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课堂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来源:学习导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传授,激发,挖掘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12-11 21:31
摘要:中学数学是一门极具艺术的学科,是我们的基础学科,也与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数学基本知识的传授主要是在数学课堂上完成的。数学内容本身也丰富多彩,很多知识本身就可以吸引到学生的学习兴趣。诚然,并非所有数学知识都是有趣的,有些时候部分数学知识讲解起来比较复杂,学生听起来也会感觉枯燥无味,对此没有太多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深度挖掘,找出高效的办法使在中学数学课堂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孙子兵法有云:“攻城之下,攻心为上”。改变,从心开始 [1],对于数学这门抽象的学科而言,在课堂上如果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那就很难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去理解难点,把握重点。那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们就只能在课堂上在恰当的时机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便学生能在这堂课更好的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从而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那么,在数学课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是关键。
一、换位思考,师亦为生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但传道授业解惑并不是能讲出来就算完成任务,而更多的应该是如何把问题讲得让学生理解得更快更顺畅更彻底,而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至少有两种办法,一是把问题讲简单点,二是讲简单点的问题,但很显然讲简单点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也不是一个数学老师应该做的。所以,只能采用第一种办法,把问题讲简单点,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那如何把问题讲简单点呢?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向学生学习,看看学生是如何想问题的,同时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做好“人生教育[2]”。而不是单纯的为讲课而讲课,有些东西老师肯定觉得简单,觉得没有什么难度,觉得就是那么一回事,觉得不怎么讲学生也能容易理解。但事实上并不是这一回事,由于学生的知识层面以及认知水平,有些问题学生确实是不易理解地,这时候就非常有必要站在学生角度去思考问题,让问题简单化。
二、把握主流,改编例题
兴趣是孩子的第一老师,但是在课堂上单纯地传递数学知识肯定是不科学,而且数学很多抽象的问题学生可能很难理解,这时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讲解相关知识点或者题目的时候灵活处理,把握主流,抓住绝大多数学生的兴趣点或者关注点,这样在数学课堂上既能活跃学生课堂学习氛围又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那又如何把握主流,激发学生兴趣呢?这里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在讲解映射概念的时候,就先去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点,比如大多数同学都喜欢玩一款叫王者荣耀的游戏,于是我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去简单了解和体验了一下王者荣耀这款游戏。于是在课堂上我就给学生了一个例子。例:假设我们班有五位同学准备组成一队玩王者荣耀,把这五位同学分别记为集合 A={甲,乙,丙,丁,戊},记王者荣耀中的五个角色为集合B={曹操,妲己,后羿,黄盖,老师},现在你们随机匹配,然后通过这个例子,接着很顺畅地引出和解释了映射的概念,随后又把这两个集合换成了数集,但是换成数集时,集合A 表示他们学号,集合B 表示他们最终比赛的排位,通过集合变化又顺利给出了集合的例子。整堂课学生听的非常投入,而且也在欢声笑语中真真正正理解了映射和函数的概念以及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三、适当点名,活跃课堂
数学很抽象,有的东西可以结合学生兴趣讲些相应例子,但是数学中有的课很难举出令学生感兴趣的例子,而且每堂课那样讲也会耽误很多时间,数学很多东西终归要落实到学生自己那里,让学生自己去消化理解和吸收。但是往往这样平淡的讲一堂课,尤其是习题课或者很难理解的课时,学生一旦听不懂就非常容易走神,这时候,作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就应该发挥自己的一些智慧了,比如,在讲解难题时说句大家非常熟悉的话——是时候展现真正的技术了,绝对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还可以适当点点学生的名字,但是又不要只点名字而又什么都不说或者什么都不做。
如果发现有同学上课走神了,你可以说某某快快回来,或者直接点名让他回答一个问题;如果发现有同学上课讲话,你可以说某某两个在下面窃窃私语,或者某某两个在深入探讨这个问题,请他们来阐述一下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如果你发现某某上课一直低着头不敢直视你,你可以说某某正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或者某某正在对这个问题进行仔细探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对这个题有什么高见。
实际上,课堂上老师应该仔细观察,发现学生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要及时纠正,而这个时候可以采用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适当点名,这样不仅能激发被点同学的数学学习兴趣,还能引起其他同学注意,达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目的。
四、思维拓展,逐梦未来
鸡蛋从外面向内打破,会变成食物,而它从内到外打破就变成了生命。数学学习何尝不是如此呢。前面几种办法虽然行之有效,但需要老师和学生的高度配合,充分发挥老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然而,我觉得要在课堂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还是需要从思想上来引导学生,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让学生明白“你在为谁读书[3]”,成就最好的自己。如何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喜欢数学呢?我觉得八个字:思维拓展,逐梦未来。
所以,要让学生明白他的理想和数学这门看似不相关的学科息息相关,让学生明白数学的远大前景以及在这个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数学这门基础学科更是极其重要,让学生明白数学与他的生活密不可分,他的高考需要数学。在这种铺垫下,老师在数学课堂上在渗透数学思维,比如数学结合,换元,转化与化归,数学归纳等等数学思想与方法,让学生对数学课堂感兴趣的情况下能够学到更多更有用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的发展。
希望这四种办法能真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希望在教师这条路上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以便寻求更好更多的办法。
参考文献:
[1]罗伊·马丁纳.改变从心开始[M].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 年11 月第1 版.
[2]杨超有.人生最好的教育.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年1 月1 日.
[3]余闲.你在为谁读书[M].武汉出版社,2010 年1 月.
作者简介:柳福祥,1973 年6 月,男,三峡大学理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数学教育、数学教育心理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刘佳宁,1999 年8 月,女,三峡大学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初高中数学教育研究工作。
毛巨华,1997 年8 月,男,鄢家河初级中学教师,主要从事初高中数学教育研究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