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居家阅读与校内读书活动有效融合的方法
- 来源:知识文库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语文,教育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2-04-08 21:26
小学语文教育是文化课程与阅读教学的相互结合,学生对学习语文课程充满兴趣的前提就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小学生进行阅读的重要场所便是学校与家庭,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阅读质量与能力素养产生直接影响,本文将对小学生校内阅读活动与居家阅读的有效融合进行探讨。
阅读是一个人了解生活、探析世界的重要方式,从古至今,无数的学者都在强调阅读对一个人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知道,家庭是学生除学校外的主要学习场所,有效地把握好居家阅读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重要的意义。如何提高学生居家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阅读效率是广大教育者应当思考的问题。本文在深入探析目前小学生居家阅读的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如何有效提升小学生居家阅读质量和效率提出几点建议。
1 教师到家长再到学生逐次引导,共同提高阅读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要提高了阅读兴趣,才能用心的进行阅读,提高阅读兴趣方面也总结了以下三种方式:其一,巧用故事悬念。通过故事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感兴趣的氛围,或是有趣、或是惊险、或是奇特、或是悬念,使得学生能够融入到这样一个情感世界之中,让学生在故事中能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所以教师应该指导选择一些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阅读素材,包括一些富有正能量短小精悍的小故事。其二,介绍阅读读物内容,无论是居家阅读还是校内读书活动,教师或者家长都可以根据阅读书目提前为学生选择合适的书籍,在大人先进行阅读之后,总结起来为学生介绍书中的人物以及大概情节包括一些精彩片段,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三,分享交流感受,每本阅读素材中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思想内涵都比较鲜明,在家长或者老师阅读理解的基础之上,可以先与孩子分享自己的收获与感受,这样能够使孩子在阅读素材方面产生思想上的共鸣。
要想更好的带动学生去阅读教师和家长,就必须建立模范作用。只有教师和家长也在阅读中,才能够营造一种阅读的氛围,学生才会自主的去阅读。为了更好地推动学生阅读,提高自身的阅读意识,家长就必须了解阅读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教师必须提供家长和学生共同阅读的平台,借助微信群分享读书的内容并推荐相关书目,让家长在阅读的过程当中和学生分享书中的精彩内容,并与学生及时的交流,获取双向的读书反馈。同时,家长和教师必须定期接受培训,从而全面地引导学生阅读,避免盲目阅读,减少阅读时间进一步提升阅读效果。
2 选择丰富阅读素材
小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缺乏生活阅历,对于外界的认知大部分都是来自于阅读。在选择阅读素材的时候,选择科学合理的阅读素材内容,可以有利于学生增长见识,同时提高阅读能力,也能够使学生看待问题的角度更加宽广。目前市面上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出现了十分繁多的阅读素材让人迎接不暇,但是并不是所有图书市场的书都适合小学生来进行阅读的部分图书的阅读难度比较高,如果在阅读素材方面不加以选择,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这样会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方面造成一定的限制,同时也会降低学生阅读积极性,所以在对阅读素材方面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
市场上的阅读素材,有部分理解强度较高,不适合小学生阅读,如果不加以选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遇到诸多困难,无法做到有效的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阅读素材和内容选择的时候,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阅读素材具有新颖性,阅读素材应涉及到社会环境、自然科学、生命意义等内容,学生能接触的知识内容广泛,,有利于学生全方面的构建知识体系,使其对社会的认知更加全面;其二,选择阅读素材应该考虑其难易性,对于小学生这个年龄段来说,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还属于一个发展阶段,并不全面,对一些生动并且直观的事物,表现出更大的学习兴趣。在选择一年级的小学生读物的过程中,应该选择一些图片多文字较少的阅读素材。例如,如果是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活动区,可以摆放的书籍包括国外优秀读物《木偶奇遇记》、《爷爷一定有办法》,或者国内的优秀读物《三字经》、《弟子规》等。也可以摆放一些孩子喜欢看的《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这些课外读物都符合小学低年级需要,家长在选择书籍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段进行选择,让居家阅读变得更加科学有效。而高年级的学生推荐书籍应该以大量文字所占比重居多为主。
