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历史分层教学策略探究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核心素养,初中历史,分层教学
  • 发布时间:2021-11-18 21:28

  【摘要】初中历史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科目,对于学生的思想观念与行为习惯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历史教师在实际教学进程中,应该意识到学生之间所具备的差异性,并且应该合理设定教学目标,将学生的学习能力培育放在首位,从过去的“成绩论英雄”教学模式中突破出来。初中学生因为正处于青春期,其心理思想还不完全成熟,对于单一乏味的历史学习极有可能产生排斥心理。因此,历史教师应该应用分层教学法,对学生因材施教,从而让每一名学生都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产生热情。基于此,下文将对核心素养理念之下的初中历史分层教学措施进行分析与阐述,旨在为初中历史教师提供些许建议与思路。

  一、分层教学的重要性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进程中进行分层教学,可以最大程度尊重不同层次与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思维发展水平、认识结构的差别。在实际教学进程中,历史教学不同的教学目标与教学手段,可以充分覆盖每一名学生,实现全体学生的进步。

  (一)照顾学生发展差别

  因为初中学生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学生的认知能力、思想意识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差别,使得学生在历史学习进程中的学习成绩与学习状态截然不同。在实际教学进程中,因为学生所具备的差异性,使得学生对于历史教材的内容具有不同的理解程度。在过去不分层的历史教学课堂中,不同学习能力与理解能力的学生面对相同的问题,会出现能力较差的学生难以回答,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觉得过于简单不愿意解答的状况,限制了初中历史课堂的质量提升与学习成效进步。但是在历史教学分层的角度之下,教师给予不同难度的题目来让不同能力的学生进行探索研究,可以促使存在差别的学生都最大程度应用已经学习的知识去解答问题,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垒实。分层教学法的应用可以尊重每一名学生,促使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都得到全面完善的发展进步。

  (二)提升学生学习思维

  分层教学最为主要的特性就是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标准与学习任务,在这一特性之下,历史教师会给予学生具有差别的练习题目与作业布置,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在竞争机制之下,学生也会接受不同程度的挑战,从而发展提升自身的学习思维来达到更加难与更加高的等级层次。除此以外,在竞争机制之下,学生也会通过持续不断的交流互动来形成思想形态方面的思维交流,从而在班级中形成互助、互相追赶的学习氛围。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多元化互动学习模式的进行,有益于推进学生的历史学习成绩,帮助学生获取积极向上的学习思维,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分层教学措施

  (一)规划分层任务,引领自主预习

  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规划设定相应的分层任务,引领学生主动自发预习新知识。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分组,如A、B、C 三个小组,A 组学生的历史基础较好,并且学习能力较强,B 组学生学习能力与历史知识基础水平一般,C 组学生学习能力与历史知识的掌握水平都相对较差。教师在布置分层任务时,对于C 组学生,教师可以安排其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基础问题的探索研究;对于B 组学生,教师可以让其进行适当拓展;而对于A 组学生,则应该让其结合教材内容分析历史现象。通过分层预习任务规划,可以实现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提高学生课堂效率,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授夏商周的更替这一课程时,这一课程主要讲授了逐鹿之战与禅让制的起源。这一课程中的重点与难点是禅让制的实际本质与内在含义,远古传说与史实之间的区别与关联。历史教师在引领学生学习这一课程内容之前,可以先向学生布置规划分层预习任务,对于B、C 层的学生,教师则需要其进行资料的收集,了解认识关于禅让制的传说、大禹治水以及炎黄二帝的历史资料分析;对于A 组学生,则不单单应该收集相关资料,还应该让学生思考探索这些历史传说对于历史研究的意义与作用,以及禅让制的实质与内在含义。在课堂教学进程中,历史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所收集的资料,并谈一谈依据资料所得出的结论依据。B、C 组的学生可以详细分享自身收集的资料,A 组学生可以在这一基础上讲授自身的见解与看法,完善高效的课前预习使得不同能力的学生都可以积极加入到课堂交流之中,推进了历史课堂学习质量的进步。历史教师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与学习能力进行分层任务布置,促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进程中最大程度发挥能力,激起学生学习热情,同时使得学生获取成就感,提高了学生的历史素养。

  (二)分层提问,提升学生学习热情

  历史教师在进行历史教学时,可以规划设计分层问题,引领各个水平层次的学生都加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程度。在过去的历史课堂中,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不喜欢加入到课堂互动环节中,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课堂质量的提升。因此,历史教师应该合理分层设计问题,提升互动水平,实现学生历史思维的形成。

  (三)分层练习,实现学生发展

  历史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可以通过设计规划分层练习模式来实现学生的进步发展。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基础性练习题目,实现巩固所学基础知识的目标;对于学习能力优良并且基础知识掌握程度较为完善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拔高型的题目,激起学生的学习斗志,实现学生在历史学习中得到提升。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进程中应用分层教学法,可以有效培育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并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但是分层教学法在实际应用进程中相对复杂,并且注意事项颇多,需要历史教师长期坚持,不断探索,才可以有效推进全体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历史教师在应用分层教学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应该依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学习能力进行教学措施的设定,引领学生主动自发探索,提升学生课堂参与程度,通过互动交流开拓学生历史思维,从而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霞玲.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9(19):29.

  [2] 杨金玲.电子书包实现初中历史学科的分层教学[A].武汉市创读时代出版策划有限公司.荆楚学术(2020 年3 月)[C].武汉市创读时代出版策划有限公司:武汉创读时代出版策划有限公司,2020:1.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