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究
- 来源:中小学教育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11-18 21:35
【摘要】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中,教师一直努力做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这是每位老师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可是真正在一线教学的老师会发现这个要求想要切实做到并不容易,尤其是语文课堂,处理不好就很容易变成照本宣科。要想让学生多思考,多交流,多发言,合作学习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式方法,如果行之有效的话,不仅可以让学生很好得吸收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引言
语文这门学科一直都是小学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性学科,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施行,教育方式应做出相应的改变。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加入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语文教学发挥出应有的效果。教师应重视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打造一个高效化的语文课堂,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
合作学习组成因素众多,其中包含合作、学生以及学习。从全局角度分析,教学主体为学生,合作仅是表现形式的一种,其核心就是学习。目前,合作学习被广泛应用,如果教师欠缺教育引导,那么学生在合作学习期间就无法养成良好的习惯。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育行业对学生合作学习意识以及能力越发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科学、合理地采用教育方式,并将其与合作学习理念相结合,可以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感悟理解能力。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要积极运用合作学习,原因如下:第一,积极响应当前教育改革的实际要求,并且依据当前学生实际需求以及社会发展需要,对素质教育体系及全新的教学体系予以重新构建,并且坚持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第二,应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第三,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共赢的优秀品格,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并且增进同学之间的情谊。总之,在小学时代,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习惯,不论对学生未来的生活与学习,还是步入社会后的工作,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小组具体分工,重视发挥学生的潜能
语文这门学科中的很多知识都是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很多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有时候仅仅凭借着学生个人的思考,是无法得出具体的教学答案的。通过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一起在小组中进行思考,让学生之间的讨论变得更加具体化和形象化。学生之间互相讨论,吸收有益处的意见,发挥每个学生的力量,让学生获得一定的学习自信心,体会到语文这门学科的实际作用性。另外,为了切实保证语文应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取得应有的效果,在小组中选出一个合适的学生作为小组长,让学生之间加强凝聚力,对于语文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总结和思考。
例如在学习“书戴嵩画牛”这一课时,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选择了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作为基本的教学形式,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为学生在课堂上设置合理的小组讨论问题,比如在本节课的学习中,由于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是一篇文言文的内容,需要学生先做好翻译工作,将文言文的内容先翻译成白话文的形式,再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让学生在读懂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探究,让学生利用自己的话语,来讲一讲本节课中所讲述的故事。学生在小组中,需要先自己进行翻译,然后每个人再将自己翻译出来的故事在小组中进行讲述,其他人进行倾听,针对于学生翻译错误的地方进行纠错。学生在理解了文章的含义后,才能感受文章中所蕴含的基本道理。
(二)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第一,成功的小组合作学习应建立在一定的学习任务上,这个任务要有一定的难度,每个组员应被分配明确的学习任务。第二,教师还应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如参考书、线上教学视频等,促使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第三,教师还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设定清晰的合作学习流程,并鼓励学生在有序发言的基础上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第四,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让学生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吸取经验,做到举一反三。
例如,在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飞向蓝天的恐龙》的教学中,笔者就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课文详细地介绍了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变过程,鉴于学生独立理解课文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将学生分为7 个合作小组进行学习。在活动中,组长按学习任务表组织学习,组员通过学习任务表呈现学习进度,组内讨论完毕后再进行组间交流,最后由笔者对小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本次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在听、说、读、写、交流、反思等方面均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设计问题,促进学生学习实效性
小组合作交流需要有效的问题设计,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设计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问题,让学生可以在问题的引导下积极合作交流,从而提升语文素养,当前,很多教师在设计问题的时候存在着随意化的现象,而这样的现象就会使小学生的合作交流走进一个误区之中,他们交流并没有实效性可言,学习也将在一种被动的情绪下完成,这不利于学生的思想发展。
例如在小学语文《落花生》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设计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兴趣,让学生的交流更加有效。“同学们,在合作交流问题的时候,大家要集思广益,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大家的自主阅读文章,合作解决这几个问题:1.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2.在这篇课文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话?3.这篇文章给予了你怎样的启示?4.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在这些问题的设计中,教师不仅关注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而且还关注了学生思想品质发展。设计有效问题,不仅需要教师研究教材,而且还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以学情为依据展开教学活动,从而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价值,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团队中展现自己的才情。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切实激发出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教师应认识到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价值性,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对于教学内容进行深入性的学习,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进行深度合作,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李丹.小学语文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功能[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10):27.
[2]王彤.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探究[J].中华少年,2019 (28):142.
[3]朱海燕.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J].科普童话,2018 (30):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