3 注重培养学生居家阅读习惯
3.1 家长言传身教,选择丰富的阅读素材营造阅读环境
学生受教育的第一起点是家庭,想要培养学生居家阅读的习惯,在孩子居家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家长言传身教,以自身为榜样带动孩子阅读。在家庭中营造一种阅读的氛围,家长带动孩子一起读书,这样孩子很容易进入到阅读的状态之中,长此以往便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两个重要部分,进行有效阅读,能提高孩子的写作能力,同时语文成绩也会有所提升。小学生这一年龄段对很多事物无法做到足够的理解,所以他们对很多书本内的内容无法理解,家长应该以足够的耐心来陪伴学生进行居家阅读,认真的解决学生的疑惑。也可以增加家长与孩子的互动,例如在讲解各种公式的时候,可以与孩子一同扮演书本内的角色,增加阅读兴趣。选择丰富的阅读素材,能够有利于学生增长见识,提高阅读能力。而且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能够见到的阅读材料繁多,有些图书的理解难度较高,对于低年级的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吃力,所以也需要教师及家长对学生阅读的内容和书籍进行选择。
家长在陪伴学生进行居家阅读的过程中,应该有更多的耐心来陪伴学生,毕竟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很多事物充满好奇,而且不能完全理解问题会比较多对书本中的内容有些不太懂。如果孩子问起问题,家长应该细心解答,而不是以一种不耐烦的语气去回答,这样会伤害孩子的心灵阅读应该是属于和平温馨的环境下开展的,而且家长要时刻注意到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的自尊心并加以维护,及时为学生解除疑惑,可以在讲解读书素材的时候与孩子一起来扮演书本中的角色,这样既增加了阅读乐趣还让阅读成为一种快乐的象征这样孩子才会越来越喜欢阅读。而对于一些中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不需要家长以这样的方式来引导阅读,而是需要家长选择自己的书籍,坐在同一个屋檐下,陪伴孩子阅读。在阅读完成之后听孩子来讲述自己的阅读体验,这样既增加了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又使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得以提升。
3.2 教师指导构建多样的阅读方式
在小学阶段,是学生认识每一个字到每一篇文章的过渡阶段,小学生这一个年龄段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年纪较小,知识储备不够全面,对外界的认知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教师悉心教导。带领学生进行整体文章的阅读,并对一些比较生僻难以掌握的词汇进行详细的讲解分析。整篇文章的表现形式、写作技巧都是需要分析领悟的。同时教师也需要带领学生去领悟整篇文章的思想感情,体验作者的真实情感与目的。在学校期间,教师更要注重学生阅读方式的培养,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阅读是非常重要的,需要从认识字词再到句段,最后到理解整篇文章内容处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较小,有没有足够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也不够全面,教师需要悉心指导并精心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先进行初次浏览,大概的看一下全文的内容,一些不认识的字词,可以通过书籍词典去理解,大概的对文章内容有所掌握,为接下来的精读做好准备,接下来的精读就是需要边阅读边思考每一句话,每一段落都需要思考全面。阅读文章的表现形式以及写作技巧,都是需要学生理解学习的精华部分。。目前,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纸质版的书籍已经不是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通过网络获取更多的阅读资源,教师与家长应该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孩子积极的掌握科学的阅读方式。例如,在阅读《雷锋的故事》的时候,在教师的指导之下,学生可以观看一些相关视频,通过感官的接触,让学生能全面的了解到雷锋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精神面貌,从而达到最此文章的全面认知,能解决孩子长时间阅读文字所产生的厌倦感、疲惫感,来缓解孩子的阅读疲劳。
3.3 合理借助课本“快乐读书吧、和大人一起读”
在生活中,为了更好地养成阅读的兴趣,家长可以和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也可以和学生一同去书店挑选学生感兴趣的书籍,在书店花时间陪孩子一起阅读。除此之外,在课上也需要利用好阅读课,帮助学生在课堂当中利用图书交流的机会,重视阅读的重要性。河里的建筑课本利用好影视资料,将书中的内容制作成图像或影视的形式,带领孩子每天学习一首古诗,一首儿歌等等,在这种方式下,指导学生阅读。
