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花的美与经济梦福鼎栀子

  • 来源:海峡旅游
  • 关键字:福鼎栀子,夏花,经济
  • 发布时间:2021-08-26 20:28

  紧接浙江、濒临东海,福鼎牢牢把守着闽地北大门。这里勾山连海,境内超过九成的面积都是连绵山丘,从半空俯视,一层层的梯田犹如堆叠的缎带,蜿蜒曲折闪动着绿色光泽,这是福鼎最为知名的名片——白茶的温床。若在初夏时走近端详,你会发现在油绿的茶田之间还落着大片的“皑皑白雪”,正是栀子花开。

  福鼎栀子的种植及药用史已有258 年,清代李拔所纂《福宁府志• 药属》中谓其“ 山栀子一作枝子,佛书呼为簷匍,花开六出,其实七棱,亦名越桃。”当地野生栀子资源丰富,所结的果实为中医所用。早年间,福鼎本地越洋的商人将栀子果带到了新加坡,深受当地医生推崇,称之为“金贵药材”,于是福鼎多地开始有规模地种植栀子,发展栀子果药材产业。至今,在位于福鼎最北端的贯岭镇分关村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其他生意可以不做,但是栀子生意一定要做”,这是祖宗留下的叮嘱。

  一波三折,福鼎栀子终于拿到城市名片

  “福鼎最早发展现代栀子产业的地方就在分关村,不过,起初我们在这里是作为水土保持林种起来的。”原先在福鼎林业局任高级工程师的孔教授告诉我们。福鼎的山地土质以砂壤土为主,较为疏松,而上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大面积的山地都做为茶园基地,需将杂草除得干净,水土流失的问题也就愈发严重。综合考虑了本地的自然条件及农业资源后,林业部门将目光放在了栀子上:“砂壤土良好的排水性恰好吻合了栀子根系怕水的特性,而且福鼎本地栀子矮小,种上山不怕风刮,又能享受到充足的光照。”确定发展栀子水土保持林后,分关村村民尝试进行扦插育苗,以加快栀子的繁殖步伐。凭借着老一辈福鼎人的努力,九十年代初,几百亩栀子实验田就在分关村的茶园边上初具规模。

  从水土保持林到经济产业林,福鼎栀子的发展史一波三折。据孔教授回忆,1995 年栀子果在药材市场上的价格一路高涨,因此贯岭镇迅速扩张栀子种植面积,至2002 年时已经达到了一万亩左右。但是,在利益的促使下,国内其他栀子产区的栀子果产量也在同步上升,不出两年,果价便陡崖式下跌,果都烂在了田里。2004 至2010 年间,多地栀子田荒芜了大片,果农兴致缺缺,纷纷砍了栀子树改种其他作物,很快,栀子果又呈现出供不应求的状况。而此时,福鼎作为栀子老产区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仅2010 年,福鼎的栀子果产量就达到了3000 多吨,鲜果能卖到均价9块一斤。之后的2至3年内,贯岭镇及其周边的栀子种植面积加起来共有 7 万亩,福鼎的栀子产业至此达到了一个阶段性顶峰。

  “福鼎栀子正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例子。”孔教授说道,这位头发已经斑白的老人自2001 年起就加入福鼎栀子的培育事业。为了提高福鼎栀子的优势,她曾花了半个月跑遍全国几个主要栀子产区去收集品种。对比发现,不论是外观、产量还是内含物等方面,福鼎栀子都独占鳌头。于是培育小组又选出8 个福鼎本地品种进行比较,最后将“分关1 号”作为推广品种。除福鼎之外,也在周边的柘荣、苍南、泰顺等地推广种植,连同福鼎本地加起来至少已有 10 多万亩。2018 年对于福鼎栀子是无比重要的一年,经福建中医药大学与中科院的两轮研究,“分关1 号”最终定种并取得了良种证明。这一年福鼎的栀子果占领了全国七成以上的药材市场,迎来新的阶段性顶峰。另一方面,政府也意识到栀子产业可以走得更远,发起首届福鼎栀子产业大会,邀请产业专家共同讨论福鼎栀子的发展之路。孔教授分析道:“种栀子与种白茶不矛盾。白茶需要用好地,而‘分关1 号’在最差的地上也能种得风生水起,二者的产季也不冲突,刚好形成了互补产业。”多喜临门,福鼎栀子又向前迈了一大步。

