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中有效渗透核心素养
- 来源:新玉文艺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9-15 18:56
摘 要:社会的飞速发展让人们看到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一轮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开展。教育的关注点已经由原来一味的关注学生的成绩,转变为如何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对于每一名高中数学教师而言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难题, 即如何将核心素养渗透到实际的教学当中去, 本文将重点探讨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以更好地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好教学。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要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教学设计是教师对一堂课内容具体、详细的设计和记录。也体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方法、思维。在新课程理念下,数学教学设计的重点应该是培育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一、理解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的本质是描述一个人经过数学教育后应当具有的数学特质,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阐述了当代学生需要掌握的六个数学能力,个人认为数学的核心素养的提出并不是要学生会做多少题,考多少分数,更重要的是希望提高学生的能力。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视角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这就是我们所讲的“知识之后,剩下的东西”,这才是学生终身受用且影响他一辈子的东西。
数学核心素养是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形成的,学生通过学习,不断积累数学知识,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思维能力也会逐步得到提升,进而在面对现实问题的时候,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去思考,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
二、教学设计中数学核心素养的渗透
( 一)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突出数学核心素养
教师撰写教学设计首先要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针对每一个具体的数学知识点能够揭示出其中蕴含的数学核心素养,并且通过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能力,提升素养。要明确学生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能达到什么样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提升了什么样的能力,如何通过数学知识的积累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例如,在斜率概念的引入环节中,通过桥面的坡度让学生能在情境中发现数学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画直线斜率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的素养;利用倾斜角和斜率变化关系的图像建立形与数的联系,描述、分析两者关系,进而培养学生直观想象的素养;通过斜率公式的推导及其应用,学会有逻辑的思考问题,探究运算思路,选择运算方法,形成合乎逻辑的思维品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数学运算的素养。
( 二) 教学设计中问题的设置要有层次性
核心素养能力的提升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善于用环环相扣的问题将教学活动层层推进。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思维的生长点,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站在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培养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倾斜角与斜率一节,第一步:先引入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第二步:用“几何画板”展示随着倾斜角的变化斜率也随之变化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考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首先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抽象的素养,然后通过用动态实验演示,增强直观性,突破难点,帮助学生更地好理解刻画直线倾斜长度的两个量的数形关系,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直观想象的数学素养。
( 三) 教学设计中要重视对过程的创新设计
数学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现成的结果,最重要的是经历这些结果的形成过程,理解知识的本质,提高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适当的环节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探索新知识的形成、发展、完善的过程,包括概念的生成过程,定理法则的发现过程、证明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究过程,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等等,经历这样的过程,学生自主探索获得了知识,感受了成功的乐趣,自然也就增强了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信心和毅力。相信如果教师的教学中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重视对过程的创新设计,不仅可以很好地实现过程性教学,而且也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索中来,最终达到提高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
三、结语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数学学习的灵魂,为理解数学学科的本质,教师设计数学教学模式以及开展数学评价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将继续努力把更好的教学方法逐步渗透到教学设计中去,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具有数学综合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 年版)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张华. 论核心素养的内涵[J]. 全球教育展望,2016(4).
[3] 陈奉奎,刘夏. 构建“四有课堂”落实核心素养[J]. 数学通讯, 2019,(3):46-47.
作者简介:鲍姣姣(1994—),女,汉族,安徽铜陵市人,安庆师范大学数理学院学科教学(数学)专业2020 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学教学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