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新课改和素质化教育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思维导图就是一种受到师生热烈欢迎的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中构建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形成连贯的记忆。借助思维拓展课本的知识,让学生对语文学科产生兴趣,帮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文章通过分析思维导图的特点,小学语文教学与思维导图有机融策略,为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语文课堂得到进一步优化。
思维导图又叫做心智图,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工具,通过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左右脑机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利用记忆阅读和思维的规律帮助学生在学习中实现高效突破。思维导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能帮助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调动左右脑同时。思考,让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不断的提升,深化学习的深度,拓宽学习的广度,真正地帮助蹙额生对知识点实现活学活用。
一、思维导图在语文学习中的突出作用
在小学语文高年级学习中,随着知识内容的不断累积,借助思维导图能够发展拓展性,将抽象和具体有效结合,让学生的笔记也更加的清晰,帮助学生的学习和复习都能达到突出的成效,
(一)拓展性
思维导图的典型特征就是拓展性,围绕具体的知识点,可以进行延伸、发散,形成相关联的知识点。通过多样的方式把知识进行串联,形成学生们自身的知识体系,这对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帮助学生对复杂的知识点进行灵活转化。比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丁香结》,这是著名的作家宗谱所写。他的文章语言明丽、含蓄、流畅而有余韵。在整篇文章中作者描写丁香,是从它的颜色层面,通过丁香花的洁白无瑕来展现它的品质,在气味方面,通过它的优雅芬芳来展现品质,通过形态方面它的可爱灵动,来彰显品质。在描述的过程中,利用多处修辞手法。例如作者写到了有的庭院里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这里将枝头上的小花比作了星星,形象地写出了丁香花的小巧繁密。除了比喻之外,还有拟人的手法,无论是探出还是窥着,这都是人的神态动作,将丁香花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庭院外墙半数丁香花的娇俏灵动。丁香结,它的象征意义就是与生活中化不开的烦恼忧愁紧密联系,但读完这篇文章后。却发现作者并没有将自己困到这样的烦恼幽怨中。而是正确面对人生中充满了各种节、各种挑战,利用从容豁达的人生态度,笑对人生。这种以物言志的文章在小学低年级和中年级都有涉及,在小学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秋天的雨》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些都是借助自然景观来表现了作者对自然界的喜欢。透过这几篇文章内在的联系,形成思维导图,就可以帮助学生的学习进行拓展[1]。
(二)抽象和具体的转化
思维导图应用广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能将抽象的事情进行转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围绕自身的兴趣爱好,构建属于自身的知识体系,形成鲜明的思维导图。
例如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这三首古诗中第一首《马诗》通过描写骏马希望套上金络,任意驰骋,抒发了诗人自己怀才不遇、不被赏识、渴望被重用、建功立业的心情。第二首古诗《石灰吟》也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作者,以石灰来进行比喻,表达自己愿意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第三首古诗《竹石》更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描写了竹子坚韧,刚直不屈,表现了作者自身的刚烈,不屈不挠。这三首诗在描写过程中都有借物言志,借物喻己的核心点,所以就可以围绕着关键点,进行思维导图的绘制,找到描写的共性和个性,例如在《马诗》前两句描述了富有特色的边疆战场,为下文抒情做了铺垫,大漠燕山都是边塞景物,勾画出了战场的特有情景。后两句借马抒情,表达了自己想要建功立业却得不到赏识,这样的一种愤慨之情跃然纸上。第二首古诗虽然也是借物言志,但是却有明显的不同,前两句是写石灰从开采到烧制的过程,然后发出呐喊,即使粉身碎骨,精力在这,多的磨难都不怕,因为要将清白留在人间。要表达的是作者为了高尚的情操,不怕牺牲,为国尽忠,所以透过这样的思维导图绘制,就可以感受到托物言志诗在描述过程中的相似点和不同点,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理念和具体事物之间有效转化,让自己的情感和诗人有效共鸣。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高年段的学习中,因为其拓展性和具体与抽象有机转化的突出特点,能够帮助语文的学习达到突出成效。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结合思维导图在其中运用的突出优势,老师要利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课程的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将思维导图引入其中,便于学生透过思维导图对课文的章节进行全面了解。另外,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思维导图的设置,让学生的思维进行发散。例如在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少年闰土》,在描写闰土的过程中,整个文章分为了少年时期以及多年后遇见闰土,通过鲜明对比来展现闰土生活的不易。叙述过程中以第三人称叙述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带入作者角度去看待问题。老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进行绘制,便于学生能了解作者的感情变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习达到突出的成效[2]。所以在高年级阶段,老师在课堂上有针对性的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对思维导图有更清晰的认识,在自己学习和课下复习的过程中,通过思维导图进行汇总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利用思维导图能帮助学生有更加清晰的思维脉络,无论是对语文的阅读学习,还是写作学习,都能达到突出的作用。小学高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借助思维导图更能帮助学生的学习实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小芳.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求学,2021(48):43-44.
[2]何嵘.浅析思维导图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天津教育,2021(16):124-126.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