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活动促进幼儿“全收获”的教育策略
- 来源:知识文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种植活动,教育,策略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3-19 20:06
在现阶段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开展过程中,种植活动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教学内容,通过种植活动,可以使幼儿对植物、泥土以及水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认知。这样的教学活动开展方式,十分适用于学龄前儿童的教学要求。在本文的分析中,主要基于种植活动当中的全收获教育方式进行针对性的阐述以及分析,以此满足教学工作人员的教学目标。
在种植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主要是对幼儿进行观察力、认知等能力的培养,通过这种有意义的活动,让幼儿可以形成一个人对客观事件的基础认知,而利用好全收获的教育理念,则可以进一步的提升幼儿对于这种种植活动的认知程度,让幼儿感受到更多的活动乐趣,并为之后的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 教育背景
在3-6岁的幼儿阶段,是整个儿童成长的关键环节。在这个阶段当中,幼儿的自身年纪比较小,因此就会导致对周围事物无法形成一个正确且清晰的认知,因此就需要在未来的教学工作开展中,能够全面的提升自身的教学针对性,通过一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可以在教学工作开展中,不断的提升幼儿对于植物的观察能力,同时也是对幼儿的动脑能力的提升。通过种植的活动开展,可以感受到种植之后的收获喜悦,因此全收获活动的开展,成为了种植活动的重要开展理念。
这种种植活动是幼儿园现阶段较为常见的教育活动,可以让幼儿通过对植物的生长变化观察,了解到植物、空气、阳光以及自然界当中的各种物质,有着一个清晰的认知,并深入的了解到水分、土壤、泥土之间的内在联系。这种植物的种植活动,也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活动内容,可以很好的让幼儿在全收获的教育理念下,提升自身的动手能力,也相应的丰富幼儿的自身基础知识储备,符合这个阶段的幼儿教育工作。
2 全收获理念
所谓全收获,就是一种在开展种植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所提出的全新教育理念。可以让幼儿感受到种植过程中的物质收获,也相应的让幼儿不仅仅进行了实践操作,同时也在精神层面上,感受到了收获和满足。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这种的理念下的种植教育活动,首先需要让幼儿可以了解到不同植物的特征,并针对不同的植物,进行环境以及种植条件的学习与了解。并基于当下幼儿的实际生理年纪,制定出符合当下学习内容和要求的种植活动。在进行种植的过程中,还需要积极的选择合适的种植品种,并使用一些合适的种植工具,这样就可以全面的提升幼儿在实际种植过程中能够获得的经验。其次,在种植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还需要积极的鼓励幼儿进行自己学习和思考,以此可以让幼儿在实践过程中,提升自身的互动性。一般情况下,都需要家长与教师在幼儿参与到种植活动的过程中,起到引导和帮助的作用,让幼儿可以在进行种植环节,投入自身的情感,并保护好自己的种植对象。其次,完成了种植之后,则是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伴随着植物的生长,需要积极的让幼儿对各种植物的生长变化,进行定期的浇水施肥,提升幼儿的观察能力。例如,需要让幼儿定期的进行种植区域的除草工作,进一步的了解植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
3 幼儿园种植活动课程的构建
3.1 种植区设计
幼儿园的种植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选择在一个符合教学要求的场地当中,并对教学区域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例如,就可以将与校园较近的区域,当做种植场地,这样也便于之后幼儿对自己种植的对象,进行观察以及照顾,也相应的提升校园旁边的一些土地的利用率。在进行区域划分的过程中,避免出现一些区域划分凌乱的情况,这样就并不利于班级的管理,以及对幼儿进行种植的引导造成阻碍。幼儿园需要明确出班级不同班级的种植区域,并对自己的种植区域进行一定程度的美化处理,这样可以起到提升幼儿对于种植活动的积极性。最后,幼儿园还需要在活动开展中,定期的开展种植相关活动,让幼儿可以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己的种植能力和技能的熟悉程度。并由专门的教师,对种植园进行日常的看管,保护幼儿种植成果,为之后的全收获教学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2 亲子的种植活动开设
