郭英杰, 等.阿托伐他汀联用脂康颗粒或强肝胶囊用于脑梗死二级预防效果比较[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22):2400-2404,2446.
[2]饶俊平,余利生,陈培材, 等.远程医疗指导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及依从性研究[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18(12):1343-1345.
[3]邱峰,苗妍,边洋, 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二级预防[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20,19(4):264-267.
[4]江雪银,陈南耀,程朝霞, 等.基于智谋理论的健康教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二级预防依从性的影响[J].广西医学,2020,42(7):914-9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