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田径运动员赛前过度紧张和焦虑的解析
- 来源:教育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赛前心理,紧张,焦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9-10 14:12
摘 要:对运动员进行心理素质训练是现代竞技体育比赛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训练环节,也是取得比赛胜利的主要手段。通过对赛前紧张和焦虑所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呼吸调节法是克服赛前紧张和焦虑的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并指出运动员的期望值不宜太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奋斗目标,专门性心理训练能达到消除运动员过度紧张心理和稳定情绪的作用。一场比赛的胜负,并不单纯决定于运动员的专业技术和身体素质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还决定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
随着运动竞赛的发展和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心理因素对运动竞赛的影响作用。美国格鲁波先生在 1984 年奥林匹克科学大会上发表论文指出“低、中级运动员心理因素对技能影响占20%,生物力学因素占80%;而优秀运动员正好相反,心理因素影响占80%,生物力学因素占 20%。”可见,在高水平比赛中心理因素起着决定性作用。情绪能激励运动表现,也能抑制运动表现。积极活跃的情绪能点燃你勇攀高峰的烈火,但当激情转化为焦虑或者进攻转化为愤怒时,就可能出现偏差。紧张和焦虑属于情绪状态中的一种,是许多运动员在比赛前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心理状态。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在电子阅览室及图书室收集大量有关的文献资料并对这些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2、归纳总结法:通过对文献资料和运动员比赛前各种状况的分析总结并进行归纳。
二、结果与分析
1、田径运动员进行专门性心理训练的任务及意义。心理训练就是以心理学理论的科学依据,根据运动项目、运动员的类型及社会运动员心理影响,通过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有目的、有意识地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施加影响,使运动员学会调节自己心理状态的各种方法,为更好地参加训练和比赛争取优异成绩做好心理准备的训练过程。由于人的心理是大脑的机能表现,所以心理训练也可以说是对运动员的大脑进行有目的的系统训练。(1)心理训练的目的及任务。心理训练的目的在于培养和发展运动员在紧张训练和比赛中所必需的心理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并使其对训练和比赛具有良好的心理准备和稳定性,最终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心理训练的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 培养运动员具有适应本专项需要的各种心理品质和心理能力。其次. 加速运动技能的形成和提高技术,战术的熟练程序。第三. 形成运动员对运动训练的良好态度,创造运动的员的心理状态,提高适应比赛的能力。第四. 克服运动员的各种心理阻碍,以保证训练和比赛的顺利进行。第五. 促进运动员疲劳的恢复。(2)心理训练的意义。主要在于使运动员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更快地得到完善和发展,形成参加训练和比赛的最佳心理状态,有须从事体育工作的名人曾提出:比赛的成功率30% 归于心理,70% 归于其他,可见,心理训练对取得胜利和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田径运动员在赛前心理紧张、焦虑的成因。紧张是人在某种压力环境的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适应环境的情绪反应。紧张反应可能是适宜的、积极的,也可能是不适宜的、消极的。适宜的紧张能使人集中注意力,提高思维敏捷性和反应速度,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不适宜的紧张则会分散注意力,引起思维迟钝,动作反应减慢,降低工作和学习的效率。过度的紧张会干扰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认识活动。因此,保持适度的紧张是完成各项任务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1)运动员赛前心理过度紧张与运动员过去的比赛经验有关。有些运动员在过去的比赛中有过紧张、焦虑的现象,于是一到比赛就会产生恐惧感,形成了条件反射,比赛的时候就会心有余悸,担心自己会因紧张而得不到好成绩,出现了“比赛焦虑”。例如,朱建华在1983 年赫尔辛基世界田径锦标赛上,由于出现了一次意外事故引起混乱,他只得了第三名。在第 23 届奥运会上,情况又恰恰同1983 年完全一样,由于意外情况的发生引起朱建华心情紧张,影响了他的正常发挥。(2)运动员赛前心理过度紧张与运动员对比赛的期望值有关。有的运动员给自己定的目标很高,一定要夺取冠军,于是比赛时总担心自己不能如愿以偿,结果由于心理压力太大,引发了比赛前的焦虑,反倒制约了自己能力的发挥。
除了上述几种原因之外,还有其它方面的因素,如比赛对手的强弱、教练员的表情等因素,也值得注意。
三、结语
目前,我们一直都在利用詹姆士—兰格学说: 这一原理来帮助运动员通过探制表情来控制赛前焦虑。随着各国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员之间在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小,一场运动比赛的最后胜负,往往不单纯决定于技术和身体素质方面的差距,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决定于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同样,在一场激烈地比赛中,两个势均力敌的运动员胜负的因素不是技术和身体素质上的差距,而是心理素质。运动实践表明,心理因素已成为现代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的重要内因,培养运动员的心理品质 和心理素质成为提高运动成绩、争取比赛胜利的关键条件之一。可见,在运动员比赛和运动员训练中,心理因素已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环节,它在比赛和训练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静析, 严成根. 世界冠军与运动心理[M].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7.
[2] 叶奕乾, 祝蓓里. 心理学[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7.
[3] 马启伟, 张力为. 体育运动心理学[M]. 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6
[4] 约翰·赛尔. 运动员心理训练指南[M].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9
[5]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 运动心理学[M].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8,4
[6] 马启伟. 体育心理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9 [7] 文超, 王保成等. 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