让幼儿的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种植活动当中,是提升幼儿参与程度,同时提升家长对于当下幼儿自身学习能力和成长情况了解的重要建设方式。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开展中,可以伴随着参与的各种活动内容,更加全面的了解幼儿的自身认知态度、情感变化,以及对待事物的探索精神。另一方面,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也能够相应的消除家长对于种植活动的一些误解,可以从一个客观的角度上,对种植活动有着一个全新的认知,充分的保障教师的各种种植活动的开展中,可以全面的提升教育效果。这种亲子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也相应的提升了幼儿与家长的情感关系,通过活动的方式,实现新型的教育形式。特别是在一些传统的家庭当中,由于都是一些老人进行幼儿的照顾,使得受到传统教育方式的影响,无法积极的保障未来教学工作开展中,提升教育效果。因此,让家长积极的参与到当下全收获的种植活动开展中,就是一种教育方式的创新性提升,满足教育目标。在亲子活动的开展中,还要加强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这是保障全面促进幼儿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家长与教师的共同帮助下,进一步的养成一个环境保护意识,同时感受到全收获所带来的教育魅力的关键所在。在之后幼儿的成长历程中,这样的种植活动也会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帮助幼儿建立出一个正确的三观。
3.3 带领幼儿感受种植乐趣
在幼儿园的种植活动开展进程中,由于实际的种植区域十分有限,就导致幼儿园所能够采用的植物类型也受到限制。针对这样的教学情况,就可以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开展中,充分的利用好各种自然资源,并让幼儿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种植活动,而是在日常生活当中,也利用自己的观察力,进行植物的了解以及学习,逐渐养成一个好学的习惯。而对于教师而言,则可以积极的利用一些课外活动的方式,例如带领幼儿来到塑料大棚当中,了解各种农作物,并尝试进行简单的种植,这样就可以提升幼儿对于粮食的认知,明白粮食的生产十分辛苦,因此需要在日常吃饭的时候,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4 全收获理念下的幼儿园种植活动具体实施措施
4.1 种植活动的开展,提升幼儿自然知识水平
在应用全收获的理念下,使得幼儿园所开展的各种种植活动,都需要让幼儿可以与大自然产生较为紧密的接触,特别是需要通过自己的亲自实践参与,就可以清楚的了解到各种植物的生长与生理特征。例如,在进行翻土、拔草、种植以及浇水的过程中,可以完全的释放幼儿的天性,符合幼儿在这个时期的生理特征,通过实践的方式,全面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在现阶段幼儿教师对于幼儿进行植物的各方面知识讲解的过程中,需要重视起语言的使用。由于这个阶段的幼儿,在各方面的能力都并不完善,因此就要绘声绘色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阐述,之间引导儿童对自然界当中的各种事物,保持着一个较高的好奇心,并为幼儿进行细致的讲解,特别是对于使用的各种类型的种植工具,要进行功能以及使用方法的介绍,并在之后的活动中,由教师带领下,来到种植区域,进行实际的种植活动的开展。例如,幼儿在进行翻土种植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在土壤当中翻到一些杂物或者垃圾,这个时候就可以让教师顺理成章的引入环保的理念,让幼儿潜移默化的养成一个环保意识。另外,在进行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幼儿提升对土壤环境的好奇心,例如对于土壤、水分、阳光等自然因素,进行问题的抛出,并对其内在关系进行详细的解答,以此完成对幼儿的基础知识的讲解与教育。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既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也相应的培养了幼儿的动手实践能力。
4.2 种植活动下的师生互动
种植活动的开展中,教师一直都是活动的主要引导者,幼儿是在种植活动的教学主体对象。但是,幼儿由于处于这个年龄层段,进行实际的种植开展中,教师就需要格外的重视起与幼儿的种植互动,这样才可以提升幼儿的种植活动学习能力。例如,需要在进行教学的工作开展中,需要结合起班级当中幼儿的自身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互动,不断的为幼儿活动开展,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特别是在教学工作开展中,可以积极的引发幼儿的思考,同时积极的鼓励幼儿有着一个善于发现的眼睛,这样就可以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全面的解决各种问题。例如,向幼儿提问,为什么植物都喜欢阳光?幼儿之后会积极的进行回答,最后教师则进行正确的解答,这样带着疑问进行种植活动的开展,极大的提升幼儿参与种植活动的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始终需要保持一个通俗易懂的语言方式,也积极的对学生传授一些基础的种植知识,逐渐让幼儿可以对种植活动形成一个基本的认知,便于之后教学工作的开展。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成为了种植活动开展当中十分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发挥出幼儿幼儿潜能,同时充分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重要教学方式。
