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乐感培养策略的探究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初中音乐,乐感培养,听觉训练
  • 发布时间:2021-11-18 21:27

  【摘要】初中是升学的重要时期,以至于教师将全部精力投入文化教育中,致使其忽略了音乐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应改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创新授课方式,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途径。乐感是音乐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为此,教师应增强对该方面的重视程度,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促使其树立音乐自信,感受音乐的魅力,从而发挥音乐教育的最大价值。

  乐感,是人们对音乐的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的统称,优秀的音乐感知能力,能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由此产生情感共鸣。基于这一目标,在教学中,就要加强乐感培养,通过音乐课程教学形式的创新激发学生,帮助其夯实基础,在不断欣赏、思考中提升感知能力,促进乐感培养,由此落实目标,下面我将结合实际从不同方面具体阐述。

  1 结合教材内容,创设问题情境

  由于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重,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其需求。为此,教师应运用多元化的方式来创新教学模式,以便筛选出适合的授课手段,以此提高教学质量。经过实践发现,问题情境是最常见也是最适用的一种授课手段,能够弥补传统教育方式的不足,为初中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培养其乐感。为此,在音乐课堂上,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与整合,以便挖掘其深层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提取问题,将其作为线索来引导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充分了解教材内容,以此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七年级音乐下册《锦绣江南》一课为例, 在上课前,教师应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再运用知识框架的方式将教材中重要的知识点整合起来,以便设计问题情境。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提出:"江南民歌小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这一问题, 以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使其对锦绣江南产生学习兴趣,以便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有效地进行学习。教师应运用多媒体展示锦绣江南的美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欣赏歌曲。同时,应要求学生认真倾听,让其在聆听的过程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了解江南丝竹小、细、轻、雅的特点,便于初步感受锦绣江南的魅力, 了解江南歌曲的特色,以此提高其乐感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深度挖掘教材内容,感受歌曲的旋律、音节、节奏,便于体会其情感, 以此提高认知能力以及理解能力,有助于实现乐感能力的培养。

  2 强化学生的听觉训练

  提升学生的听觉能力是培养乐感的重要举措,为了可以让学生在听力方面得到更多的训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音乐作品并且反复聆听,进而使听觉可以得到有效的刺激。在此过程中对音乐类型的选择异常关键,教师在挑选的过程中也要注重音乐作品的多样化,同时要求学生可以在聆听音乐的时候感受到音乐世界的魅力,从而在潜移默化的影响过程中提升自身乐感。培养学生的乐感、加强听觉训练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因此教师应格外注重听觉训练的长期性、规律性以及有效性。

  3 注重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乐感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想要让初中阶段的学生可以得到合理的乐感培训,就需要从实践的角度进行对应的培训展开,这是确保最终教学效果的重要一步,也是需要进行合理考虑的一方面,同时也是容易被忽略的一方面。因为现在部分教师过于重视对应的音乐知识的培训,而忽略了对应的实践教学,导致学生所得到的音乐积累较为悬空,失去了实践中应用的意义。

  针对于这一情况,必须要重视起整体的初中音乐课堂的实践,以此来保证整体的的乐感培训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的情感领悟,通过实践的方式让学生抒发自己的感悟,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对应的点评,以此来使得学生的乐感不断精进。

  如在进行《踏雪寻梅》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实践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乐感。在教师进行了对应的教学之后,可以将提前准备好的纸张分发给学生,让其将自己的对整首音乐的感悟进行书写或者绘画,要求一定要情感真挚,并在时刻注意对应的用词,不求辞藻华丽,但要可以表达内心的情感。最后教师可以选择描述较有特色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和表扬,以此来保证最终的教学效果。

  通过这种方式的训练可以让学生对自身的整体乐感有清晰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的更高一步追求和提高。同时这种音乐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又可以从根本上充分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其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我的乐感。

  4 加强教师引导

  教师是教学中主要知识传播者,也是课程教学内容和进度控制安排人员,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乐感,教师应发挥自身作用,对学生加强引导,鼓励学生通过增加练习方式,并提供相应指导,以此不断提升乐感。在具体进行教学中,首先,教师应在音乐教学中对学生引导与鼓励,使其主动参与到知识学习中。大量心理学家有关研究表明,学校中教师对学生行为给予肯定、激励和赞赏时,学生会产生愉悦和积极情绪,甚至出现热情饱满、信心百倍状态,主动投入到学习环节中。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想提升学生参与积极性,使其可主动发挥自身能动性和创新思维作用,教师需要利用鼓励方式,促使是积极参与学习、探究以及大胆创新,同时利于培养学生创作和实践能力,这对培养学生乐感具有良好效果。其次,利用多种教学工具或现代化先进教学技术, 为学生营造适合音乐练习的氛围和条件,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乐感。再次,课前应制定有计划的科学训练方式,全部训练内容围绕唱与听展开,并将课上和课下,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起来。最后,教学引导环节中应提升对学生不同特点掌握程度, 实施针对性指导和鼓励,如对性格内向学生,鼓励并支持其参加大合唱比赛,对于性格外向学生应指导并为其提供参加独唱或独奏比赛机会,为其节奏感培养创造条件。

  5 开展课外活动,提高学生乐感素养

  初中音乐教师要认识到,学生音乐乐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仅靠课堂教学内容的学习是不够的,教师要在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将乐感的培养由课堂延伸到生活中,在生活中强化学生的乐感。大部分学生对流行音乐非常感兴趣,教师可以抓住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组建音乐社团,还可以开展音乐讲座活动,通过多渠道给学生带来启迪,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结束语

  总之,就目前的教学成果来看,快速培养学生乐感并不是轻易能够达到的,因此,教师应在教学的过程中标新立异,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尝试,力求寻找出最适合现代中学生的教学方法,同时也需要各个方面的配合和支持。响应国家素质教育的号召,积极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为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马明明.初中音乐乐感及音乐鉴赏教学分析[J].成才之路,2014,(33): 44-44,45.

  [2]黎岚.关于初中音乐乐感与音乐欣赏教学的分析[J].北方音乐,2016, 36(19).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