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疯狂扩产逼近TWh 时代

  • 来源:汽车纵横
  • 关键字: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
  • 发布时间:2022-01-12 20:08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 动力电池产业的快速进步。如今,动力电 池材料技术不断开拓创新,工艺技术不断 迭代升级,电池制造成本逐年下降。可以 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进步,离不开动力 电池的助力。

  需求飙升致动力电池企业疯狂扩产

  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 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 我国动力电池累计产量为188.1GWh, 累计同比增长175.5%;累计装车量为 128.3GWh,累计同比增长153.1%。

  动力电池产量和装车量的翻倍增长, 带来的产能不足问题日益凸显,也由此拉 开了电池企业“军备竞赛式”扩产的序 幕。

  据不完全统计,到2025年,我国本土 动力电池企业规划产能已超过3TWh。其 中,宁德时代至2025年规划产能有望超过 670GWh,产能规划地区涉及福建宁德、 四川、青海、广东、江西、上海等地;比 亚迪2025年规划产能有望超过600GWh, 涉及广东、青海、重庆、湖南、西安、贵州、江苏、湖北、浙江等省市;蜂巢能源 2025年要挑战600GWh的产能目标;中创 新航(原中航锂电)2025年也有500GWh 的产能规划;国轩高科2025年产能规 划为300GWh;亿纬锂能2023年将建成 200GWh产能;力神电池2025年产能规划 为100GWh……

  而为了达成上述规划目标,动力电 池企业正在疯狂投资扩产。就拿在目前动 力电池市场上占据半壁江山的宁德时代来 说,正在打造“万亿电池帝国”,被业界 戏称为“宁王”。2021年8月12日,宁德 时代发布公告称拟定增582亿元扩建动力 锂电池、储能锂电池等项目。而据不完全 统计,2021年8月至12月,宁德时代一共 发布了6份锂电项目投建公告,这些项目分 别位于宜宾、肇庆、宜春、宜昌、贵州及 厦门,这些项目计划总投资额不超过845 亿元。

  基于“宁王”的大手笔投入,动力电 池企业跟风扩产的“内卷”开始了。巨幅 产能扩张的背后显示着企业对未来发展的 信心,这种信心来源于广袤的市场空间。 有行业机构预测,到2025年,全球交通领域的电动化及电力领域储能对锂电池的总 需求量将达到1.8TWh。

  很显然,仅国内本土动力电池企业到 2025年的规划产能就已经超过了全球所 需。如此算来,动力电池供过于求或将成 必然,更为糟糕的是对未来过于乐观。

  原材料疯狂涨价致行业承压严重

  在动力电池产业加速发展的同时, 也面临着巨大压力。原材料价格的不断攀 升,给动力电池企业带来供应链方面的极 大挑战。

  自疫情爆发以来,我国动力电池各种 材料价格水涨船高,碳酸锂、氢氧化锂、 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六氟磷酸锂 等价格普遍上涨,有的材料涨幅竟然高达 五六倍。有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 正极材料钴酸锂价格涨幅超200%,电解液 价格涨幅超150%;负极材料等供应持续紧张,导致动力电池综合成本大幅提高。

  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指出, 2021年以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 但供应链的协同发展却明显滞后于行业 整体增速,电解液中的添加液VC(碳酸 亚乙烯酯)、六氟磷酸锂、LFP(磷酸 铁锂)、负极石墨化、PVDF(聚偏氟乙 烯)、SP(导电炭黑)价格持续上涨,供 应十分紧张。他预计,这种供需不平衡的 状况仍将持续,未来其他物料因扩产周期 长、化工类扩产环评申报、设备产能不足 等原因也会出现供应紧张的情况。

  受原材料价格飙升影响,比亚迪、国 轩高科等动力电池企业自2021年第四季度 开始相继宣布提价,更有甚者直言,2022 年初,圆柱形锂电池电芯将再次涨价,涨 幅为5%-15%。

  原材料涨价仍然是供需失衡所导致。 因此,扩产并不仅在下游的动力电池产 能,而是在上游、中游、下游全产业链上 全面提速。

  可以期待的是,伴随动力电池全产业 链的产能逐渐释放,其无论是原材料价格 还是动力电池产品价格都将回归到相对合 理的位置上。

  但未来产能过剩的问题依然不能掉以 轻心。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新能源汽车产 业链发展趋势基本明确,终端消费市场需 求充足,动力和储能电池扩产成为必然,但 在确保行业高速发展的同时,必须回归行业 发展的本源——注重创新、效率驱动,以高 效率、高品质的产品技术来提高自身核心竞 争力,万不可沉溺于快速膨胀的订单中不能 自拔,而忽视了创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