4.3 提升幼儿环保意识
教师在种植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始终需要保持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以此在幼儿的教学工作开展中,就可以逐渐形成一个较强的环保意识。在这个阶段的幼儿生长中,对于周边的世界依然处于一个模糊的认知,因此也成为了建立环保意识的黄金阶段。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幼儿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的了解到水土流失、沙尘暴等一些常见的极端天气,并进行造成这些恶劣环境的介绍,是由于缺乏对环境的良好保护。因此,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就可以逐渐提升幼儿的自身环保意识,通过这种种植活动的开展,最大程度上保障幼儿可以对环境保护有着一个较为清晰的认知,并对之后的生长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
4.4 种植活动下的幼儿认知视野扩展
现阶段在幼儿园所开展的全收获理念当中,所开展的种植活动,一定程度上可以全面的激发幼儿对于教学活动的热情,同时也相应的可以在活动的开展中,培养幼儿的自身探索精神。特别是在种植活动的开展中,可以之间形成一个对自然界的良好认知逻辑。例如,在幼儿的实践过程中,必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时教师就需要马上进行原理的解答。比如在进行除草的过程中,幼儿可能会提出为什么要除草这样的问题,教师首先需要让幼儿进行杂草对于植物生长影响的思考,并在之后进行问题的解决,让幼儿可以明确出植物生长的内在原理,并明确出自然界发展的内在规律。针对杂草的生长原理,以及对于植物的影响进行全方位的介绍,这样就可以最大程度上发挥出应有的价值以及作用。教师在现阶段对于幼儿的讲解过程中,始终都需要结合起幼儿自身的兴趣点,以及当下的自身学习能力着手,这样才可以最大程度上保障教师全面了解幼儿的自身情况,最大程度上发挥出自身的作用以及价值。种植活动的开展,是为了幼儿可以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善于发现和善于观察的眼睛,这样才可以在未来的成长过程中,打下一个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4.5 种植互动的开展,提升幼儿的合作意识
为了提升种植活动开展的质量性,往往需要基于幼儿的不同个性特征,进行针对性的分组设计,特别是需要将其分为4个小组,将不同的小组当中,分发1株或者2柱的植物苗。之后小组当中缺少植株的小组,则可以进行补发。在之后实际操作的环节,教师需要有效的引导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种植,并在小组的分配下,明确只有通过合作的方式,才可有高效率的完成任务,进而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其次,还需要让幼儿在种植过程中,能够经济的听取和吸纳小组成员的意见,这样就可以进行顺利的活动开展。另外在进行种植的过程中,还需要积极的对幼儿进行种植工具使用方式,以及在后续进行处理的技术讲解,这是让幼儿可以通过团队学习的方式,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及时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联系起来的关键所在。通过团队的操作方式,极大的提升了教学效率,以及提升了教学的适用性与科学合理性。
4.6 种植活动下的亲子关系提升
让家长积极的参与到种植活动的开展,可以很好的让价值获取的更多的育儿知识,同时也及时的对幼儿基于家长的关心与照顾,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但是,在实际的种植工作开展中,还会有很多家长没有对幼儿园的教学工作有着一个正确的认知,因此就需要利用好亲子活动的开展,让家长可以亲自加入到教学工作当中,这样就可以明确出幼儿园现阶段所开展全收获种植活动的开展价值。全收获种植教育模式下,对于教师的教学持续性有着一定的考验。这是由于植物的生长需要一段周期,因此就需要制定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建设计划,安排学生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在一个长效的学习活动当中,逐渐发挥出植物活动的教学效果。最后,则是需要家长可以与幼儿共同参与到这种植物的全周期活动当中,共同享受到种植之后的收获快乐,甚至带入到日常生活当中,也尝试进行种植的活动开展,提升自己对于自然界的认知。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的教学工作开展中,往往要结合起幼儿自身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工作开展,这样此案可以最大程度上发挥出种植活动的教学作用与价值,同时也让家长参与到活动当中,感受到教学的魅力。
(作者单位:南京市栖霞区西岗幼儿园经天路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