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必备品格”诠释
- 来源:素质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学科教育,必备品格,价值引领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7-16 14:50
【摘要】体现“学科核心素养”的学科“必备品格”的培育正引起各科教育的广泛重视,学科“必备品格”这个似乎抽象的新概念,其实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体现,是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坚持学科育人的重要体现,它与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是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学科诉求。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以“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审美情趣;身心健康、学会学习、实践创新”为要素,在以上总体框架中,选择重点关注的内容并落实于课程目标和课程教育中,于是近年来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和实践成为立德树人的必然选择。我们日渐明确,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表征是学生在将来面对社会复杂、不确定的情况时,综合应用学科知识、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所表现出来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何以强调“必备品格”?杜威曾感叹过,我们“具有一切知识而迷了路”,无非是人们在学科教育中“育人本位”的缺失。国际上研究核心素养最具影响力的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认为,核心素养是一个动态发展的集合体,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同时应该强调“学习者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育,在此我们应该厘清三个问题。
一、“必备品格”是学科育人的必然选择
在学科教育中强调“必备品格”,并非淡化知识和技能,更不应把知识看作阻碍学生发展的障碍,因为知识是能力的前提,也是学科核心素养之基础,我们应该坚信,向学生传授知识本来就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
然而学科教育不仅仅是知识量的增加,能力水平的提升,更是积极情感体验的获得,对学习兴趣的培育,使学生对学习目标更坚定,态度更执着,学科教育必须挖掘沉潜在意识中的思维能力,激发潜藏在他们内心深处的精神价值,由此笔者认为,学科教育应该是启智的,更应是审美的、舒展心灵的,是学生思想、精神、信念、意志,包括感觉、思维、想象的充分舒展,所以体现培育“必备品格”的学科教育,意味着无数生命个体能在思想的原野上驰骋,在精神的苍穹里神游,唯有如此,课程实施才能实现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以涵育学科的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认识自我价值,发挥自身潜力,让学科教育能励行学科的根本任务,逐渐形成和建构《汉典》所释的“品格”,即“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它决定了这个人回应人生处境的模式”,明确人生方向,成就出彩人生。
二、“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相得益彰
学科核心素养是个集合体,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既“集”又“合”,相互依存的。以往我们曾一度把学科育人外加于学科教学,往往导致课堂教学目标分裂,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思想教育“穿靴戴帽”“油水分离”。成尚荣先生认为,品格和能力可以独立存在和使用,而在实践中,却总是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结构。正是这一结构的集合性、和谐性,才能促进人的整体性发展,进而形成完整的人格。因此,他认为“道德品格与能力不仅相互依存,而且相互帮助、相辅相成,更重要的是必备品格对关键能力有强大的价值引领作用。”
在当前课堂变革的实践中,我们理应从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出发,深入学习和牢牢把握课程标准的内涵特征,形成 “立足育人、基于素养、建构知识、能力导向”的课堂教学基本形态,促进课堂教学价值追求由单纯知识传授向学科素养的整体培育转型。如《创造进化论》作者柏格森所认为的那样,学科教学是基于文本的多元活动,建立意义场域的过程,这种过程反对在教学活动中直接对知识进行接受性传授,强调学生与知识的相遇,实现教学的丰富价值。笔者认为,学科教育中,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关系是学科必备品格是学科关键能力的价值引领,而学科关键能力是学科必备品格的支撑,这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以及儒家文化中“智仁并论”万古不变的时代价值。
三、“必备品格”是学科育人的独特诉求
前文已略微提及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应结合学科特点,选择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应重点关注的内容并落实在学科课程目标及课程实施中。叶澜教授说,每个学生的发展价值,除了一个领域的知识以外,应该提供一种唯有这个学科的学习中才可能获得的经验和体验,提高独特的学科美的发现、欣赏和表达能力。每门课程都肩负着培养学生素养发展、生命成长不可或缺的独特使命。
就培育学科的必备品格而求,各门基础学科都彰显着本学科的独特功能和使命。如语文学科承载着“审美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独特使命;数学学科教学承载着培育“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分析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学科品格;英语学科承载着“增进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并在国际交流中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的学科品格培育使命;音乐学科的必备品格则强调“艺术与审美感知、创意表达或艺术表现,理解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体育学科的必备品格则强调“健康行为、健身方法、体育精神、体育道德及体育品格”等,归根到底,关注学科必备品格的培育则就是强调“学科育人”。
为了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学校于两年前申报的无锡市教育科学重点规划课题《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优化及教学改进研究》进入全面实施中,课题之所以不提课堂教学 “革命”而提课堂教学“改进”,就是因为知识是能力的前提,知识除了自学和建构,少不了老师向学生传授,课堂教学应该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如陈宝生部长曾说:“深化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掀起‘课堂革命’”,细细琢磨,他强调的仍是“改革”,而不是推倒重来。笔者认为,陈宝生部长所指的“课堂革命”,指推倒人人深恶痛绝的满堂灌输、死记硬背、题海战术等,即变“应试课堂”为“树人课堂”,变“师本课堂”为“生本课堂”,变“知识课堂”为“素养课堂”,由此可见,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优化及教学改进”是课堂变革的时代命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