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中语文教学
- 来源:《广东教育》(综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高中,语文,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09-29 18:34
在教学中渗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 是语文教师落实新教材单元人文主题的需要, 更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教师可从“品读古诗文,对话先贤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研读现当代文化, 走近名人传承伟大精神” “以读促写, 增强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 三个方面着手, 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语文教学中落地生根。
一、品读古诗文, 对话先贤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实践中, 我们可充分利用古诗文中的崇爱国、重民生、尚正义等精神, 使学生提振文化自信, 涵养正确的价值观。
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课堂教学活动为例: 1. 创设作品学习情境。先诵读掌握诗意, 感悟诗人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怀, 接着联系岳飞的《满江红》, 或吟诵, 或歌唱, 以激发共情, 最后将其与不同风格的宋词《声声慢》进行对比阅读, 感悟国家兴亡与个人生活的关系, 从而认识到今天的富强、和谐的可贵; 2. 创设课后阅读情境。课后与学生一起阅读刘庆武的《夜阑卧听风吹雨———流传千古的爱国主义诗词》一书, 让一首首爱国主义诗词滋养心灵, 丰富精神, 陶冶情操; 3. 创设个体感悟情境。结合建党100 周年,从感动中国人物和中国精神的角度出发谈谈家国精神在抗疫等方面的巨大力量, 并写下自己的感悟。这样的建构紧紧围绕着现代人文主题, 能够增强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
在文言文方面, 引导学生了解人物事迹, 了解他们的精神风貌, 深入探究他们的优秀品质, 从而凝聚一个优秀人物身上所体现的核心价值。多诵读, 多探究, 就有可能很好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正含义。例如, 在教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 教师让学生进一步思考: 对于治理一个国家而言, 子路的发言主旨是 “不挨打” (即“强兵”); 冉有的发言主旨是“不挨饿” (即“富国”); 公西华的发言主旨是“知礼节” (即“文明”); 而曾皙描述的是一幅春日郊游图, 却得到了孔子的赞许, 为什么呢?通过这次课堂讨论, 学生们在倾听与思考中发现: 曾皙描述的是一幅太平盛世图, 他志在追求人民的幸福。富强、文明的最终目标就是为了人民的幸福。教师善于抓住时机, 告诉学生: 今天国家举全国之力战胜疫情, 就是为了人民的健康和幸福。这样, 学生在与先贤对话中领略了传统文化的智慧, 思考其现实意义, 增强了文化自信。
二、研习现当代文化, 走近名人传承伟大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要将价值观生搬硬套地灌输给学生, 而应讲究方法和策略, 在恰当时机找准切入点进行教学渗透。
例如, 在《沁园春·长沙》教学活动中, 教师以“走近伟人” 为主题, 引导学生复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雪》《忆秦娥·娄山关》这两首词, 在毛泽东的多篇诗词中加深对伟人的了解。这样一来, 大部分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了诗人的远大理想。同时, 从自然和谐生态图的意境分析中, 带出当时黑暗的时代背景, 这让我们学生深刻感悟到: 一旦出现不和谐的社会生态, 我们就需要进行改革, 建立一个保持自然与社会生态均衡发展的生态统一体; 由“万类霜天竞自由” 引申到实现“中国梦”, 进而通过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思想来进行阐述: 当年毛泽东同志正是“自由” 地驰骋在这片祖国大地上, 才能带领大家一步步走进绚丽多彩、生机盎然的新世界。这样自然地过渡到对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 增强了学生传承伟人精神的自觉性。
三、以读促写, 增强学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识
在平时的课堂练笔中, 我们可以结合教材, 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二个角度出发, 设置题目, 以读促写, 使核心价值观往学生心里走。
教学《喜看稻菽千重浪》一文, 教师采用以读促写法, 从三篇通讯主人公的共同点出发, 要求学生以通讯的形式写一名熟悉的校长或其他教师, 向校刊 “致敬最美的您” 投稿。这一写作训练对学生进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 引导学生思考: 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当今社会, 我们应具备哪些品质?
除此之外, 在开展“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 的单元教学过程中, 教师设置了三个活动: “认识多媒体” “善用多媒体” “辨识媒介信息”。在第三个活动中, 教师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资源《涵养媒介素质, 才有最美和声》。然后, 让学生结合网络歪曲、抹黑英雄的不当行为, 针对仇某等恶意诋毁贬损5 名卫国戍边英雄的事件写一篇时评。在写这篇时评的过程中, 学生能辨识信息的真伪, 在行文中义愤填膺, 对不当行为进行了抨击: 有的说“我们要努力净化网络空间”, 有的说“既要守住法律底线, 也需要打造精神高地” ……这些观点闪耀着“和谐、法治、爱国、友善” 的人文思想。通过以读促写, 既提升了学生媒介素养, 又使学生在思辨中彰显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责任编辑黄铭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