3.4 加强校方、家长联系
现代化信息发展迅速,也可以使学生家长与教师的联系更加紧密与方便,教师可以建立微信群,将学生家长组织到一个群组内,在群内讨论学生阅读教育,以及适合于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优秀书籍,教师也可以定期推荐一些书籍资源到群内,同时分享一些阅读方法,家长可以通过电子版书籍提前进行观看,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直接给学生阅读,或者是家长觉得这本书籍不错再进行购买,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家长之间的联系,还可以拉近与教师的距离,让培养学生阅读更加便捷有效,在群组内家长之间也可以相互讨论陪伴学生阅读的心得,让所有家长的阅读体验提升,同时也需要注重学生的居家培养,养成良好阅读习惯。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让家长与校方的联系紧密,家长在指导孩子阅读的时候应该将精读与泛读相结合,例如,孩子在阅读《三国演义》的时候,其中草船借箭这一章节,在阅读完成之后,父母可以用互动的形式让孩子说出此章节出现的核心内容以及读后感悟,孩子提出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家长指导解决疑惑。家长与教师做到及时沟通才能推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4 组织相关阅读培训,引导家长进行学习
切实提高家长的阅读能力和自身水平的方法是组织相关的阅读培训,引导家长进行合理的学习,方便家长了解阅读的设计以及阅读内容,从而实现家庭与学校阅读教学的合理融合。在这个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帮助家长实现阅读观念的提升和阅读能力的强化,就必须建立家庭和学校的沟通交流基础,在此基础上开展培训活动。结合当今互联网网络的优势,在建立沟通与交流渠道时,可以不再限制于时间或地点,可以通过网络软件实时的实现双方的有效交流,并且也可以获得随时的反馈,方便家长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也方便教师了解家长的阅读水平。教师可以根据家长的具体情况,针对性的指导家长进行阅读,便于家长在生活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提升阅读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网络的优势,在微信群或者朋友圈分享相关文章以及推荐的书籍名单,这样家长就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得阅读指导,以此来加强加强资深的阅读能力,并可以在家庭生活中随时阅读。除了借助网络的优势建立阅读培训的方式,也可以建立线下的培训方式,例如,开家长会,主题班会和家长参观活动等,借助这种形式来介绍阅读的内容和活动形式,方便家长居家阅读,也提升了家长阅读的整体效率。在建立相关培训活动时,指导家长进行合理有效的阅读,不仅能够提升家长自身的能力,同时也给学生在家阅读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方便学生能够在阅读中获取双向的成长,促进学生全面的能力发展。
5 定期开展亲子阅读活动
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大部分学生家长注重语文成绩的应试教育,在家庭教育之中,孩子的大部分时间用于文化课补习,从而忽略了对阅读的教育引导。而且很多家长受到教育机制的影响,忽略了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只注重语文词汇、诗句的累积,以提升语言能力为目的,这样无法为学生营造一种舒适的阅读环境。家庭是学生提升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场所,家长对孩子的阅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所以如果时间较为充裕的家长,可以每天定期与孩子同时进行阅读活动,家长参与到孩子的阅读活动之中,不仅是起到了一个简单的陪伴作用,还能与孩子共同交流阅读中的体验与收获。或者父母利用睡前时间与孩子进行积极的互动,提高其阅读兴趣。例如,学校内可以展开一些“读书会”“读书手抄报”“阅读分享”等活动。让家长与学生全部参与集中,这样既加强了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又可以举办多次活动,给学生一个大展身手的机会,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而且在这些活动之中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机制,比如开展有关于古典故事的活动,那么开展这项活动,学生在居家阅读的时候,需要去阅读更多的古典故事,对古典故事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与认知。然后通过讲台将自己所知道的故事表达出来,这样多样化的活动形式可以使学生更加喜欢阅读,促进学生居家阅读的环境,还可以增加家长与学校之间的联系。
6 总结
综上所述,进行有效的阅读需要家长言传身教,以自身为榜样。让学生能够选择不同的读物,培养阅读兴趣,让阅读变成习惯。家长与校方及时沟通学生的阅读状况,双方及时把握学生的进度,进一步提升阅读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玉门市第一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