  原本任其凋零,如今也要走花路

  我们到达贯岭镇当天艳阳高挂。沿着盘山公路一直向上,一株株栀子紧密而整齐地夹道簇拥着我们,零星有几个头戴斗笠的花农正在栀子花田间不紧不慢地采着花。停在路宽处,也学花农下田采花,一颗颗栀子果挂得累累,相较之下花显得稀疏,但因为整个山头都是栀子树,远眺也有“白雪”连绵的场景。询问得知,前几日连着大雨,提前宣告了栀子花期的终结,往年这场“白雪”是能美到端午后的。好在贯岭海拔较高,这里的栀子开放稍晚,总算还是让我们赶上了一些栀子花海的影子。

  也幸好开得稀疏,不然我们怕是要被栀子浓烈的香气淹没了。栀子香一点也不内敛,反而显得猛烈直接,在汪曾祺的家乡高邮被唤作“ 碰鼻子香”。福鼎人习惯摘两朵栀子花苞别在衣襟上,或在家里栽上几盆,修修剪剪保持着可爱的样子以做观赏,香气也若有似无地氤氲屋内,闷燥夏夜里给人一丝宽慰。“玉质自然无暑意”,南宋女词人朱淑真说的就是这一份温柔。

  只是品赏和闻香还不够,福鼎人自古就有喝栀子花茶的习惯。不像茉莉绽开时才吐香,栀子花苞未开时,香气已经有袭人的架势了,摘下来稍稍晾干就能与本地的白茶拼堆窨制,待茶吸饱了栀子香气,挑去花苞只留茶,泡一杯口感温润、带着栀子幽香。一般窨制2 到3 次即可,制法简单,滋味却悠长,堪称是两种本地特产的珠联璧合。不过栀子窨茶只是福鼎人的日常风雅,作为经济产业,出风头的还是栀子果泡茶,主打其保健功效。如孔教授所说,栀子果的产业链很长,除了入药还有食品加工、亚临界提取分离、渣利用等用途。这几年福鼎的栀子果产量已经超过了整个药材市场的需求,综合利用也在稳妥进行,但是栀子花大多就只能任其零落。

  “当年我们大规模种栀子,既是为了山地开发,也是为了扶贫,因为都种在偏远地区的贫瘠土地上,栀子产业如何发展,关系到3 万多户农民的生计问题。”孔教授介绍道。采摘栀子花并不影响果实,因此栀子产业大会后,福鼎人也开始琢磨如何利用栀子花。如今,古法栀子窨茶又重新出现在福鼎人的生活中,有本地企业开始与国内一些知名茶饮品牌建立稳定的供货关系,试图将福鼎的旧日饮茶记忆推向大众市场。同时,栀子在日化美护行业的潜力也受到了重视。此前市场上的栀子味日化产品多靠香精调香,2016 年,一些本土企业开始尝试着使用高温蒸馏与低温萃取两种方式提取栀子花水,供给广州、深圳等地的日化品牌,并自主研发了喷雾、面膜等衍生产品。在福鼎栀子花产业科普馆内,陈列着使用福鼎栀子开发的各类产品,孔教授打开一瓶1 年前生产的栀子纯露喷洒在空气中,凑近轻嗅,浓郁已经散去,只剩清香,令人身心舒畅。

  “对于栀子花的综合利用,我们只开发了一小部分,未来还是未知。”谈起栀子花的应用,孔教授坦言道,但是她相信,福鼎栀子的发展前景充满了希望。这4 年来的探索只是个开始,福鼎栀子花的路尚在起步阶段。在刚刚过去的6 月5 日,福鼎栀子取得了农产品地理标志,这意味着福鼎栀子又多了无数可能,花路未来可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